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东北WBT构造生物礁储层预测

川东北WBT构造生物礁储层预测

论文摘要

我国南方海相碳酸盐岩地区是重要的油气勘探领域。近年来,随着油气勘探工作的进一步深入,在龙岗、通南巴等地区的上二叠统长兴组和下三叠统飞仙关组的生物礁滩储层中获得可观的工业性气流。这些重大发现和突破提示了川东北地区上二叠统长兴组和下三叠统飞仙关组生物礁滩气藏的巨大勘探开发潜力,具有良好的油气勘探前景。本文的研究工区——WBT探区位于川东北通南巴连片勘探区块的东部,但由于WBT探区的油气勘探程度较低,在沉积相和储层研究方面都还不够深入,而且碳酸盐岩储层本身就具有很强的非均质性,因此采用单一的地球物理方法难以对该类储层进行较准确的预测。本文以WBT地区上二叠统长兴组生物礁储层为主要研究对象,在充分搜集和分析工区的地质、地震、钻井、测井及试井资料的基础上,对目的层进行精细层位标定和对比,并利用神经网络地震波形分类技术、地震属性分析技术、波阻抗反演技术以及吸收衰减分析技术,预测出生物礁储层的分布范围及空间形态,同时对生物礁储层的有利含油气区作了探索,最终提出了适合于生物礁储层的地震预测流程。首先,针对生物礁储层的地震响应特征——中低频、杂乱中弱连续性、弱反射,通过属性分析、波形分类等方法技术进行地震相带划分,寻找可能的生物礁发育区域。然后,在前面预测得到的生物礁储层发育区中,采用波阻抗反演、吸收衰减分析等方法技术进行生物礁储层的流体分析,进一步明确有利的生物礁储层的分布范围,综合地质、钻井、地震等信息进行研究区长兴组生物礁储层的综合预测。通过上述分析方法,本文取得了以下的主要成果和认识:(1)在时间剖面上,分析总结了长兴组地层顶界的地震响应特征(弱反射、其下有间断强振幅出现,其频率横向变低的地震响应特征)及其分布区域,有利于寻找生物礁储层;(2)针对生物礁储层特殊的发育相带(台地边缘相或台内相),通过波形分类的地震相分析,完成了生物礁储层地震相划分,新发现了一条延伸较长的台缘相带分支,预测了长兴组生物礁储层发育带二个有利条带。初步形成了针对该区生物礁储层的地震预测序列技术,进一步证实和细化了台缘相带的展布及生物礁储层的分布情况。(3)预测了长兴组生物礁储层的厚度、孔隙度、储能系数及分布,划分出含气有利区块。综上所述,利用上述方法可以较好的预测出生物礁分布的范围及空间形态和储层的有利分布区,为钻井部署提供证据。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研究现状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4 取得的研究成果与认识
  • 第2章 研究区生物礁储层分布概况
  • 2.1 工区概况
  • 2.1.1 研究区构造概况
  • 2.1.2 地层沉积特征
  • 2.1.3 晚二叠世未期(长兴期)沉积相特征
  • 2.1.4 晚二叠世末期地层厚度特征
  • 2.1.5 钻井及含油气情况
  • 2.2 研究区储层预测难点
  • 第3章 区内生物礁储层的地球物理响应特征
  • 3.1 区内生物礁储层测井响应特征分析
  • 3.1.1 生物礁的分布特征
  • 3.1.2 生物礁气藏的非均质性
  • 3.1.3 生物礁储层地质特征
  • 3.1.4 生物礁储层测井响应
  • 3.2 区内生物礁储层的地震响应特征
  • 第4章 区内长兴生物礁储层地震预测
  • 4.1 地震相分析
  • 4.1.1 相面法地震相分析方法
  • 4.1.2 长兴的相面法地震相分析
  • 4.1.3 神经网络波形分类的方法原理
  • 4.1.4 神经网络波形分类的关键参数
  • 4.1.5 长兴的波形分类及地震相分析
  • 4.2 波阻抗反演分析
  • 4.2.1 定量预测生物礁储层
  • 4.2.2 生物礁储层定量预测模式的建立
  • 第5章 生物礁储层分布预测
  • 5.1 生物礁储层厚度预测
  • 5.2 生物礁储层孔隙度预测
  • 5.3 生物礁储层储能系数预测
  • 5.4 区内油气分布情况的探索性研究
  • 5.4.1 方法原理
  • 5.4.2 适应性分析
  • 5.4.3 应用效果及分析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川东北WBT构造生物礁储层预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