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强制行政行为制度化研究 ——寻求政府柔性执法的制度规约

非强制行政行为制度化研究 ——寻求政府柔性执法的制度规约

论文摘要

非强制行政行为是指行政主体依照其职责和权限主动作出的,不以强制相对人服从、接受为特征的行政行为,包括行政指导、行政契约、行政奖励、行政调解和行政信息服务等非强制权力手段。在此类行为中,相对人享有基于利益判断而作出是否服从的选择自由,相对人若不服从,行政主体不能因此给予处罚或其他形式的制裁,其实现是以相对人的心理与意识的认同为前提,是通过利益诱导、道理说服以及依靠政府的威信而赢得服从。由于非强制行政行为以行政主体与相对人之间的合意为基础、体现了政府的善治观念并且有助于维护公民尊严,因此能够弥补强制性行政行为功能上的不足,更能适应官民和谐发展的需要,并且更有助于推进服务行政这一现代行政理念的实现。然而非强制行政行为所固有的柔性和灵活性特征又使其在理论上较难通过法律制度进行规范和控制,实践中也一直缺乏相应的制度机制。2005年以来,泉州市工商局和吉林市工商局在全面开展非强制行政实践的过程中首开先河,制定了一系列规范性文件对非强制行政行为进行控制和约束,而本文的核心目的就在于对非强制行政行为的制度进行研究,通过分析已经颁布实施的非强制行政行为制度文本来寻求政府柔性执法的制度规约,包括分析这些制度的规范状况、规范内容和规范效力,并考察其立法技术、对各类非强制行政行为的容纳状况,以及违法或不当地实施非强制行政行为的责任追究机制,以期为非强制行政行为的制度化、法治化进程提供借鉴。

论文目录

  • 内容提要
  • 摘要
  • Abstract
  • 导言
  • 一、问题的提出
  • 二、研究主题的价值功能
  • 三、研究进路与基本框架
  • 第一章 非强制行政行为的理论渊源
  • 第一节 非强制行政行为的概念解析
  • 一、非强制行政行为的概念及要素
  • 二、行政行为理论下的非强制行政行为
  • 第二节 非强制行政行为的法哲学基础
  • 一、作为自由对立面的强制
  • 二、强制的双重功能
  • 三、强制正面功能之不足
  • 四、非强制之功能补足
  • 第三节 非强制行政行为的价值导向
  • 一、非强制行政行为以合意为基础
  • 二、非强制行政行为体现了善治观念
  • 三、非强制行政行为有助于维护公民尊严
  • 第二章 制度规约的必要性基础
  • 第一节 制度规约的功能阐释
  • 一、非强制行政行为制度的基本定位
  • 二、非强制行政行为制度化的主要功能
  • 第二节 制度规约的正当性分析
  • 一、非强制行政行为制度所强制的是行政主体而非相对人
  • 二、制度化并不影响非强制行为的柔性和灵活性特征
  • 三、制度化能够有效促进强制性行为向非强制行为转化
  • 第三节 制度规约的现实要求
  • 一、非强制行政行为的自身属性要求制度定位
  • 二、非强制行政行为的具体实践呼唤制度规约
  • 第三章 非强制行政行为制度的规范状况概览
  • 第一节 非强制行政行为制度的制定主体
  • 一、制定主体的行政序列分析
  • 二、制定主体的部门职能分析
  • 第二节 非强制行政行为制度的规范形式
  • 一、非强制行政手段的设定
  • 二、非强制规范文本的设定
  • 第三节 非强制行政行为制度的公开状况
  • 一、非强制行政行为制度的制定过程公开
  • 二、非强制行政行为制度的立法文本公开
  • 第四章 非强制行政行为制度的规范内容考察
  • 第一节 非强制行政行为制度下的“工作机制”适用考察
  • 一、非强制“工作机制”的具体内容
  • 二、非强制“工作机制”的实施效果
  • 三、非强制“工作机制”的制度建议
  • 第二节 非强制行政行为制度下的“工作手段”适用考察
  • 一、非强制“工作手段”的规范方式
  • 二、非强制“工作手段”的实践比例
  • 三、非强制“工作手段”的制度建议
  • 第三节 非强制行政行为制度中的规范事项构成解析
  • 一、非强制行政行为制度规范事项的限定性
  • 二、非强制行政行为制度的条款类型梳理
  • 第五章 非强制行政行为制度的规范效力分析
  • 第一节 非强制行政行为制度中的责任条款设定
  • 一、非强制责任条款的设定形式
  • 二、非强制行政行为制度的内部责任和外部责任
  • 第二节 非强制行政行为制度中的追责程序设定
  • 一、非强制追责程序的设定形式
  • 二、非强制行政行为制度内部追责程序的设定
  • 结语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成果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 [1].论行政行为的强制力[J]. 苏州大学学报(法学版) 2019(04)
    • [2].行政行为未援引具体法律依据的司法审查[J]. 中国律师 2019(12)
    • [3].无效行政行为的认定条件[J].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06)
    • [4].我国无效行政行为制度研究[J]. 法制与社会 2020(19)
    • [5].无效行政行为的认定分析——以“没有依据”为切入点[J]. 法制与经济 2020(07)
    • [6].行政行为执行力诉前阻断机制之建构[J]. 西南政法大学学报 2020(05)
    • [7].论行政行为撤回制度的法律构建[J]. 南海法学 2020(02)
    • [8].论行政行为成立与合法要件价值取向研究[J]. 中国集体经济 2019(01)
    • [9].行政行为研究现状之检视——以2012-2017年主要法学期刊论文为对象[J].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19(01)
    • [10].行政行为概念研究[J]. 法制博览 2019(15)
    • [11].论新行政现实下的行政行为与法律关系[J]. 法制博览 2019(22)
    • [12].论行政行为的构成要件效力[J]. 政治与法律 2019(09)
    • [13].过程性行政行为的可诉性考量[J].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4)
    • [14].申请公开行政行为法律依据的处理[J]. 人民司法(案例) 2017(32)
    • [15].论程序行政行为的可诉标准[J]. 行政法学研究 2018(04)
    • [16].后续行政行为能否吸收先行行为[J]. 海峡法学 2018(02)
    • [17].论行政行为的合理边界——以司法主体为研究视角[J].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16(06)
    • [18].行政行为目的异化的研究[J]. 社科纵横 2017(01)
    • [19].行政行为的竞争合规制度研究[J]. 现代法学 2017(02)
    • [20].论责令性行政行为法律属性的裁判路径[J]. 福建法学 2016(04)
    • [21].浅析广告行政行为的要件构成[J]. 法制博览 2017(05)
    • [22].不完全作为行政行为研究[J]. 山西警察学院学报 2017(02)
    • [23].确认行政行为无效诉讼的期限研究[J]. 行政法学研究 2017(04)
    • [24].公共行政变革与行政行为理论研究[J]. 特区实践与理论 2017(01)
    • [25].被诉行政行为的改变与诉讼标的的确定[J]. 行政与法 2017(08)
    • [26].行政诉讼中被告改变行政行为的司法审查[J].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04)
    • [27].不良行政行为的立法规制[J].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6(01)
    • [28].对档案行政行为与档案行政权力的几点思考——与刘东斌先生商榷[J]. 档案管理 2016(02)
    • [29].行政行为形式的理论变迁及制度重构[J].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3)
    • [30].论全球化语境下行政行为的国际化扩张[J]. 贵州警官职业学院学报 2014(06)

    标签:;  ;  ;  ;  ;  

    非强制行政行为制度化研究 ——寻求政府柔性执法的制度规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