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品种更替中光合效率与产量提高的生理生态机制

玉米品种更替中光合效率与产量提高的生理生态机制

论文题目: 玉米品种更替中光合效率与产量提高的生理生态机制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生态学

作者: 丁莉

导师: 蒋高明,王空军

关键词: 玉米,产量,光合,素缺乏,水分胁迫

文献来源: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植物研究所)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本文以我国不同年代推出的玉米品种为试验材料,深入研究玉米品种更替中产量提高和光合效率改良的演变特征及生理机制,以及环境胁迫影响各年代玉米品种光合效率及产量的生理机制,在此基础上分析光合改良与产量提高的关系。对各年代玉米品种花后光合效率的变化及其与产量形成的关系的研究发现:虽然新品种的光合速率在开花前并不比老品种高,但是它们能够迅速扩大叶面积,形成较多的籽粒,为接下来的生长准备了比较大的源和库。花后茎秆的功能由‘库’转为了‘源’,即能够从茎秆中转移一些同化物到籽粒中。而且新品种能够在花后维持较高的光合速率,衰老较慢,光合有效期较长,这样就能够为籽粒灌浆提供较多的新同化产物。因此新品种具有很强的调节光合器官功能和优化分配同化产物的能力,能够使各部位叶片的光合生产,植株的生长和发育以及干物质的分配与再分配都有利于籽粒产量的形成。新品种在花后能够维持较高的光合活性主要是因为它们能够在老品种叶片可逆性衰老的时候维持较高的叶绿素含量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从而未像老品种那样进入不可逆转的衰老阶段。对各年代玉米品种光合特性日变化的研究也发现新品种的光化学效率比较高。老品种光合作用的午间降低是由严重的光抑制引起的。对于N素缺乏和水分胁迫对各年代玉米品种产量及光合效率的影响机制的研究发现新品种一方面能够在胁迫条件下维持较高的光合速率,另一方面仍能维持较长的光合有效期。即新品种能够在胁迫条件下维持较高的光合生产能力,从而能够形成较大的生物产量和籽粒产量。新品种在缺N情况下能够保持较高的光合活性是因为它们能够维持较高的PEPCase活性、叶绿素含量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也就是说新品种能够在缺N情况下维持叶绿体结构组分的完整性和功能性,从而维持较高的光合效率。而玉米新品种在水分胁迫时能够保持较高的光合活性是因为它们能够在水分胁迫时维持较高的叶片水势,使光合器官的功能得到良好的保护,复水时光合也能够比较迅速和完全的恢复。

论文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1章 引言

1.1 玉米品种更替的生理生态基础

1.1.1 农艺性状的改良

1.1.2 光能转换与利用

1.1.3 养分利用效率

1.1.4 环境胁迫抗性

1.2 本文研究的目的、意义和内容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2 试验设计

2.3 生理生态指标测定

2.4 数据分析

第3章 不同年代玉米品种光合效率与产量形成的关系

3.1 引言

3.2 不同年代玉米品种干物质合成、分配和再分配

3.3 不同年代玉米品种不同叶位叶片的光饱和光合速率

3.4 不同年代玉米品种不同叶位叶片的叶绿素含量

3.5 讨论

第4章 玉米品种更替中花后光合效率提高的生理机制

4.1 引言

4.2 不同年代玉米品种花后光饱和光合速率的变化

4.3 不同年代玉米品种花后叶绿素含量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变化

4.4 不同年代玉米品种花后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变化

4.5 不同年代玉米品种花后PEPCase 和RuBPCase 活性的变化

4.6 讨论

第5章 不同年代玉米品种光合相关特性的日变化

5.1 引言

5.2 不同年代玉米品种气体交换参数的日变化

5.3 不同年代玉米品种叶绿素荧光参数的日变化

5.4 不同年代玉米品种叶黄素循环组分的日变化

5.5 讨论

第6章 氮素缺乏对不同年代玉米品种光合效率及产量形成的影响

6.1 引言

6.2 氮素缺乏对不同年代品种干物质合成,分配和再分配的影响

6.3 氮素缺乏对不同年代玉米品种不同叶位叶片光饱和光合速率和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6.4 讨论

第7章 氮素缺乏对不同年代玉米品种花后光合特性的影响

7.1 引言

7.2 缺 N 对不同年代玉米品种气体交换参数的影响

7.3 缺 N 对不同年代玉米品种叶绿素含量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7.4 缺 N 对不同年代玉米品种光系统2 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的影响

7.5 缺 N 对不同年代玉米品种 PEPCase 和 RuBPCase 活性的影响

7.6 讨论

第8章 水分胁迫和复水对不同年代玉米品种光合效率和产量形成的影响

8.1 引言

8.2 水分胁迫和复水对不同年代玉米品种干物质合成与分配的影响

8.3 水分胁迫和复水对不同年代玉米品种产量构成因子的影响

8.4 水分胁迫和复水对不同年代玉米品种不同叶位光饱和光合速率和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8.5 讨论

第9章 水分胁迫和复水对不同年代玉米品种光合特性影响的生理机制

9.1 引言

9.2 不同年代玉米品种叶片水势在水分胁迫和复水时的变化

9.3 不同年代玉米品种气体交换参数在水分胁迫和复水时的变化

9.4 不同年代玉米品种光系统2 光化学效率(Fv/Fm)在水分胁迫和复水时的变化

9.5 不同年代玉米品种叶绿素含量在水分胁迫和复水时的变化

9.6 讨论

第10章 主要研究结论

参考文献

学习期间完成和发表的论文

致谢

作者简介

发布时间: 2006-04-30

参考文献

  • [1].风沙半干旱区玉米/花生间作光能高效捕获和利用[D]. 张东升.中国农业大学2018
  • [2].玉米钾离子通道ZMK1的功能及分子调控机制研究[D]. 冯寒骞.中国农业大学2015
  • [3].用于玉米基因功能研究的黄瓜花叶病毒基因沉默载体的创建[D]. 王蓉.中国农业大学2016
  • [4].基于组学技术评价转基因抗虫玉米的非预期效应[D]. 郝文媛.哈尔滨师范大学2017
  • [5].碳纳米管促进玉米和水稻种子萌发生长的分子机制[D]. 颜识涵.武汉大学2014
  • [6].基于色彩聚类的玉米种子纯度识别算法研究[D]. 刘双喜.山东农业大学2018
  • [7].玉米遗传图谱构建和花粉管通道法转化玉米的研究[D]. 张永生.山东大学2005
  • [8].玉米SSR分子标记连锁图谱构建及两种供氮水平下主要农艺性状QTL定位分析[D]. 郑祖平.四川农业大学2004
  • [9].玉米产量和农艺性状的数量遗传研究及玉米铝离子胁迫的基因差异表达研究[D]. 汤华.华中农业大学2005
  • [10].玉米CMS-S核恢复基因及玉米对淹水胁迫响应基因的功能分析[D]. 张祖新.华中农业大学2005

相关论文

  • [1].超高产夏玉米群体质量与个体生理功能研究[D]. 王永军.山东农业大学2008
  • [2].不同年代推出的冬小麦(Triticum astivum L.)农艺性状以及光合生理生态特性[D]. 刘合芹.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植物研究所)2002
  • [3].大豆品种光合特性及其与产量关系的研究[D]. 王继安.东北农业大学2002
  • [4].根系形态在玉米高效获取氮素中的作用及其生理调节机制[D]. 田秋英.中国农业大学2005
  • [5].玉米高产群体质量指标及其调控途径[D]. 陆卫平.南京农业大学1997
  • [6].光温胁迫对玉米产量和品质及其生理特性的影响[D]. 张吉旺.山东农业大学2005
  • [7].不同施肥制度对夏玉米产量与品质形成的影响及其生理机制[D]. 刘淑云.山东农业大学2005
  • [8].栽培措施和生态环境条件对玉米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研究[D]. 王鹏文.沈阳农业大学1996
  • [9].玉米新品种生理生态特性及优化栽培措施研究[D]. 陈志斌.沈阳农业大学2001
  • [10].品种及栽培措施对春玉米籽粒品质和产量形成的影响[D]. 李建奇.甘肃农业大学2004

标签:;  ;  ;  ;  ;  

玉米品种更替中光合效率与产量提高的生理生态机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