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环境保护管理的现状及未来

铁路环境保护管理的现状及未来

刘力钊

甘肃铁科建设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摘要:在铁路建设不断推进的当代中国,“八横八纵”的高速铁路网将覆盖中国大多数主要城市和地区,铁路工程施工不断推进,铁路工程的造价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受到人们的极大关注。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重视铁路工程的环保问题,为了降低铁路工程对环境和生态的影响,需要进行铁路工程造价在环保方面的优化配置,建立符合环保要求的铁路工程造价约束控制模型,结合成本约束和环保约束方法,提高铁路的施工质量的同时,降低对环境的破坏,提高铁路的环境保护产出效益。

关键词:建设;可持续发展;绿色铁路

引言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国人民的生活得到了提高,但是资源过度消耗,也使中国的生态环境恶化,对人民的身体健康带来影响,如中国城市区域出现的雾霾,已经成为全球性的重大问题,要改变这种雾霾问题,保障世界人民的身体健康。

1铁路信息化建设的特点

铁路的信息化建设与存在的铁路运输直接相关,信息化建设是在原本存在铁路的基础上发展的。以基础的设施设备作为发展的前提,其次集中技术和精力进行各项研发,西方国家在这方面做的非常领先。在做好以上的情况下,加强管理,注重营销,最关键的是与国际接轨,保证信息的衔接和部分共享,发挥信息化的优势,提高铁路信息化的效率。

2铁路企业环境保护管理现状

2.1遵法和守法意识有待提高

个别基层站段管理者更重视经济效益和成本投资,对无直接经济收益的环境保护及其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不足,没有从法律层面深入研究环保相关政策、落实法律责任,不知法、不懂法易发生环保违法事件。

2.2专业化管理水平较低

基层站段环境保护管理人员多为兼职,专业知识和技术水平有限,特别是国家环保政策趋严,环保法规、标准等集中颁布,存在对法规及标准掌握不及时、解读不充分,对环保专业性指导不强等情况,在环保方案比选及治理、环保设备维护维修、环境隐患排查及设备升级改造方面易出现失误,可能造成环保管理与环保政策、治理技术脱节,措施无法落实。

2.3环保整体性观念尚需强化

尽管铁路建设项目通过环境影响评价、环保设计、环保竣工专项验收等将环境保护的理念渗透到各个阶段,但各阶段服务模式相对独立、缺乏整体性观念。存在对选址、规模、性质的可行性论证,环保措施和设备处理效果的研究,环保措施落实情况等运营期使用要求产生影响考虑不充分的问题。

2.4治理投入还需加强

尽管铁路系统通过新上项目和技术改造,污染治理取得一定的成效,但新形势下环保标准不断提高,治理设施不足、管理模式单一,需要先进技术和投入做支撑。

3绿色铁路发展

3.1细化政策扶持,加强资金保障

打破传统,推广新式服务模式需要各级政府、环保管理部门及铁路企业通力配合,提供政策层面的支持和保障,以鼓励企业参与,提高企业的积极性。同时,引入“环保管家”服务模式,还需要地方政府和铁路企业给予资金支持,以合理的服务效果和客观的经济回报吸引更多的企业关注并尝试这一新型服务模式。

3.2加强信息公开,鼓励公众监督

推行信息公开、鼓励公众监督是“环保管家”服务客观公正的重要保障。政府环保管理部门应建立区域“环保管家”服务机构监督信息发布机制,通过多种渠道向社会公布机构信息、服务内容和监督目标,并公开征求公众及相关部门的意见和建议,推动“环保管家”服务模式可持续发展。

3.3增强环保巡查及自我整改力度

“环保管家”可以定期进行巡查,重点开展污水废水处理设施运行效果监测,环境风险、应急措施及防范措施隐患排查,环保制度建设及检查等,实时监控企业的环保动态,提出整改措施。

3.4加强施工组织管理

一是加强项目前期策划。项目中标后,成立以副总经理任组长的施工准备阶段筹备工作组并迅速进驻现场,结合实际确定项目安全质量、工期进度和成本效益目标,进行项目总体施工部署,确定施工顺序及主要施工方案;确定项目组织管理模式、人料机等重大资源配置方案。二是实施项目精细化管理。以“工厂化、机械化、专业化、信息化”为支撑,以专业化分公司、专业作业队、蓝领工人队伍和劳务队伍组织化建设管理及项目资金集中管控、物资设备集采分供为重点,全面实施项目施工全过程精细化管理。

3.5节约能源

一是引进先进工程设备。通过引进能源消耗低、工作效率高的工程设备和节能环保的照明、取暖设备,及时淘汰高能低效的老旧设备,提高能源使用效率。二是加强设备维护保养。制定《工程设备保养与维修管理办法》,明确工程设备例行保养、定期保养、停放保养、走合期保养、换季保养等工作要点,规范工程设备故障修理、大项修及评估整修的流程及要求,减少机械故障,提高运转效率。三是严格能源消耗过程管控。以单台设备或独立使用单位(个人)为核算单元,明确燃油、电力消耗使用定额标准,建立燃油、电力消耗台账,定期进行成本费用分析,实行单机单车核算考核,增强作业人员节能意识,杜绝能源浪费。

3.6加强土壤保护

一是水土保持综合防治,项目按照“治理措施与预防措施相结合、永久措施与临时措施相结合、工程措施与植物防护相结合”的原则,加强水土保持综合防治。二是合理消纳隧道弃渣,项目弃渣场严格按照设计要求选址,通过合理设置弃渣围护结构及截排水系统,分层夯实弃渣,及时植草绿化,强化弃渣场防护及防排水措施,防止水土流失,维护周边生态环境。三是加强建筑垃圾处理,项目以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为原则,加强建筑垃圾治理。

4施工期环境监理工作重点

4.1设计阶段环境监理工作重点

环境监理应在工程设计阶段提早介入,对照设计文件与环评时的设计方案,重点关注方案是否发生变化、工程与环境敏感区的位置关系、对环境敏感区影响的变化,涉及环境敏感区的环保措施及生态恢复措施的变化等。

4.2施工阶段环境监理工作重点

施工阶段环境监理应根据施工组织方案,制定详细可操作的实施方案。重点关注桥梁基础、隧道开挖、路基填筑、站场等主体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污染物排放、环保措施落实、环保设施运行效果等是否符合环评及批复中提出的各项要求,是否符合相关环保法律法规及标准。制梁场、拌合站、轨道板场、施工营地、施工便道、弃土弃渣场等大临工程设置是否符合与设计相符、选址是否合理、用地手续及用地范围是否齐全合规。进一步核实主体工程、大临工程与环境敏感区的位置关系,相关环保措施是否落实到位。

4.3进一步加强重点环境安全隐患整治工作

要及时将重点、难点和新生隐患问题向国家铁路安全监管部门报告,申请开展行政执法,借力监管部门推动隐患问题尽快解决。积极争取属地政府职能部门的支持和帮助,提请有管理权限的部门进行执法整治、联合整治,及时消除安全隐患。要定期向省(市)人民政府及各级地方人民政府报告工作,通报情况。基层站段要及时发现、报告和处置新生隐患问题,严防死守防止隐患扩大,积极主动地协调、配合有关部门进行整治。

结束语

铁路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要坚持“保护优先、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原则,防的主要目的是采取主动措施,尽量避免造成环境破坏。治的主要目的是对于在施工、运营中不可避免地产生的环境破坏进行治理,把环境破坏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参考文献:

[1]梁占训.我国铁路绿色通道建设实施难点及解决对策[J].铁道标准设计,2014,58(06):55-57+69.

[2]邢盼.铁路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监管模式研究[D].石家庄铁道大学,2014.

[3]王昊.铁路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监管方法研究[D].石家庄铁道大学,2014.

标签:;  ;  ;  

铁路环境保护管理的现状及未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