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历史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浅谈历史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浅谈历史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秦朝雷

摘要:中学历史教科书内容丰富,充分利用历史教材中丰富的思想资源和人文内涵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是当今新课程强调的一个重要内容。在历史教学中,教师除了要求学生对历史知识的了解和认识之外,还必须深挖教材资源,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历史责任感、理智感以及诚信的品格,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关键词:情感教育;爱国主义;历史教学

心理学认为:“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情感在人的生活和社会实践中有着重要作用。而情感教育也是当今新课改强调的一个重要内容,因此在历史教学中,运用情感教学既能深化学生对历史知识的了解和认识,又能在情感的激励下去进行意志行动,从而很好地达到历史课传授历史知识、实施情感教育的目的。

一、挖掘教材资源,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

毛泽东说:“在中华民族的开化史上,有素称发达的农业和手工业,有许多伟大的思想家、科学家、发明家、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和艺术家,有丰富的文化典籍”。

在历史教学中如何才能让学生了解我国古代的文明瑰宝呢?在讲授中国近现代史《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运用课件展示,让学生回忆我国古今的强大,有西汉时“文景之治”,汉武大帝的“大一统”,唐代“贞观之治”,“开元盛世”,清代的“康乾盛世”。这些都说明我国在封建社会中社会经济与综合国力居世界前列。

我国古代科技文化也光彩熠熠,璀璨夺目。天文、历法、医学、数学,以及闻名遐迩的四大发明等等,都是中华文明的瑰宝和人类文化的共同财富。我国的文明五千年连绵不断,她一层层揭开中国古老文明的门扉,让我们看到浩渺的天空群星璀璨、熠熠生辉,也感到是那么古朴高深而又玄秘深邃。因此,中华文明是任何灾难都打不断的链环,虽然在近代我们落后了但她仍是一部长卷史诗,是一部无穷画卷,是人类知识、智慧的无尽源泉。她培育了伟大的民族精神,这种精神渗透到政治、经济、科学文化和社会生活的每一个角落,融入到每一个华夏儿女的血液中。

在近现代,虽然我们落后了,但仍然有很多辉煌的成就,1964年原子弹的研制成功,以及后来的神五、神六、神七的发射成功等等,都说明了我国综合国力的强大。从而引导学生深刻认识我们是炎黄子孙,我们是中华儿女,让学生树立永不言败的民族自信心,以此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创设历史情境,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和责任感

列宁说:“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的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显然,这种感情应当是来源于对自己祖国历史的深刻了解,只有“知之深”才会“爱之切”,中学生心灵纯洁、情感丰富、真挚,对其心灵会产生强烈的震动,而中学历史教材思想性强,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绝好材料。在教学中运用和剖析众多历史事实让学生认识到中华民族的伟大与可爱。在古代,有高风亮节堪称爱国典范的苏武,“精忠报国”的岳飞、“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等等。在近代,例如在讲述中国近代史——《甲午中日战争》一节时,通过课件展示让学生身临其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心灵震撼,同时向学生说明:这场战争是日本为实现其“大陆政策”而发动的侵略中国的战争。对中国来说,这场战争完全是一次反抗侵略的战争,由于清政府的腐败和落后,导致了这次战争的失败,落后就要挨打,这是战争为后人提供的宝贵经验。毛泽东说:“中华民族的各族人民都反对外来民族的压迫,都要用反抗的手段解除这种压迫”。在近代反抗外来侵略的战争中,中国爱国军民继承了这一历史光荣传统,奋起抵抗,涌现出众多的民族英雄,他们英勇抗击外来侵略的光辉业绩,是近代中国人民为反抗外来压迫、维护民族独立和国家统一而不断斗争的新篇章,教育学生:继承和发扬这一光荣传统,奋发图强,爱我中华,振兴中华,是每个学生的历史重任,也是今天中华儿女的神圣使命。虽然我们近代落后了,但我们有亿万优秀的英雄儿女;有群星璀璨的五千年文明;有世人瞩目的锦绣山河;有光荣的历史传统。显然这对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具有很大的感染力。

三、利用历史人物的人格魅力,培养学生诚信品格

“诚”,亦即诚实、诚心、诚意。“信”,就是信用、信誉、守信。是做人的一种道德规范,也是人际交往的行为准则。冯玉祥说“对人以诚信,人不欺我;对事以诚信,事无不成”。??可见在当今市场经济条件下,诚信仍然是一个人基本的人格品质,也是一个人事业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历史人物中人格榜样作用,加强学生模仿心理的刺激,如讲述“徙木赏金”的战国商鞅、“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诸葛亮、“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俺、“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荆轲等等,他们的高尚品格和风范,都会成为学生人生道路上的耀眼明灯;“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周恩来,以及“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的革命先烈,他们那忠贞不渝、前仆后继、顽强奋斗、一心为革命为人民的优良革命传统,必将会强烈地感染学生,在其心灵深处,产生难以估量的巨大冲击力。从而使学生自动摈弃浮夸虚假的陋习,自觉坚持“诚信为本,学做真人;诚信为荣,失信可耻”,逐渐养成学生崇尚诚信的优良品质。

四、深化历史材料,培养学生的理智感

理智感是在智力活动中,认识和评价事物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是人们从事学习活动和探索活动的动力。当一个人认识到知识的价值和意义,感到获得知识的乐趣,以及追求真理过程中的幸福感时,他就会不计名利得失,以一种忘我的奉献精神投入到学习和工作中。在历史教学中,必须认真及时总结、深化历史教科书中的材料,让学生从材料中得到情感体验。例如在讲中国近代现代史《国民革命运动兴起》关于孙中山的遗嘱时,让学生阅读材料遗嘱“余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其目的在求中国之自由平等。积四十年之经验,深知欲达到此目的,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并总结孙中山的革命历程,然后你从历程中得到什么启示?根据总结,学生们踊跃积极发言,有的说:“有了坚忍不拔的奋斗精神,再大的困难也能被征服”。有的说:“真正成功源自不懈努力”。有的说:“我也要屡败屡战,……。听到同学们的发言,笔者心潮澎湃,趁势向学生介绍“凿壁偷光”的匡衡、“囊荧映雪”的车胤、“闻鸡起舞”的祖逖等,使学生从心理上感到学习历史知识的乐趣,从而忘我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总之,历史课并不是贫乏的,淡而无味的,历史课具有丰富的思想资源和人文内涵,有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情感教育材料,在学生的德育教育中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因此,只有教师坚持不懈地挖掘这些资源,既能深化学生对历史知识的了解和认识,又能达到情感教育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范文澜.中国近代史(上册)[S].上海:人民出版社,1955.

[2]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下册)[S].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

[3]费正清.中华民国史[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

[4]简伯赞,郑天挺.中国通史参考资料[M].香港:中华书局出版社,1980.

作者单位:甘肃省白银市实验中学

邮政编码:730900

OnSentimentEducationinHistoryTeaching

QinChaolei

Abstract:Middleschoolhistorytexthasrichcontentsandfullyutilizingintellectualresourcesandhumanconnotationtoimplementsentimenteducationisanimportantissuenewcurriculumreformhasbeenemphasizing.Inhistoryteaching,besidesrequiringstudentstolearnhistoryknowledge,teachersmustaskstudentstoexcavatetextbookresourcessoastocultivatestudents’senseofnationalpride,historicalsenseofduty,intellectualsensitivityandhonestcharacter,thushelpingstudentsformcorrectphilosophyandvaluesense.

Keywords:sentimenteducation;patriotism;historyteaching

标签:;  ;  ;  

浅谈历史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