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研究

我国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研究

论文摘要

我国城市流浪乞讨人员长期以来一直生活在社会最底层,是最为特殊的弱势群体。在这类群体中,包含着一种特殊的生活方式、行为规范、价值体系以及认同心理和归属心理,极易出现理想失落、道德滑坡、精神颓废等不良现象,贫穷和犯罪在群体中的蔓延又给社会稳定带来了严重威胁。在我国,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下属的社会福利司建立起各地方救助管理站,以《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管理办法》为依据,管理城市流浪乞讨人员。主要救助因自身无力解决食宿,无亲友投靠,又不享受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或者农村五保供养,正在城市流浪乞讨度日的人员。但是由于救助管理目标上的模糊、管理体制上的障碍和相关政策法律的缺失,导致该群体生存发展历来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建国以来,流浪乞讨人员管理的政策和机构几经异变和改革,不但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流浪乞讨人员的生活现状,政府的服务型理念和自愿救助的规定还从一定程度上助推了强讨、骗讨等现象的产生,流浪乞讨问题已日趋成为政府进行城市管理的一个“顽疾”。本文依据国内外先进的流浪乞讨成因理论和救助管理理论对我国救助管理现状进行了梳理,首次从体制上和执行上将目前救助管理发展面临的障碍进行深刻的分析,并且对完善我国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给出了指导原则、对策和建议。本研究在2009年1月至2010年3月期间,对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救助管理站的实际运行情况进行了深度调查,依据详细的数据反映出哈尔滨市流浪乞讨儿童的生存、救助现状,分析了哈尔滨市救助管理站救助的流浪儿童乞讨的原因,并最终提出完善哈尔滨流浪乞讨儿童救助管理的对策建议。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研究目的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综述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主要研究内容和技术方法
  • 1.3.1 主要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3.3 技术路线
  • 2 流浪乞讨相关概念及救助管理基础理论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城市流浪乞讨人员
  • 2.1.2 弱势群体
  • 2.1.3 流动人口
  • 2.2 流浪乞讨成因理论
  • 2.2.1 需要层次论
  • 2.2.2 贫困恶性循环与传递范式
  • 2.2.3 托达罗人口迁移模型的收益预期原理
  • 2.2.4 基于理想选择的利润最大化驱使理论
  • 2.3 救助管理理论
  • 2.3.1 罗尔斯的正义论
  • 2.3.2 迁徙自由理论
  • 2.3.3 发展型社会政策理论
  • 2.3.4 基于"社会排斥"视角下的贫困理论
  • 2.4 本章小结
  • 3 我国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现状分析
  • 3.1 流浪乞讨群体的现状
  • 3.1.1 流浪乞讨群体生存现状
  • 3.1.2 流浪乞讨群体流动的规律
  • 3.1.3 流浪乞讨人员给社会带来的危害影响
  • 3.2 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的现状
  • 3.2.1 国家相关政策方面
  • 3.2.2 救助管理站方面
  • 3.2.3 法律支持方面
  • 3.2.4 群众和社会慈善组织对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
  • 3.3 本章小结
  • 4 我国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面临的障碍
  • 4.1 体制方面障碍
  • 4.1.1 救助管理制度不完善
  • 4.1.2 救助管理对象范围不明确
  • 4.1.3 流浪乞讨儿童管理不健全
  • 4.2 管理执行方面障碍
  • 4.2.1 流浪乞讨人员的甄别难
  • 4.2.2 救助管理站缺少行政执法权利
  • 4.3 本章小结
  • 5 完善我国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的原则与对策
  • 5.1 完善我国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的原则
  • 5.1.1 权责对等原则
  • 5.1.2 依法治理原则
  • 5.1.3 优先救助儿童原则
  • 5.1.4 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原则
  • 5.1.5 可持续生存原则
  • 5.2 完善我国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的具体措施
  • 5.2.1 分类管理
  • 5.2.2 建立救助与就业联动机制
  • 5.2.3 改革流浪未成年儿童保护办法
  • 5.2.4 建立心理咨询专业培训
  • 5.2.5 加强与其他部门配合衔接
  • 5.2.6 加强对民营救助组织的管理
  • 5.2.7 发挥救助站在突发事件应急处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 5.2.8 探索建立乞讨法律体系
  • 5.3 本章小结
  • 6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流浪乞讨儿童救助管理案例分析
  • 6.1 哈尔滨市流浪儿童救助管理现状
  • 6.1.1 流浪儿童现状
  • 6.1.2 流浪儿童成因分析
  • 6.1.3 救助管理站工作现状
  • 6.2 完善哈尔滨市流浪乞讨儿童救助管理的建议
  • 6.2.1 解救、教育职业乞讨儿童
  • 6.2.2 加强流浪乞讨儿童医疗救助
  • 6.2.3 由特殊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
  • 6.2.4 加强特殊时期流浪乞讨儿童的临时安置工作
  • 6.2.5 安置应以回归各类家庭为主
  • 6.3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上海市救助管理站战“疫”全记录[J]. 中国民政 2020(08)
    • [2].创新,救助管理站开放日的主题词[J]. 中国民政 2020(13)
    • [3].江西铜鼓县救助管理站:应救尽救 防控到位[J]. 社会福利 2020(03)
    • [4].宿迁市救助管理站:小团队如何撬动大社会[J]. 中国民政 2019(12)
    • [5].大连市救助管理站:多个“第一”背后的秘密[J]. 中国民政 2019(12)
    • [6].寻亲甄别 圆梦团聚 各地救助管理站用大爱铺就受助人员回家路[J]. 中国民政 2019(18)
    • [7].突破转型升级瓶颈 不改为民爱民初心——创新发展中的武汉市救助管理站[J]. 中国民政 2017(22)
    • [8].“信息传递+网络联动”机制的构建——以信阳市救助管理站为例[J]. 民营科技 2017(07)
    • [9].关注社会弱势群体——从救助管理站开始[J]. 经贸实践 2016(03)
    • [10].成都儿童救助管理站社会工作志愿团队实习困境调查研究[J]. 法制博览 2015(16)
    • [11].《乞讨人员与流浪未成年人的救助管理站》[J]. 美苑 2015(S2)
    • [12].桂林市救助管理站未成年人救助管理问题及对策分析[J]. 课程教育研究 2017(14)
    • [13].重庆市民政局 重庆市财政局关于提高全市孤儿及艾滋病病毒感染儿童、市级老年人和残障人福利机构集中供养人员、市救助管理站供养流浪乞讨人员基本生活保障标准的通知[J]. 重庆市人民政府公报 2017(09)
    • [14].不言放弃 温情救助[J]. 社会福利 2018(12)
    • [15].“救”在你身边——江苏省南京市救助管理站社工抗疫记[J]. 中国社会工作 2020(22)
    • [16].“Dream”空间打造追梦加油站[J]. 社会福利 2019(06)
    • [17].浅谈救助领域外展社会工作模式——以深圳市救助管理站为例[J]. 中国社会工作 2017(15)
    • [18].爱心救助 无悔人生——内蒙古赤峰市救助管理站的坚守与责任[J]. 社会福利 2015(03)
    • [19].救助管理站重在科学定位[J]. 社会福利 2013(02)
    • [20].武汉市救助管理站:抢抓机遇创新方式“抱团”救助无缝对接[J]. 社会福利 2010(01)
    • [21].辽宁省救助管理站基础建设实现新突破[J]. 社会福利 2010(02)
    • [22].破解职业乞讨难题 探索新型救助之路——大连市救助管理站在破解职业乞讨难题中的探索[J]. 社会福利 2009(06)
    • [23].全国救助管理站开放日 引各界人士关注[J]. 中国民政 2018(12)
    • [24].严格依法救助 开展文明服务——忻州市救助管理站扎实开展第六次“寒冬送温暖”活动[J]. 先锋队 2017(01)
    • [25].社会救助“联动服务”模式研究——基于对广西G市救助管理站的调查与思考[J].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1)
    • [26].敢为人先 追求卓越——记武汉市救助管理站站长林小群和他的团队[J]. 社会福利 2019(09)
    • [27].太原市救助管理站新站建设项目设计解析[J]. 山西建筑 2018(27)
    • [28].救助管理站的坚守与责任[J]. 中国民政 2015(02)
    • [29].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流浪困难群众心上——河北省衡水市救助管理站[J]. 党史博采(纪实) 2014(09)
    • [30].金华市救助管理站:着力打造救助文化新品牌[J]. 社会福利 2014(09)

    标签:;  ;  ;  ;  

    我国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