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剪对饱和松砂剪切特性的影响及亚塑性边界面本构模型改进

预剪对饱和松砂剪切特性的影响及亚塑性边界面本构模型改进

论文摘要

土是最常用的土木工程材料之一,针对其强度与变形特性的研究对实际工程应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由于土体所经受的应力历史具有较大的差异并且其后期的受力状态也十分复杂,这些影响因素必然会造成土体微观结构的剧烈变化与各向异性,从而强烈地影响着土材料的强度与变形特性。以波浪荷载为例,波浪荷载具有周期长,荷载作用时间长等特点,而且其作用比较频繁,这使得海工结构及其地基土体在经受较大波浪荷载作用,并导致破坏之前已经受到若干小振幅波浪荷载作用,形成所谓的循环预剪作用。这些前期波浪荷载的循环预剪作用势必将对海床土体产生明显的影响。另外,建筑物地基内各个部位处土单元的应力状态也是各不相同的,沿着某一潜在滑动面,各点的初始主应力方向随其位置而改变。而且,饱和弹性孔隙介质理论分析表明:波浪等循环荷载在土体中所产生的循环应力的主要特点之一是正应力偏差与剪应力所形成的循环偏应力的幅值保持不变,而主应力方向发生了连续旋转,这也将对土的强度与变形特性产生显著的影响。因此,作为建筑物地基稳定性评价中的一个基本而重要问题,探讨砂土的变形与强度特性时必须考虑应力历史的影响以及各向非均等的复杂初始应力状态和复杂的循环应力变化模式。然而,由于土工实验技术的限制,三轴剪切试验及扭转剪切试验等传统的土工试验无法完全实现上述的复杂初始应力条件和复杂加载模式。为此,大连理工大学于2001年起对于自日本诚研舍株式会社引进的“土工静力—动力液压—三轴扭转多功能剪切仪”进行了不断的开发与完善,这套新型土工试验系统可以同时施加和独立地控制轴向压力W、扭矩MT、外室压力po与内室压力pi及其组合。由此可重现土在不同复杂应力条件下的固结及加载路径。以此为基础,本文针对饱和松砂,进行了大量的考虑静力预剪与循环预剪作用的单调剪切试验与循环剪切试验研究,进而针对不同形式的静力预剪与循环预剪作用对饱和砂土的变形与强度特性进行了比较全面而系统的分析。并在原有亚塑性边界面模型的基础上,根据现有的试验结果建立起相关模型参数与主应力方向角之间的函数关系,在原有亚塑性边界面本构模型的基础上进行改进,使之能够考虑主应力方向角对饱和松砂单调剪切特性影响的。为了探讨静力预剪作用对饱和砂土循环剪切特性的影响,分别针对实心圆柱状试样和空心圆柱状试样进行了不同方式静力预剪作用的循环三轴剪切试验。对于实心圆柱状试样,分别针对均等固结条件、二向非均等固结条件和Ko固结条件进行了循环三轴剪切试验,并通过试验探讨了固结应力比与固结方式对饱和砂土循环剪切特性的影响。试验研究表明,周围压力对静止侧压力系数Ko的测定有一定的影响,但是随着周围压力的不断增加,其对Ko值的影响也越来越小。固结应力比与固结方式的不同对饱和砂土的循环剪切特性具有较大的影响。均等固结条件下的应变是对称发展的,且振动初期应变发展不明显,将要达到破坏时发展比较明显,而由于固结过程中静力预剪作用的影响,二向非均等固结和Ko固结条件下的应变主要向初始预剪的方向不断累积,加载初期应变发展较快,后期则逐渐趋于稳定。另外,二向非均等固结条件下,在动应力施加的第一周,随着竖向应力的增加,试样产生较大的正孔隙水压力,而Ko固结条件下,在动应力施加的第一周,随着竖向应力的增加,试样的孔隙水压力发展方向却与前者截然相反,产生了较大的负孔隙水压力。分析其原因主要是两种固结方式的不同固结过程造成的。对于空心圆柱状试样,分别针对初始固结主应力方向角α0=0°、30°、45°、60°和90°时进行了循环三轴剪切试验。试验研究表明,不同初始主应力方向角的静力预剪作用对饱和砂土不排水循环三轴剪切条件下的应力—应变发展模式以及各应变分量的发展均具有较为显著的影响。为了探讨饱和砂土未发生液化条件下的循环预剪作用对饱和砂土液化强度的影响,分别针对实心圆柱状试样和空心圆柱状试样进行了循环三轴剪切试验和考虑主应力轴连续旋转的轴向—扭转双向耦合剪切试验。试验研究表明,循环预剪作用对孔隙比的影响并不大,在循环三轴试验中,孔隙比的变化幅度不超过0.2%,而在循环耦合试验中,其变化幅度也未超过0.3%。因此,较小的孔隙比变化不足以引起饱和砂土液化强度的较大改变。另外,无论是循环三轴试验还是循环耦合试验,无论是均等固结条件还是非均等固结条件,在未发生液化条件下,循环预剪作用对土体的应变发展特性和孔隙水压力发展模式影响较小,而对饱和砂土二次加载液化强度却有较为显著的提高,尤其当循环预剪应力幅值较大时,砂土液化强度提高的更为显著。分析其原因,主要是由于砂土孔隙的均匀化以及砂土颗粒间咬合作用的增强使饱和砂土形成了更为稳定的结构。为了探讨静力预剪作用与循环预剪作用对饱和砂土单调剪切特性的影响,针对实心圆柱状试样进行了循环预剪后固结排水的不排水单调剪切试验与循环预剪后不固结排水的不排水单调剪切试验,针对空心圆柱状试样进行了考虑不同初始固结状态与加载方式的单调剪切试验。试验研究表明,饱和砂土在经受循环预剪作用后,无论是固结排水后再进行单调剪切加载,还是不固结排水,在存在残余孔隙水压力的条件下直接进行单调剪切加载试验,当预剪过程中试样未发生液化破坏时,循环预剪作用对饱和砂土后期的单调剪切特性影响并不显著。发展过程都是在剪切加载的初期饱和砂土发生剪缩,而后发生剪胀,整体上呈现硬化变形的特征,并最终达到稳定状态。而当饱和砂土在循环预剪过程中发生液化破坏时,其对后期的单调剪切加载特性具有十分显著的影响。在剪切过程中,试样均呈现出十分明显的剪胀特性,孔隙水压力以下降为主。另外试验结果表明,当饱和砂土试样具有水平沉积面时,初始固结主应力方向与剪切方向的不同组合形成了单调剪切过程中总的主应力方向的不同,从而显著地影响着饱和砂土不排水单调剪切特性。当总的主应力方向不断发生变化时,剪切过程中任意时刻饱和砂土所表现出的单调剪切特性也不相同。为了能够考虑初始固结主应力方向与单调剪切方向的各种组合所产生的剪切过程中变化的总主应力方向对饱和砂土单调剪切特性的影响,根据现有的试验结果建立起相关参数与主应力方向角之间的函数关系,并将其重新应用到亚塑性边界面模型之中,进而与部分试验实测所得到的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由此论证了所改进的亚塑性边界面模型的适用性。对比分析表明所改进和推广的本构模型能够合理地反映出不同初始固结主应力方向和单调剪切方向的各种组合条件对饱和砂土应力—应变关系的硬化与软化特征、剪胀与剪缩特征以及有效应力路径等方面的影响,能够较为准确的反映出剪切过程中变化的主应力方向对饱和砂土单调剪切特性的影响。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
  • 1.2.1 土的动力特性室内试验设备的发展
  • 1.2.2 土的结构性和各向异性研究
  • 1.2.3 复杂应力条件下土的剪切特性试验研究
  • 1.2.4 饱和砂土的孔隙水压力发展特征
  • 1.2.5 土的本构模型
  • 1.3 论文的研究目的和主要内容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内容
  • 2 试验设备简介及试验条件
  • 2.1 概述
  • 2.2 试验设备简介
  • 2.2.1 设备组成
  • 2.2.2 主要功能
  • 2.2.3 技术参数指标
  • 2.3 试验条件
  • 2.3.1 试验砂料与土样制备
  • 2.3.2 试样尺寸
  • 2.4 应力状态分析与计算公式
  • 2.4.1 应力状态分析
  • 2.4.2 试样体的应力应变参数及其计算公式
  • 3 静力预剪作用对饱和砂土循环剪切特性的影响
  • 3.1 概述
  • 3.2 试验方法和试验条件
  • 3.2.1 初始固结应力状态
  • 3.2.2 液化破坏标准
  • 0固结试验'>3.3 K0固结试验
  • 0固结的实现'>3.3.1 K0固结的实现
  • 0固结过程试验结果分析'>3.3.2 K0固结过程试验结果分析
  • 3.4 饱和砂土循环剪切特性试验结果分析
  • 3.4.1 实心圆柱状试样
  • 3.4.2 空心圆柱状试样
  • 3.5 结论
  • 4 循环预剪作用对饱和砂土液化强度的影响
  • 4.1 概述
  • 4.2 试验方法和试验条件
  • 4.2.1 循环荷载模式与动强度定义
  • 4.2.2 试验方案设计
  • 4.3 试验结果与分析
  • 4.3.1 循环三轴剪切试验
  • 4.3.2 循环耦合剪切试验
  • 4.4 初步分析
  • 4.5 不同循环预剪加载方式对饱和砂土液化强度的影响
  • 4.6 结论
  • 5 预剪作用对饱和砂土单调剪切特性的影响
  • 5.1 概述
  • 5.2 试验方法及试验条件
  • 5.3 试验结果与分析
  • 5.3.1 循环预剪作用对饱和砂土单调剪切特性的影响
  • 5.3.2 静力预剪作用对饱和砂土单调剪切特性的影响
  • 5.4 结论
  • 6 考虑饱和砂土各向异性影响的亚塑性边界面本构模型的推广及其试验验证
  • 6.1 概述
  • 6.2 本构模型研究
  • 6.2.1 各种弹塑性本构理论的介绍
  • 6.3 亚塑性边界面模型的理论基础
  • 6.3.1 偏应力比空间的定义及不变量
  • 6.3.2 亚弹性、亚塑性应变增量
  • 6.3.3 亚塑性边界面模型分析
  • 6.3.4 亚塑性理论边界面模型参数确定
  • 6.4 模型的试验验证
  • 6.4.1 非均等固结条件
  • 6.4.2 均等固结条件
  • 6.5 结论
  • 7 结论与展望
  • 7.1 主要结论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创新点摘要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及参加科研情况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饱和砂土的三剪弹塑性边界面模型研究(一)——模型理论[J]. 应用力学学报 2020(02)
    • [2].一种改进的饱和黏土运动硬化边界面模型[J]. 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 2017(12)
    • [3].应力水平影响下的软土边界面模型研究[J]. 矿产勘查 2020(04)
    • [4].考虑洛德角影响的边界面模型在ABAQUS中的数值研究[J].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2017(01)
    • [5].基于边界面理论的超固结土本构关系[J]. 低温建筑技术 2016(08)
    • [6].循环荷载作用下黏土改进边界面模型[J]. 岩土力学 2015(02)
    • [7].公园边界面演变及优化方法——以南京玄武湖公园及其出入口为例[J]. 市场周刊 2019(12)
    • [8].流动中边界面的识别[J]. 应用数学和力学 2010(09)
    • [9].混凝土的一种梨形边界面本构模型[J].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2018(08)
    • [10].基于扰动状态概念硬化参量的结构性黏土边界面模型[J]. 岩土工程学报 2017(03)
    • [11].边界面模型在ABAQUS的开发应用[J]. 解放军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05)
    • [12].一种粘弹塑性边界面粘土模型的损伤函数引入研究[J].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06)
    • [13].边界面法数值结果的云图表征[J]. 工程图学学报 2011(02)
    • [14].双材料自由边界面端部问题的数值分析[J]. 应用力学学报 2008(02)
    • [15].结构性软土粘弹塑性边界面损伤本构模型[J]. 华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03)
    • [16].边界面模型隐式积分算法的开发[J]. 中国水运(下半月) 2013(09)
    • [17].考虑循环载荷下饱和黏土软化的损伤边界面模型研究[J]. 岩土力学 2012(02)
    • [18].适用于饱和黏土循环动力分析的新型边界面塑性模型[J]. 水利学报 2011(10)
    • [19].基于阻尼的边界面模型[J]. 岩土工程学报 2009(06)
    • [20].循环荷载下结构性软黏土的各向异性边界面模型[J]. 岩土工程学报 2010(07)
    • [21].混凝土坝瞬态热传导分析的快速边界面法[J].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2016(01)
    • [22].一种适用于饱和黏土循环动力分析边界面塑性模型的隐式积分算法[J]. 岩土力学 2013(12)
    • [23].基于边界面的多隔舱筒形基础动力分析[J].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2020(03)
    • [24].剪胀性砂土边界面模型的研究[J]. 工程地质学报 2008(03)
    • [25].适用于砂土循环加载分析的边界面塑性模型[J]. 岩土力学 2019(02)
    • [26].基于参数曲面三维势问题的边界面法[J]. 计算力学学报 2011(03)
    • [27].循环荷载下软黏土的各向异性边界面模型[J]. 水利学报 2009(02)
    • [28].基于热力学理论的超固结黏土边界面模型[J]. 岩土工程学报 2017(03)
    • [29].考虑时间效应边界面模型在地铁工程中的应用[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17(06)
    • [30].循环荷载作用下饱和软土的各向异性边界面模型[J]. 岩土力学 2016(S1)

    标签:;  ;  ;  ;  ;  

    预剪对饱和松砂剪切特性的影响及亚塑性边界面本构模型改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