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粮食作物生产系统的能值分析与比较优势研究

吉林省粮食作物生产系统的能值分析与比较优势研究

论文题目: 吉林省粮食作物生产系统的能值分析与比较优势研究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

作者: 张大瑜

导师: 高旺盛,刘兴土

关键词: 粮食生产系统,能值,比较优势,吉林省

文献来源: 中国农业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本文应用能值理论与方法对东北平原粮食主产区吉林省粮食生产系统,三大粮食作物(玉米、大豆和水稻)生产系统以及吉林省不同农业生态区典型县域三大作物生产系统分别进行了能值分析,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粮食生产区域比较优势分析模型,对吉林省典型县域三大粮食作物比较优势进行了实证研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 吉林省粮食作物生产系统净能值产出率和能值投入率均较高,分别为2.03和6.18,说明粮食生产技术水平较高,此粮食系统发达,运转的效率高,同时环境承受的压力也较大。环境资源的能值投入对吉林省粮食生产具有一定的贡献,占总投入能值的比例为14%。在总能值投入中,购买能值为主比例为86%,在购买能值中,工业辅助能为主比例为85%,在工业辅助能中,化肥贡献最大,说明吉林省粮食生产的集约化程度较高。 (2) 吉林省三大粮食作物玉米、大豆和水稻的净能值产出率的排序为大豆(1.63)>水稻(1.13)>玉米(0.98),能值投入率为水稻(7.59)>玉米(6.60)>大豆(4.00),说明大豆生产具有较高的净能值产出率和较低的能值投入率,应进一步增加购买能值投入水平,以提高大豆生产水平。玉米的净能值产出率小于1,说明投入不经济,投入结构不合理,系统的能值转化效率不高,小于全国平均水平;主要作物产品的环境压力指标排序为玉米(8.27)>水稻(7.59)>大豆(4.39),反映大豆投入水平低,对环境压力最小,是最具有开发潜力的粮食作物,还可以进一步加大能值投入力度;三大作物产品的宏观经济价值排序为玉米(6659元/hm2)>水稻(6041元/hm2)>大豆(3808.5元/hm2),按市场价格计算,玉米为4582.5元/hm~2,水稻为8187元/hm~2,大豆为3904元/hm~2,说明玉米的市场价格不能足以补偿生产的能值成本,应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对玉米进行补偿,补偿标准建议玉米为2076.5元/hm2。从目前的情况看,由于水稻和大豆的市场价格高于其宏观经济价值,因此水稻和大豆的生态补偿可通过市场调节来完成。 (3) 不同农业生态区典型县域玉米生产的能值比较分析结果:汪清、舒兰、公主岭和大安四县(市)农业集约化程度高,能值流量以购买能值为主,分别占总能值用量的85.02%、82.90%、89.24%、89.49%;净能值产出率分别是0.57、1.62、1.25和0.70,其中舒兰和公主岭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03),市场竞争力较强:环境压力为6.37、5.83、9.27和16.99,其中公主岭和大安高于全省平均水平(8.27)。 (4) 不同农业生态区典型县域大豆生产的能值比较分析结果:汪清、舒兰、公主岭的能值流量以购买能值为主,分别占总能值用量的77.46%、73.85%和78.74%,说明大豆生产集约化水平都较高;工业辅助能值分别占总能值的57.33%、44.51%和56.06%,舒兰大豆生产对工业辅助能的依赖性低于汪清和公主岭。净能值产出率分别为1.24、3.06和2.05(全省平均水平1.63),反映出舒兰的大豆市场竞争能力最强;环境压力分别为3.61、3.15和4.51,公主岭高于全省平均水平(4.39)。 (5) 不同农业生态区典型县域水稻生产的能值比较分析结果:汪清、舒兰和公主岭的能值流量以购买能值为主,分别占总能值的84.70%、84.18%和90.99%,其中公主岭高于全省平均水平85.70%;工业辅助能值分别占总能值的68.14%、66.83%和79.27%,其中公主岭高于全省平均水平70.90%,反映水稻生产的集约化程度均较高;净能值产出率分别是0.90、2.01、和1.14,其中舒兰的水稻市场竞争能力最强;能值投入率分别为5.86、5.66和10.67,舒兰低于全省平均水平7.59,说明其水稻生产成本较低、市场竞争力较高。 (6) 构建了基于能值理论的比较优势分析模型,结果表明:玉米生产的比较优势指数排序为舒兰(2.01)>公主岭(1.58)>大安(0.85))汪清(0.70),舒兰和公主岭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大豆生产的比较优势指数排序为舒兰(1.78)>公主岭(1.11)>汪清(0.74),舒兰和公主岭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水稻生产的比较优势指数排序为舒兰(1.71)>公主岭(1.03)>汪清(0.76),舒兰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

论文目录:

摘要

Abstracts

目录

第一章 引言

1.1 问题的提出

1.2 理论框架及相关研究综述

1.2.1 比较优势理论的回顾

1.2.2 比较优势理论引入农业

1.2.3 农业比较优势测度方法述评及相关研究结果综述

1.2.4 传统比较优势分析方法的局限性

1.3 能值理论与方法的研究进展及在本文中的应用意义

1.3.1 能量生态学的研究进展及其局限性

1.3.2 能值理论与方法的研究进展

1.4 本文研究内容

1.4.1 研究范围和案例地点选择

1.4.2 研究内容

1.4.3 研究方法选择

1.4.4 研究思路

1.5 本文研究的创新点

第二章 吉林省粮食作物生产系统的能值分析

2.1 研究区基本情况

2.2 研究方法

2.3 研究结果与分析

2.4 吉林省三大粮食作物之间的能值比较分析

2.4.1 吉林省玉米、大豆、水稻生产的能值投入结构分析

2.4.2 吉林省玉米、大豆、水稻生产的能值指标分析

第三章 吉林省及各农业生态区典型县域三大粮食作物系统能值分析

3.1 汪清、舒兰、公主岭和大安玉米生产系统的能值比较分析

3.1.1 玉米生产系统能值投入结构比较分析

3.1.2 玉米生产系统的能值指标比较分析

3.2 汪清、舒兰、公主岭大豆生产系统的能值比较分析

3.2.1 大豆生产系统能值投入结构比较

3.2.2 大豆生产系统的能值指标比较

3.3 汪清、舒兰、公主岭水稻生产系统的能值比较分析

3.3.1 水稻生产系统能值投入结构比较

3.3.2 水稻生产系统的能值指标比较

第四章 吉林省不同农业生态区典型县域三大作物生产发展与比较优势分析

4.1 三大粮食作物生产情况

4.1.1 玉米

4.1.2 大豆

4.1.3 水稻

4.2 三大粮食作物生产基于能值的比较优势分析

4.2.1 玉米生产的比较优势分析

4.2.2 大豆生产的比较优势分析

4.2.3 水稻生产的比较优势分析

第五章 主要结论、讨论及对策建议

5.1 主要结论

5.2 讨论

5.3 对策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发布时间: 2005-07-18

参考文献

  • [1].中国主要粮食作物生产布局变迁及区位优化研究[D]. 杨春.浙江大学2009

相关论文

  • [1].基于能值分析的陕西小麦、玉米、苹果、大枣比较优势研究[D]. 王金照.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
  • [2].基于能值的山西省农业生态系统动态分析[D]. 王闰平.湖南农业大学2009
  • [3].基于能值理论的农业生态系统分析[D]. 易定宏.湖南农业大学2010
  • [4].北方农牧交错带农业生态系统生产力分析评价及实证研究[D]. 董孝斌.中国农业大学2003
  • [5].农业生态系统生产力的概念、计量方法与应用研究[D]. 朱万斌.中国农业大学2005
  • [6].中国粮食生产成本研究[D]. 田新建.中国农业大学2005
  • [7].广州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能值评价的研究[D]. 陈栋.湖南农业大学2007

标签:;  ;  ;  ;  

吉林省粮食作物生产系统的能值分析与比较优势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