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星火难以燎原——美国共产主义运动研究(1919年~1947年)

为何星火难以燎原——美国共产主义运动研究(1919年~1947年)

论文题目: 为何星火难以燎原——美国共产主义运动研究(1919年~1947年)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世界史

作者: 刘疆

导师: 郑寅达

关键词: 美国,共产党,共产主义,共产国际

文献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自19世纪50年代马克思主义传入美国以来,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在美国的发展一直处于滞后状态。尽管1917年俄国布尔什维克的胜利使共产主义革命的浪潮席卷了欧、亚大陆,但北美大陆上的共产党人却始终无法掀起一场巨大的“红色风暴”。美国共产主义政党自1919年成立后,不但没有动员起美国人民参与到反抗资产阶级统治的斗争中,反而自身都难以在美国社会立足。在美国共产主义政党建党80多年的历史上,它所推动的共产主义运动长期处于衰弱状态,仅仅在20世纪30年代中后期和40年代中期有过短暂的兴盛。 对于美国社会在“共产主义”威胁面前所具有的强大“免疫”功能和抵御能力,众多中外学者从不同角度进行了具体分析和广泛探讨。本文在总结已有学术成果的基础上,力图通过对1919年~1947年美国共产主义运动的研究,来揭示共产主义革命运动在美国难以发展的更深层根源。 全文除绪言和结语外,共分为六章: 第一章论述美国共产主义运动最初10年的艰难发展历程。在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下,1919年,美国社会党内的一批左翼人士分裂出来组建了共产主义政党。他们决心仿效俄国布尔什维克,通过社会革命在美国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政权。然而,美国的共产主义革命运动一开始就因司法部的打击而陷入困境。随后,受美国经济的持续繁荣、共产国际在政策上的错误指导以及美国共产党人缺乏斗争经验等因素的影响,美国共产主义运动在整个20年代都处于低谷之中。无论是在政治领域中开展的统一战线运动,还是在劳联内部从事的工会工作,美国共产党人的努力都无所成就。 第二章主要论述大萧条时期美国共产主义运动的缓慢发展。1929年美国爆发的经济大危机为美国共产党争取群众、开展革命运动提供了良好的机遇。然而,共产党人根据共产国际指示所推行的“极左”路线却并未推动共产主义运动的蓬勃发展。在各主要工作领域,共产党人付出的重大努力只换来少许成果。在争取失业者的过程中,共产党既无法鼓动起他们参加革命的热情,也无力将他们团结到自己的周围;它在这一时期所推行的双重工会运动也因得不到大部分工人的支持而陷于失败;虽然通过深入南方为黑人群众的利益进行斗争,美国共产党扩大了在黑人社区的影响,但加入共产主义运动行列的黑人群众仍寥寥无几。总体上看,绝大多数美国公众没有因危机带来的困境而丧失对两大资产阶级政党的信任,他们仍然选择了现有的资本主义制度,而不是追随共产党人建立新的苏维埃社会。到新政初期,美国共产党依然没有改变在社会中的孤立境地,组织力量和社会影响力仍十分有限。

论文目录:

导言

第一章 命运多舛的“幼年期”(1919年~1929年)

一、引子:影响美国共产主义运动的主要因素

二、美国共产主义运动的缘起

三、“红色恐惧”

四、衰弱的工会运动

五、统一战线工作的失利:农工党运动和拉福莱特运动

六、“美国例外论”VS“第三时期”路线:挑战共产国际的失败

第二章 良好的机遇、失望的结果(1929年~1935年)

一、美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机遇:经济大危机

二、失业者:革命的先锋?

三、失败的双重工会运动

四、深入南方:走近黑人群众

第三章 共产党人的“春天”——人民阵线运动(1935年~1939年)

一、兴盛的开端:人民阵线政策的提出

二、失败的联合:共产党与社会党

三、从“劳联”到“产联”:成功的跨越

四、建立黑人联合阵线

五、“民主阵线”:美国人民阵线运动的延伸

第四章 冰火两重天:大战时期的沉浮(1939年~1945年)

一、危险的转变:从反法西斯主义者到孤立主义者

二、柳暗花明

三、“白劳德时期”的结束:美国共产党的解散与重建

第五章 夕阳近黄昏(1945年~1947年)

一、冷战阴影

二、“第三党运动”:反冷战政策的失败

三、无法避免的代价:产联与共产党的决裂

四、衰落的序幕

第六章 美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失败根源探析

一、为什么美国工人不选择共产主义革命?

二、“共产主义”在美国社会不受欢迎

三、共产国际对美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干预和影响

四、脱离美国现实生活所导致的教条主义

结语

附录

1、1919年~1947年美国共产主义运动大事年表

2、1919年~1947年美国共产主义政党各次代表大会时间表

3、共产国际各次代表大会时间表

参考资料

后记

发布时间: 2005-07-14

相关论文

  • [1].法国共产党的“新共产主义”理论研究[D]. 李周.华中师范大学2002
  • [2].论战后美共的曲折发展及对社会主义的新探索[D]. 丁淑杰.华中师范大学2002
  • [3].无法走出的困境[D]. 吴忠超.华东师范大学2003
  • [4].穿越“铁幕”:美国对“苏东国家”的冷战宣传(1945—1963)[D]. 郭又新.东北师范大学2003
  • [5].美国对韩国援助政策研究1948—1968年[D]. 刘洪丰.华东师范大学2004
  • [6].美国多元文化外交政策及其历史演变研究[D]. 朱全红.华东师范大学2004
  • [7].美国对东欧政策研究(1955—1968)[D]. 许加梅.复旦大学2004
  • [8].遏制与孤立:60年代美国对华政策[D]. 刘子奎.复旦大学2004
  • [9].冷战时期联邦德国在北约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D]. 刘芝平.华东师范大学2005
  • [10].美国空军与美国全球战略研究(1947—1969)[D]. 宫旭平.东北师范大学2005

标签:;  ;  ;  ;  

为何星火难以燎原——美国共产主义运动研究(1919年~1947年)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