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伊宁市耕地集约利用评价分析

新形势下伊宁市耕地集约利用评价分析

论文摘要

本论文研究的目的是在新形势的背景下,评价分析伊宁市耕地集约利用状况,提高耕地生产能力和农业产出效益,促进农业生产与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为伊宁市第二、三产业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文章在国内外相关理论及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于伊宁市耕地集约利用状况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首先,介绍了伊宁市耕地资源的气候条件、水资源状况和土壤质地等自然条件,在此基础上阐述了其耕地资源利用现状。其次,详细分析了影响伊宁市耕地集约利用的自然因素、人口因素、经济发展因素、科技发展进步因素和政策制度因素。再次,分别运用耕地利用集约度模型和经济学的弹性公式,对伊宁市耕地利用集约度及其弹性进行了计算、分析和讨论,得出伊宁市耕地利用集约度与经济发展和农业产值具有相关性的结论。最后,在上述研究内容的基础上,笔者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改善伊宁市耕地集约利用状况的相关对策和建议,以期为伊宁市农业相关部门提供参考和借鉴。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3.3 研究框架
  • 1.4 研究发现和不足之处
  • 1.5 研究范围的界定及采用数据说明
  • 第2章 国内外研究进展评述及相关理论
  • 2.1 国内外研究进展及评述
  • 2.1.1 国外研究概况
  • 2.1.2 国内研究进展
  • 2.2 相关理论
  • 2.2.1 土地供给稀缺性理论
  • 2.2.2 土地集约利用理论
  • 2.2.3 土地报酬递减理论
  • 2.2.4 农业区位理论
  • 2.2.5 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3章 伊宁市耕地资源利用现状
  • 3.1 伊宁市区域概况
  • 3.1.1 地理位置
  • 3.1.2 辖区及人口构成概况
  • 3.1.3 经济发展状况
  • 3.2 伊宁市耕地资源自然条件
  • 3.2.1 气候条件
  • 3.2.2 水资源状况
  • 3.2.3 土壤质地
  • 3.3 伊宁市耕地资源利用特点
  • 3.3.1 耕地比例及结构特点
  • 3.3.2 耕地农作物种植结构变化特点
  • 3.3.3 耕地总量整体呈减少趋势
  • 3.3.4 耕地投入水平变化特点
  • 3.3.5 耕地产出水平变化特点
  • 第4章 伊宁市耕地集约利用影响因素分析
  • 4.1 自然因素
  • 4.2 人口因素
  • 4.3 经济发展因素
  • 4.4 科技发展进步因素
  • 4.5 政策制度因素
  • 第5章 伊宁市耕地集约利用水平评价分析
  • 5.1 评价指标选取及数据来源
  • 5.1.1 指标选取
  • 5.1.2 数据来源
  • 5.2 模型建立及数据处理
  • 5.3 耕地利用集约度计算结果及分析
  • 5.4 耕地利用集约度弹性计算与分析
  • 5.5 耕地利用集约度与经济因素及农业产出的相关性分析
  • 5.6 结论与讨论
  • 第6章 伊宁市耕地集约利用状况改善对策
  • 6.1 增加有效耕地,保障耕地集约利用基础
  • 6.2 因地制宜、优化布局结构,提高耕地集约利用水平
  • 6.3 加强教育宣传,树立耕地集约利用意识观念
  • 6.4 充分利用科技进步技术,提高耕地生产潜力
  • 6.5 积极探索生态可持续的耕地集约利用方式
  • 6.6 积极调动多元主体参与耕地集约利用过程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相关论文文献

    • [1].岩溶槽谷区坡耕地利用的时空演变特征及驱动机制[J].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20(01)
    • [2].城镇化质量与耕地利用水平时空演变与耦合关系研究[J].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01)
    • [3].经济发达地区耕地利用系统健康空间差异与影响因素——以厦门市同安区为例[J].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01)
    • [4].基于变化向量的耕地利用方式变化下耕地质量评价[J]. 农业工程学报 2020(02)
    • [5].基于三维分形的山东省农户分化及耕地利用异质性分析[J]. 中国土地科学 2020(04)
    • [6].西藏高寒农区村域耕地利用效率分析[J]. 西藏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01)
    • [7].土地整治对耕地利用转型的影响研究[J]. 低碳世界 2020(04)
    • [8].基于农户层面的耕地利用功能演变研究——以水稻种植区为例[J]. 安徽农业科学 2020(11)
    • [9].吕梁山区耕地利用影响因素分析[J]. 山西农业科学 2020(10)
    • [10].精准扶贫背景下贫困农户识别对耕地利用效率的影响——以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为例[J].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01)
    • [11].区域耕地利用的时空变化特征——以江西省为例[J]. 广东土地科学 2018(05)
    • [12].城镇化与耕地利用集约化的动态响应分析——以重庆市为例[J].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9(02)
    • [1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耕地利用变化及其展望[J]. 土壤通报 2019(02)
    • [14].中国耕地利用变化的研究方法分析:立足驱动与模拟研究[J].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9(06)
    • [15].基于“质量-产出-效率”的辽宁省耕地利用分区[J]. 农业工程学报 2019(13)
    • [16].黑龙江省西部垦区与农区耕地利用效益比较分析[J]. 中国科学院大学学报 2019(05)
    • [17].现代化农区耕地利用形态转型研究[J].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8(03)
    • [18].基于要素投入的安徽省耕地利用转型研究[J]. 天津农业科学 2018(12)
    • [19].农民收入分化对耕地利用效率的影响——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 新疆农垦经济 2017(01)
    • [20].中国粮食主产区耕地利用效率时空格局演变及影响因素——基于180个地级市的实证研究[J]. 资源科学 2017(04)
    • [21].德州市耕地利用效益评价[J].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2017(02)
    • [22].环京津地区耕地利用系统健康评价研究[J]. 土壤通报 2017(02)
    • [23].江苏沿海地区耕地利用转型及其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响应[J]. 自然资源学报 2017(06)
    • [24].干旱绿洲区耕地利用经济效益的耦合分析——以新疆阜康市为例[J]. 江苏农业科学 2017(07)
    • [25].耕地利用转型研究综述[J]. 河北企业 2017(06)
    • [26].中国西北地区耕地利用效率的时空格局分异[J]. 贵州农业科学 2017(08)
    • [27].1990-2015年长江中游地区耕地利用转型时空特征[J]. 地理研究 2017(08)
    • [28].中国耕地利用要素投入的时空差异分析[J]. 湖北农业科学 2017(19)
    • [29].区域耕地利用效益评价及变化特征研究[J].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7(08)
    • [30].基于熵值法的县域耕地利用效益定量评价[J]. 江苏农业科学 2015(10)

    标签:;  ;  ;  ;  

    新形势下伊宁市耕地集约利用评价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