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中医辨证分型研究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中医辨证分型研究

论文摘要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OSAHS)发病率占有关睡眠疾病的1/2~2/3,是一种发病率较高且有一定潜在危险的疾病,与多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密切相关,由于患者睡眠时上气道狭窄或阻塞,造成夜间缺氧,胸腔高负压及睡眠结构破坏,极大地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迄今为止,西医尚未有一种完全可以治愈本病的方法,而且强调对于本病应该多学科、多途径相结合综合治疗。目前中医对OSAHS的相关研究虽然尚处于起步阶段,但是中医药治疗OSAHS已经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中医的精华在于辨证论治,辨证是论治的前提,辨证的准确与否对于疗效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因此,研究OSAHS的中医疗法,应该从辨证的研究入手。目前OSAHS的中医辨证无统一规范的参考标准,现有的辨证缺乏详细的诊断标准,可操作性差,而且临床上还常常存在着“无证可辨”的困境。多导睡眠监测检查是西医诊断OSAHS的金标准,那么,该项检查能否应用于中医的辨证,能否为中医的辨证提供量化指标,这也是本研究所探讨的内容之一。本研究包含了成人与儿童OSAHS的中医辨证分型等两个方面的内容。研究一:成人OSAHS的中医辨证分型研究研究对象为经多导睡眠监测检查符合OSAHS诊断标准,年龄在15岁以上,相关检查均合作并具有典型中医证候的患者。对于入选病例,根据中医辨证诊断标准,确定基本证型。行详细的鼻咽喉检查,记录局部体征;采用Epowrth嗜睡评估表以自我问卷方式对患者进行嗜睡评分;利用电子鼻咽喉镜及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对OSAHS患者上气道阻塞平面的截面积进行测量,并计算咽壁的顺应性。所有数据输入电脑,用SPSS1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本研究符合入选标准的病例共95例,确定了痰热、痰湿、痰瘀互结、脾气虚及肾阳虚等5个基本证型,其中痰热型20例、痰湿型22例、痰瘀互结型19例、脾气虚型18例、肾阳虚型16例。OSAHS中医证型分布的相关影响因素包括了年龄、病情程度、肥胖、烟酒嗜好、地域分布等多方面。不同中医证型OSAHS的常见症状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如夜间憋醒为痰湿型、痰瘀互结型患者较常见的症状;白天嗜睡为痰湿型及肾阳虚型患者常见;晨起头痛多见于痰热型及痰瘀互结型患者等。在局部体征与中医证型关系方面,仅发现少数体征与中医证型有一定的相关性:脓性色黄的鼻腔分泌物多见于痰热型患者(P<0.05),脓性色白的鼻腔分泌物多见于肾阳虚型的患者(P<0.05),会厌抬举功能差多见于脾气虚型与肾阳虚型的患者(P<0.05)。各证型组患者不论是总的咽壁顺应性,还是咽侧壁及咽前后壁顺应性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Epowrth嗜睡评分痰湿型患者及肾阳虚型患者得分均高于其他三组病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提示痰湿型及肾阳虚型的患者较易出现嗜睡的症状。多导睡眠图记录了患者的睡眠进程、睡眠结构、觉醒指数、呼吸事件及血氧情况等内容。各内容指标与中医证型的关系总结如下:1.睡眠进程睡眠进程中痰湿型与肾阳虚型患者的睡眠潜伏期有明显的缩短(P<0.01,P<0.05)。而总睡眠时间、睡眠效率、REM睡眠潜伏期5个证型组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2.睡眠结构5个证型组患者均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睡眠结构的紊乱,浅睡眠时间显著增多,深睡眠时间减少,Ⅰ期睡眠时间肾阳虚证患者要显著高于其他四组患者(P<0.05),Ⅱ期睡眠时间肾阳虚证与脾气虚证患者要明显少于其他三组患者(P<0.05),而慢波睡眠及REM期睡眠则5个证型组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3.觉醒指数各证型患者总的觉醒指数均高于单纯鼾症(PS)组(P<0.01),其中痰湿证、痰瘀互结证的患者总的觉醒指数是最高的(P<0.01);REM期觉醒指数各证型患者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NREM期觉醒指数、伴低通气觉醒指数及伴低氧觉醒指数亦为痰湿证与痰瘀互结证患者为最高(P<0.05,P<0.01);伴腿动觉醒指数为痰瘀互结证患者为最高(P<0.05)。4.呼吸事件总的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与NREM期的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为痰瘀互结证患者为最高(P<0.05),而其他四组之间比较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REM期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五个证型组患者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痰热证患者在NREM期的低通气最长时间要显著长于其他四个证型组患者(P<0.05);而NREM期的低通气平均时间、呼吸暂停平均时间与最长时间及REM期的低通气平均时间与最长时间、呼吸暂停平均时间与最长时间则五个证型组患者之间比较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5.血氧情况不论是最低血氧、平均血氧还是血氧小于90%的时间比较,五个证型组患者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肾阳虚证患者总的低氧指数、REM期低氧指数及NREM期低氧指数均要小于其他四个证型组的患者(P<0.05),而其他四个证型组患者之间则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二:儿童OSAHS的中医辨证分型研究研究对象为经多导睡眠监测检查符合儿童OSAHS诊断标准,年龄在3岁以上,12岁以下,相关检查均合作并具有典型中医证候的患儿。对于入选病例,根据中医辨证诊断标准,确定基本证型。行详细的鼻咽喉检查,包括行鼻内窥镜检查,记录局部体征。所有数据输入电脑,用SPSS1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本研究符合入选标准的病例共29例,其中脾虚证患儿17例、肾阴虚证患儿12例。本研究发现儿童OSAHS的证型以虚证为主,分析原因可能与儿童自身的生理与病理特点有关,另一个可能的原因是本研究的样本量不足所造成的。分析儿童OSAHS中医证型分布的相关影响因素,在本研究中两组患儿的性别构成、年龄分布、病程分布、病情程度分布等几个方面均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证型患儿的常见症状差异不大,仅遗尿与盜汗的症状多存在于肾阴虚证的患儿(P<0.05,P<0.01),而其它症状两组患儿之间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各证型伴发鼻窦炎及分泌性中耳炎的情况比较,本研究发现脾虚证的患儿要比肾阴虚证的患儿易于伴发分泌性中耳炎,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在局部体征与中医证型关系方面,两证型组患儿鼻部及咽部的绝大多数局部体征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只发现脾虚证患儿腺样体Ⅳ级肥大的例数要显著多于肾阴虚证的患儿(P<0.05)。多导睡眠图所记录的各项指标与中医证型的关系总结如下:1.睡眠进程肾阴虚证的患儿睡眠效率要高于脾虚证患儿(P<0.01),而总的睡眠时间、睡眠潜伏期及REM潜伏期,两组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2.睡眠结构两证型组患儿的REM期睡眠时间均较正常人明显减少,但两组患儿各期睡眠时间均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3.觉醒指数不论是总的觉醒指数,还是NREM期与REM期觉醒指数,均为脾虚证患儿高于肾阴虚证患儿(P<0.05);另外,脾虚证患儿自发性觉醒指数也要高于肾阴虚证患儿(P<0.01)。4.呼吸事件不论是总的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还是REM期及NREM期的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在两组患儿之间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肾阴虚证患儿总的呼吸暂停指数及NREM期呼吸暂停指数要高于脾虚证患儿(P<0.05)。5.血氧情况两证型组患儿的平均血氧与最低血氧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肾阴虚证患儿总的低氧指数、REM期低氧指数及NREM期低氧指数均高于脾虚证患儿(P<0.01)。本研究发现成人OSAHS的中医证型实证要多于虚证,而实证又均与痰证有关;儿童OSAHS的中医证型则以虚证为主,且多与先后天之本的脾肾二脏有关。虽然只有很少的局部体征在中医证型之间存在着差异,但这可能与本研究的样本量较少有关,局部辨证仍是中医耳鼻咽喉科辨证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研究结果还发现,以多导睡眠图为主的部分指标在不同中医证型之间存在着差异,这提示多导睡眠图用于OSAHS的中医辨证可能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一、前言
  • 二、OSAHS中西医研究现状
  • (一)西医对OSAHS的研究现状
  • 1.OSAHS的发病因素
  • 2.OSAHS的诊断及相关检查
  • 3.OSAHS的西医治疗
  • 4.存在问题
  • (二)中医对OSAHS的研究现状
  • 1.中医古籍有关"鼾"的记载
  • 2.中医对OSAHS病因病机的研究现状
  • 3.中医对OSAHS治疗的研究现状
  • 4.OSAHS的中医辨证分型研究
  • 5.存在问题
  • (三)儿童OSAHS的研究现状
  • 1.儿童OSAHS的临床表现
  • 2.儿童OSAHS的流行病学
  • 3.儿童OSAHS的发病机制
  • 4.儿童OSAHS的诊断
  • 5.儿童OSAHS的治疗
  • 6.存在问题
  • (四)本课题研究思路
  • 三、OSAHS的中医辨证分型研究
  • (一)研究一 成人OSAHS的中医辨证分型研究
  • 1.研究方法
  • 2.结果一
  • 3.讨论一
  • (二)研究二 儿童OSAHS的中医辨证分型研究
  • 1.研究方法
  • 2.结果二
  • 3.讨论二
  • 四、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慢性肾脏病中医辨证分型研究进展[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9(16)
    • [2].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中医辨证分型研究近况[J]. 黑龙江中医药 2013(01)
    • [3].缺血性脑卒中中医辨证分型研究进展[J].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7(01)
    • [4].颈动脉粥样硬化中医辨证分型研究进展[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1(01)
    • [5].桥本氏甲状腺炎与甲状腺癌的中医辨证分型研究进展[J].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17(05)
    • [6].支气管哮喘中医病因病机和辨证分型研究近况[J].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0(02)
    • [7].口腔扁平苔藓中医辨证分型研究概述[J]. 环球中医药 2020(03)
    • [8].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辨证分型研究[J]. 光明中医 2017(11)
    • [9].冠心病中医病因病机及辨证分型研究进展[J]. 亚太传统医药 2016(18)
    • [10].基于主成分分析的火热证辨证分型研究[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0(02)
    • [11].慢性萎缩性胃炎病因病机及辨证分型研究概况[J]. 湖南中医杂志 2014(03)
    • [12].黄疸的中医病因病机及辨证分型研究进展[J]. 国医论坛 2014(06)
    • [13].颅脑损伤的中医辨证分型研究[J].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0(10)
    • [14].荷丹片治疗高脂血症疗效观察与中医辨证分型研究[J]. 中国社区医师 2016(35)
    • [15].重症肌无力中医辨证分型研究[J]. 内蒙古中医药 2016(07)
    • [16].糖尿病足的辨证分型研究概述[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8(11)
    • [17].抑郁证辨证分型研究[J]. 中医学报 2011(12)
    • [18].肺癌中医辨证分型研究进展[J]. 中医药导报 2010(01)
    • [19].肺癌中医辨证分型研究进展[J]. 陕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6(04)
    • [20].代谢综合征的辨证分型研究[J]. 光明中医 2008(10)
    • [21].代谢综合征的中医辨证分型研究进展[J]. 中国中医急症 2009(04)
    • [22].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中医辨证分型研究进展[J]. 中医儿科杂志 2008(06)
    • [23].消化性溃疡的中医辨证分型研究[J]. 内蒙古中医药 2013(19)
    • [24].蛋白质组学技术在肺癌中医证型的研究应用[J]. 辽宁中医杂志 2015(02)
    • [25].COPD中医病因病机及辨证分型研究进展[J]. 光明中医 2009(01)
    • [26].类风湿性关节炎中医辨证分型研究进展[J]. 天津中医药 2009(06)
    • [27].代谢组学技术在HIV/AIDS中医证候辨证分型研究中的运用[J]. 中华中医药学刊 2017(01)
    • [28].椎间盘源性腰痛中医辨证分型研究[J].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2013(03)
    • [29].糖尿病肾病辨证分型研究进展[J]. 世界中医药 2013(05)
    • [30].复发性口腔溃疡中医辨证分型研究[J]. 亚太传统医药 2015(19)

    标签:;  ;  ;  ;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中医辨证分型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