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越境界”文学意象论

“百越境界”文学意象论

论文摘要

杨克、梅帅元等作家有感于要改变广西文学落后的局面,于1985年提出了“百越境界”的创作理念,一批作家表示支持并纷纷发表作品。理论与创作实践相结合,打开了广西文学创作的新局面。代表人物梅帅元、杨克、林白、张仁胜等分别成为20世纪90年代至今中国文坛具有重大影响力的作家,催生了“广西三剑客”为代表的文学桂军团体。意象作为一种情感符号,蕴含着作家对生活的认识、评价和体验,彰显了作家的创造力、想象力和审美诉求。以意象视角深入把握“百越境界”理念及作家作品,可以进一步展现该地域思潮的艺术特色。第一章介绍百越境界的缘起及艺术理念。广西文学创作处于国内文坛边缘,全国范围内文化寻根热的兴起,周氏兄弟花山绘画的成功,推动了“百越境界”理念的提出。杨克发表《走向花山》组诗率先展开广西文学寻根行动,随后梅帅元、杨克发表了《百越境界——花山文化与我们的创作》主张打破现实与幻想的界线,抹掉传说与现实的分野,让时空交叉,将民族的昨天、今天与明天溶为一个浑然的整体,借助百越文化传统、审美形态和把握世界的方式来创造一种境界。这是作家以现代价值理念突显地域文化特色,重塑民族精神的开放构想。第二章在分析意象概念的基础上,指出“百越境界”主张是一个意象,以百越传统审美心理观照民族生活,将民族的历史、现实相交叉,蒙上了幻觉色彩,是写意性的主张。该意象辐射了劲健的红水河意象,灵秀雅致的漓江意象,原始神秘的花山意象,多姿多彩的少数民族风俗象等,构成了百越境界创作有序而多层次的意象来源。第三章分析诗歌中的审美意象。杨克红土系列中,花山、红水河热烈奔放,传达作家的现代价值理念,跃动着民族文化发展进步的信心。林白通过林妖、鬼节等充满瑰丽色彩的意象展现了巫风神韵。采用蒙太奇跳转、并列对比等方式组合意象,作品充满象征性与暗示性,革新了诗歌的艺术表现手法。第四章展现不同作家小说中意象的特色。梅帅元以漓江意象体现桂北刚柔并济的民族精神,红水河则凝聚桂西北昂扬劲健的民族精神。李逊以巫文化为背景描绘了诡谲神秘的人物,“魇”性人物走不出内心的痛苦,幻化人物象征神秘文化,非理性人物是巫文化的浓缩。张宗拭通过意象叙写不同人物的情感体验,澄澈的漓江是农卡老爹的心灵栖息地,人雕体现老石匠纯粹高洁的人生价值追求,土地束缚了山鬼的心灵,雄虎则走出了塔摩的狭隘民族仇恨。聂震宁通过地域意象表现了对文化的反思,长乐透视民族心理陋习,体现重建民族文化的紧迫性。岩画意象贯穿文本,人物没有实现交汇,体现对文化交流的思考。暗河意象则探寻了如何实现自然人性与社会规范的平衡。“百越境界”作家以开阔的视野与现代意识对意象进行加工创造,将价值理念和文化立场通过意象传达出来,思索着人生、民族、历史、社会等问题,意象实现了形式与内容的统一,摆脱了文本中的政治化倾向,回归了文学本体,构成“百越境界”艺术成就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广西文学的后续创作产生积极的影响。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百越境界"的缘起及艺术理念
  • (一) 提出背景
  • (二) 思想主张
  • 二、"百越境界"创作的意象来源
  • (一) 意象
  • (二) "百越境界"意象
  • (三) 红水河意象
  • (四) 漓江意象
  • (五) 花山意象
  • (六) 少数民族风俗象
  • 三、诗歌意象
  • (一) 杨克:花山和红河意象
  • (二) 林白:巫风神韵中的瑰丽意象
  • 四、小说意象
  • (一) 梅帅元:民族精魂的江河意象
  • 1、刚柔并济的漓江
  • 2、劲健昂扬的红水河
  • (二) 李逊:诡谲神秘的人物意象
  • 1、"魇"性人物
  • 2、幻化的人物
  • 3、非理性的人物
  • (三) 张宗栻:个人情感体验中的意象
  • 1、心灵栖息地的漓江
  • 2、人生价值追求的人雕、土地意象
  • 3、精神信仰的巨鹰、人雕意象
  • (四) 聂震宁:文化反思中的意象
  • 1、透视民族心理陋习的长乐意象
  • 2、反思文化交流的岩画意象
  • 3、探寻自然人性与社会规范平衡的暗河意象
  • 结语
  • 注释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 [1].百越语地名文化研究[J]. 中国地名 2020(04)
    • [2].翔鹭纹铜鼓——来自瓯骆地区的百越之族的瑰宝[J]. 少儿国学 2017(15)
    • [3].华夏百越文化与东南亚——兼谈建设华夏百越文化博览园的构想[J]. 沿海企业与科技 2014(05)
    • [4].秦征百越东路与中路进军路线蠡测[J]. 北方论丛 2019(01)
    • [5].“百越古道”中的铜鼓路[J]. 广西博物馆文集 2015(00)
    • [6].百越古道 蛮马之来 他货亦至[J]. 中国公路 2016(20)
    • [7].基层党建硬功夫[J]. 中国石油石化 2020(02)
    • [8].黎族与南方百越后裔诸民族民俗比较研究[J]. 琼州学院学报 2012(06)
    • [9].百越语地名与地方历史[J]. 广西地方志 2013(02)
    • [10].百越古道民族关系及其对现代社会的影响[J]. 梧州学院学报 2013(04)
    • [11].百越古道的文化遗存和文化线路[J]. 百色学院学报 2012(01)
    • [12].百越古道:一个历史的考察[J]. 百色学院学报 2012(02)
    • [13].武平出土文物与闽西的百越文化[J]. 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01)
    • [14].传承百越文化 创建宝岛家园——黎族先民世居海南岛的启始历程[J]. 琼州学院学报 2008(06)
    • [15].從地理分佈看廣府古文明與百越同源[J]. 国学 2019(01)
    • [16].56个民族56枝花 布依族[J]. 启蒙(3-7岁) 2015(05)
    • [17].茶马古道与百越古道[J]. 百色学院学报 2012(01)
    • [18].女书基础方言的古百越语底层[J].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6)
    • [19].百越融入“中华一体”的考古人类学考察[J].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02)
    • [20].百越古道上的民族与文化刍议——兼论横山寨的民族文化互动[J]. 百色学院学报 2012(02)
    • [21].清代百越古道与田东商业的发展浅析[J]. 百色学院学报 2012(01)
    • [22].百越走廊及其向茶马古道的转型——从词与物的传播说起[J]. 思想战线 2012(06)
    • [23].赣地越文化遗存与百越首领吴芮[J]. 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3(01)
    • [24].百越民族史研究的新进展——中国百越民族史研究会第十三届年会暨百越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述评[J]. 广西民族研究 2008(01)
    • [25].百越文化与海洋文化的合流——黎族与高山族创世神话比较研究[J]. 民族论坛 2012(08)
    • [26].从广西合浦博物馆汉代馆藏窥古百越文化生活意识形态的造物智慧[J]. 艺术品鉴 2015(06)
    • [27].黎族男性文身问题考辨[J]. 贵州民族研究 2008(03)
    • [28].根脉相承 精神相通——黎族与南方百越后裔诸民族的创世神话评析[J]. 琼州学院学报 2009(03)
    • [29].秦征百越与当代岭南[J]. 青年文学家 2013(06)
    • [30].高安方言中的百越遗迹[J].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4(03)

    标签:;  ;  ;  ;  ;  

    “百越境界”文学意象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