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异常的时间变率与东亚夏季风潜在可预报性关系的研究

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异常的时间变率与东亚夏季风潜在可预报性关系的研究

论文摘要

本文从时间变化的角度提出一种新的观点,认为El Nino年和La Nina年次年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异常的时间变率对东亚夏季风以及我国夏季降水有影响。首先计算了Ninol+2、3、4、3.4四个区3-8月海温异常的时间变率与我国160站夏季降水的相关性,初步得出海温异常的时间变率与长江中下游和东北地区的降水有负相关关系,但尤其与Nino3.4区的海温异常变率的相关性最高。同时计算了Nino3.4区的海温异常变率与高、低空纬向风切变之间的相关性,发现与南海热带季风指数有弱的正相关关系。所以把Nino3.4区的海温异常变率作为一个较强的外强迫信号来做进一步的研究。 以Nino3.4区3-8月海温异常的时间变率值为依据,分别选取了正、负海温变率的10个年份,合成分析了高、低空的环流场和高度场。研究发现海温异常变率不同的合成年环流场和降水场有很大的不同,尤其是长江流域以南、南海地区、我国的东北地区差异更显著。为了做进一步的验证,我们借助于气候模式进行了模拟研究。结果证明在海温变率不同的合成年,在长江流域以南、南海地区、我国的东北地区高低空的环流场和降水都存在差异。在海温变率为正的合成年,南海夏季风偏强,长江流域降水偏少,鄂霍茨克海高压和副热带高压偏弱,而在海温变率为负的合成年,与之相反。 最后,利用二组给定的具有不同时间变率的海温异常做了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无论是高、低空的风场、500hPa高度场,还是降水和地面温度,当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异常的时间变率加大时,则南海北部、我国的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和东北地区的潜在可预报性会增强。而且低纬度潜在可预报性变化的程度要小于中高纬度。并且还发现海温变率为负时的潜在可预报性比海温变率为正时的潜在可预报性要强,即El Nino减弱阶段和La Nina发展阶段的可预报性要比ElNino发展阶段和La Nina减弱阶段的可预报性要强。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目的和意义
  • 1.2 可预报性概念的提出
  • 1.3 集合方法的介绍
  • 1.4 国内、外季节可预报性的研究进展
  • 1.5 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 1.6 论文研究内容
  • 第二章 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异常的时间变率与东亚夏季风及我国夏季降水之间的关系
  • 2.1 引言
  • 2.2 所用资料及预处理
  • 2.3 诊断分析
  • 2.3.1 不同海区海温异常的时间变率与我国夏季降水的相关分析
  • 2.3.2 Nino3.4区海温异常变率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降水指数的对比
  • 2.3.3 Nino3.4区海温异常变率与高低空纬向风切变之间的关系关系
  • 2.3.4 正、负海温异常变率合成年的高度场、高低空环流场的特征
  • 2.4 本章小结
  • 附图
  • 第三章 不同海温异常变率合成年东亚大气环流和降水的模拟研究
  • 3.1 引言
  • 3.2 CAM2气候模式简介
  • 3.2.1 模式简介
  • 3.2.2 模式物理方面的改进
  • 3.2.3 初始场
  • 3.2.4 下边界条件
  • 3.3 试验方案设计
  • 3.4 模拟能力的检验
  • 3.4.1 850和200hPa纬向风场的模拟
  • 3.4.2 850和200hPa经向风场的模拟
  • 3.4.3 850和200hPa流场的模拟
  • 3.4.4 位势高度场的模拟
  • 3.4.5 降水和海平面气压的模拟
  • 3.5 不同海温变率合成年东亚夏季大气环流的模拟
  • 3.5.1 纬向风场的模拟
  • 3.5.2 高低空流场的模拟
  • 3.5.3 季风环流的模拟
  • 3.5.4 位势高度场的模拟
  • 3.5.5 降水的模拟
  • 3.6 本章小结
  • 附图
  • 第四章 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异常的时间变率对东亚夏季风潜在可预报性的影响
  • 4.1 引言
  • 4.2 模式与试验方案
  • 4.3 试验结果分析
  • 4.3.1 3-8月海温异常随时间递减的个例年分析(1998年,1983年)
  • 4.3.2 3-8月海温异常随时间递增的个例年分析(1997年,1965年)
  • 4.4 本章小结
  • 附图
  • 第五章 结论和讨论
  • 5.1 主要结论
  • 5.2 问题和讨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表面气温内部变率估算方法的比较研究[J]. 大气科学 2020(01)
    • [2].大西洋年代际变率对中国气温的影响[J]. 甘肃科技 2017(09)
    • [3].剪变率与速度梯度的关系[J].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01)
    • [4].模式内部变率引起的1.5℃和2℃升温阈值出现时间模拟的不确定性研究[J].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19(04)
    • [5].近500年南极涛动指数重建及其变率分析[J]. 地理学报 2010(03)
    • [6].低低跟踪重力卫星星间距离变率对区域质量异常敏感度分析[J].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2015(05)
    • [7].基于能量守恒的星间距离变率与地球重力场频谱关系的建立与分析[J].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2008(03)
    • [8].长江中下游地区夏季风降水的季节内变率特征(英文)[J]. Atmospheric and Oceanic Science Letters 2020(04)
    • [9].可变率技术在农机领域中的应用和发展[J]. 农业科技与装备 2012(12)
    • [10].大西洋多年代际振荡对冬季乌拉尔山地区季节内变率的影响(英文)[J]. Atmospheric and Oceanic Science Letters 2018(06)
    • [11].清洁的等变率:快速启动联合循环运行的下一个挑战[J]. 热能动力工程 2016(11)
    • [12].基于合成孔径雷达遥感的北极海冰总形变率分析[J]. 海洋学报 2015(11)
    • [13].大气变率对北极地区近期海冰变化趋势影响数值模拟研究[J]. 地球物理学报 2012(09)
    • [14].我国风蚀区风速日变率时空变化特征[J]. 干旱区地理 2018(03)
    • [15].基于风场季节变率的高原季风指数的定义及应用[J]. 高原气象 2015(04)
    • [16].20世纪中国地区主磁场变化研究[J]. 地震学报 2013(06)
    • [17].中国城镇的“兼并重组”现象分析[J]. 鲁东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01)
    • [18].北京市夏季电力负荷逐日变率与气象因子关系[J]. 应用气象学报 2011(06)
    • [19].贵州夏季最高气温变率的时空分布特征[J]. 贵州气象 2010(06)
    • [20].20世纪温度变化中自然变率和人为因素的影响:基于耦合气候模式的归因模拟[J]. 地球物理学报 2012(02)
    • [21].DEM提取坡向变率中的误差特征与消除方法[J]. 测绘通报 2012(S1)
    • [22].第8章 认识大气/海洋变率耦合动力学100年进步[J]. 气象科技进展 2019(S1)
    • [23].夏季亚洲-太平洋涛动的耦合模式模拟[J]. 气象学报 2013(01)
    • [24].水利信息化发展状况简要分析方法[J]. 水利信息化 2016(06)
    • [25].DEM提取坡向变率中的误差特征与消除方法[J].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2013(02)
    • [26].风生涡旋对热盐环流年代际变率的影响——基于盒子模型的分析[J]. 海洋科学进展 2008(04)
    • [27].耦合模式FGOALS-s2模拟的大西洋经圈翻转环流(AMOC)的年代际变率[J]. 气候与环境研究 2018(02)
    • [28].RegCM4.0对一个全球模式20世纪气候变化试验的中国区域降尺度:温室气体和自然变率的贡献[J]. 科学通报 2015(17)
    • [29].三峡电站流量变率对两坝间通航水流影响的三维计算分析[J]. 长江科学院院报 2013(07)
    • [30].绩溪县灾害性天气分析[J]. 安徽农业科学 2009(30)

    标签:;  ;  ;  ;  

    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异常的时间变率与东亚夏季风潜在可预报性关系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