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09CUVA北区女排一攻系统效果与进攻战术结构特征研究

08-09CUVA北区女排一攻系统效果与进攻战术结构特征研究

论文摘要

排球运动是于1895年在美国问世后,很长时间内作为一种休闲性的球类游戏项目被人们接受,并通过教会和军事活动传播到世界各地。1947年国际排联的成立,标志了排球运动从娱乐游戏时代进入了竞技时代。在排球运动竞技水平发展过程中,随着各种流派的相互借鉴与交流,技战术不断创新又迅速普及,各队取长补短、球技猛进。由于排球技、战术训练水平的日趋提高,排球规则也进行了多次修改。每次的规则修改都直接影响排球运动的技战术发展,促进了技战术的改革与创新。在实施发球权得分制规则时,一攻战术效果只体现在以直接夺取发球权,不给对方得分的机会,以及为随后的防反创造有利条件。但是,自1999年1月1日起实施的每球得分制规则,给排球比赛中的得失分因素带来了结构性的变化,把一攻的地位从过去只得球权不得分的位置提升到直接得分的重要位置,使一攻成为排球比赛的重要得分手段。随着一攻在比赛中地位的提高,引起了研究者们的广泛而高度重视。但是,目前从理论和应用研究多以高水平职业队或专业队为主要对象,而以大学生排球作为对象的研究较少。大学生排球是我国排球运动后备人才培养系统的一个部门,也是扩大我国排球运动市场,增加排球人口,提高我国排球运动水平的重要阵地。因此,以大学生排球为对象,研究在每球得分赛制中的一攻战术系统现状与特点是我国大学生排球运动发展态势所需。本文以2008~2009年度中国大学生排球联赛北方赛区女排比赛中的一攻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资料法、录像统计法、数理统计等方法,对大学生女排一攻系统现状与进攻战术结构特征进行分类比较分析,得出如下结论。1、一传效果呈现良好状态。其中,自由防守队员的一传效果明显高于其他队员,胜群一传到位率明显高于负群,第一集团一传到位率也明显高于第二集团。但是,自由防守队员的活动范围小、接发球频数少,接跳发球和跳飘球的一传到位率低于接其他发球。因此,进一步提高自由人一传质量,扩大活动范围,改善接发球阵型,更好的运用自由人接发球效果好的特点,重视对两种跳发球一传练习,积极探索有效的接发球技、战术训练方法。2、二传效果显示了良好的状态。胜群二传到位率高于负群,而且第一集团的二传到位率明显优于第二集团。因此,在注重二传稳定性的同时,进一步提高二传质量。特别是第二集团队更应积极探索加强和提高二传技术效果的训练方法。3、进攻效果呈现良好现状,胜群进攻得分率高于负群。一攻战术结构仍然是多采用以4号位强攻为主的前排平面进攻的战术体系。其中,强攻是使用率最多的进攻战术形式,胜群强攻得分率明显优于负群。快攻得分率显示了较高比率,胜群快攻得分率明显优于负群。后排进攻组成率极少,其得分率也不高,后排进攻效果不容乐观。提示,传承我国快攻技战术风格特点,组合可行的快攻战术体系的同时,采取有效措施招入高大队员,进一步提高网上高度,增加后排进攻战术,以便进一步完善我国高校女排一攻战术体系,提高战术效果。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 研究内容
  • 1.3 研究基本模式
  • 1.4 研究假设
  • 1.5 概念的界定
  • 1.6 研究的局限性
  • 1.7 文献综述
  • 1.7.1 竞技排球形成与特点研究
  • 1.7.2 规则变化对排球技战术发展影响研究
  • 1.7.3 排球战术系统研究
  • 1.7.4 进攻战术结构研究
  • 1.7.5 每球得分制规则对一攻效果影响研究
  • 1.7.6 拼发球理念对发球技战术影响研究
  • 第二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2.2.1 文献资料法
  • 2.2.2 录像统计法
  • 2.2.3 专家访谈法
  • 2.2.4 数理统计法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 3.1 一攻系统效果比较分析
  • 3.1.1 一传效果比较分析
  • 3.1.1.1 不同专位队员一传效果比较
  • 3.1.1.2 对不同发球的一传效果比较
  • 3.1.1.3 胜负群之间一传效果比较
  • 3.1.1.4 不同集团之间一传效果比较
  • 3.1.2 二传效果比较分析
  • 3.1.2.1 胜负群之间二传效果比较
  • 3.1.2.2 不同集团之间二传效果比较
  • 3.1.3 进攻效果比较分析
  • 3.1.3.1 胜负群之间进攻效果比较
  • 3.1.3.2 不同集团之间进攻效果比较
  • 3.2 一攻战术结构比较分析
  • 3.2.1 一攻战术结构分布特征
  • 3.2.2 一攻战术效果比较分析
  • 3.2.2.1 强攻效果比较分析
  • 3.2.2.1.1 胜负群之间强攻效果比较
  • 3.2.2.1.2 不同集团之间强攻效果比较
  • 3.2.2.2 快攻效果比较分析
  • 3.2.2.2.1 胜负群之间快攻效果比较
  • 3.2.2.2.2 不同集团之间快攻效果比较
  • 3.2.2.3 后排进攻效果比较分析
  • 3.2.2.3.1 胜负群之间后排进攻效果比较
  • 3.2.2.3.2 不同集团之间后排进攻效果比较
  • 第四章 结论与建议
  • 4.1 结论
  • 4.2 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表1
  • 附表2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美国篮球经典进攻战术体系中教练员的核心作用研究[J]. 运动 2017(11)
    • [2].浅谈篮球“移动配合”进攻战术[J]. 中学课程资源 2008(03)
    • [3].中国男篮与世界强队阵地进攻战术的比较研究[J]. 考试周刊 2012(54)
    • [4].篮球移动进攻的“溜底线”进攻战术[J].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9(02)
    • [5].篮球复合式进攻战术法探析[J]. 惠州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03)
    • [6].美国大学篮球经典进攻战术体系形成的必然性研究[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17(08)
    • [7].对高职足球日常训练进攻战术应用[J]. 体育风尚 2020(05)
    • [8].篮球跑轰进攻战术体系探究[J].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4(24)
    • [9].简析网球进攻战术[J]. 运动 2014(17)
    • [10].中外男篮进攻战术风格的发展[J]. 科技信息 2012(30)
    • [11].篮球移动进攻战术原则与训练方法探析[J]. 辽宁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01)
    • [12].篮球“移动配合”进攻战术研究[J]. 辽宁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02)
    • [13].篮球进攻战术分析[J]. 科技经济导刊 2019(04)
    • [14].对国内高水平女子足球队进攻战术的对比研究——以第13届全运会女足成年组比赛4强球队为例[J]. 中国学校体育(高等教育) 2018(09)
    • [15].2019军运会男篮决赛队伍阵地进攻战术运用的对比研究[J].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20(16)
    • [16].篮球比赛固定进攻战术网络多媒体课件制作[J]. 科技信息 2012(10)
    • [17].篮球移动进攻战术对运动员运动能力的要求探讨[J]. 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11)
    • [18].第15届世锦赛中国男篮与对手进攻战术形式运用效果比较分析[J]. 安阳工学院学报 2008(02)
    • [19].对2006年世界杯进球战例中局部进攻战术配合的研究[J]. 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 2008(S1)
    • [20].第20届世界杯边路进攻战术特点的分析研究[J]. 运动 2014(21)
    • [21].5-0进攻战术体系分析及国内球员运用5-0战术存在的问题[J]. 青少年体育 2015(10)
    • [22].谈篮球移动进攻战术[J]. 邢台学院学报 2011(02)
    • [23].2018年世界女排锦标赛中国女排后排进攻战术运用研究[J]. 当代体育科技 2020(02)
    • [24].青少年排球副攻队员进攻战术意识的培养[J]. 新教育 2010(Z1)
    • [25].关于足球比赛中各种进攻战术结合两肋打法的研究[J].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02)
    • [26].现代足球比赛边路进攻战术探析[J]. 考试周刊 2009(29)
    • [27].中国女子冰壶队进攻战术能力研究[J]. 中国体育科技 2014(01)
    • [28].第12届全运会辽宁男子曲棍比赛短角球进攻战术特征分析[J]. 当代体育科技 2015(12)
    • [29].南非世界杯边路进攻战术的分析[J]. 内江科技 2012(11)
    • [30].世界男子篮球比赛中阵地进攻战术运用情况分析[J].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2008(06)

    标签:;  ;  ;  ;  

    08-09CUVA北区女排一攻系统效果与进攻战术结构特征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