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西高原药用植物内生放线菌的分离鉴定及抑菌活性研究

川西高原药用植物内生放线菌的分离鉴定及抑菌活性研究

论文摘要

放线菌是一类重要的微生物资源,放线菌产生的大量生理活性物质,可作为抗菌剂、酶与酶制剂、抗病毒、抗肿瘤剂的来源。目前人们已完成了大量抗生素筛选工作,放线菌产生的新抗生素越难被发现,因此开始从不同的材料中寻找新的抗生素。植物中的内生放线菌与宿主在进化历程中长期共生,形成了独特的遗传和代谢体系,内生放线菌能够产生结构新颖、生物活性多样的次生代谢产物,药用植物内生放线菌在医药、农林、环境保护及工业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实验对药用植物内生放线菌的分离进行研究。利用4种选择性培养基,9种碳源,对采自四川西部高原地区的10种药用植物进行内生放线菌的分离。共计分离214株内生放线菌。不同植物,不同分离部位获得的内生放线菌数目均有较大差异。各种培养基的分离效果不同。改良高氏二号培养基和腐殖酸培养基分离效果较好。培养基抑制剂组合为:50μl/ml重铬酸钾和100μl/ml放线菌酮。这组抑制剂能够较好的抑制杂菌,对放线菌的生长影响较小。选择50株内生放线菌,检测其对3种植物病原菌抑菌效果,结果表明大多数内生放线菌能不同程度的抑制植物病原菌的生长。40株内生放线菌对植物病原菌产生抑制,17株内生放线菌对至少两种植物病原菌有抑制作用,其中Y3101和Y3104,对三种植物病原菌均有抑制作用。这两株菌分离自鼠尾草。抑菌试验说明供试药用植物内生放线菌菌株能够拮抗植物病原菌,具有产生新的活性物质的潜力。通过形态特征、培养特征对内生放线菌类群进行分析,发现大多数内生放线菌为链霉菌属(Streptomyces)。对14株抑菌效果较好的内生放线菌,结合表型特征观察以及16S rDNA全序列分析,进行了初步鉴定。通过构建系统发育树,初步确定菌株的分类地位:Y3056被鉴定为黑色链霉菌(Streptomyces niger), Y3057为浅多色链霉菌(Streptomyces pluricolorescens), Y3066为天蓝色链霉菌(Streptomyces coelicolor), Y3069为桑普逊链霉菌(Streptomyces sampsonii),Y3078为土味链霉菌(Streptomyces odor ifer), Y3083为娄彻氏链霉菌(Streptomyces rochei), Y3087为细黄链霉菌(Streptomyces microflavus), Y3095为环圈链霉菌(Streptomyces anulatus), Y3099为淤泥链霉菌(Streptomyces limosus), Y3101为褶皱链霉菌(Streptomyces plicatus),Y3103为杀真菌素链霉菌(Streptomycesfungicidicus), Y3104为微白黄链霉菌(Streptomyces albidoflavus), Y3106为沙场链霉菌(Streptomyces arenae), Y3109为脱叶链霉菌(Streptomyces exfoliatus)。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1 文献综述
  • 1.1 植物内生菌
  • 1.2 植物内生放线菌的研究进展
  • 1.2.1 植物内生放线菌
  • 1.2.2 植物内生放线菌的多样性
  • 1.2.3 植物内生放线菌的分类鉴定
  • 1.3 内生放线菌的应用
  • 1.3.1 内生放线菌的抗菌活性
  • 1.3.2 内生放线菌的抗虫活性
  • 1.3.3 内生放线菌的除草活性
  • 1.4 植物内生放线菌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 2 本试验研究的目的、意义
  • 3 材料与方法
  • 3.1 实验材料
  • 3.1.1 生物材料
  • 3.1.2 培养基
  • 3.1.3 病原菌菌株
  • 3.1.4 试验试剂及主要仪器
  • 3.2 试验方法
  • 3.2.1 药用植物的采集及预处理
  • 3.2.2 药用植物内生放线菌的分离
  • 3.2.2.1 样品的表面消毒
  • 3.2.2.2 表面消毒效果检查
  • 3.2.2.3 培养基和抑制剂的确定
  • 3.2.2.4 内生放线菌的分离培养
  • 3.2.2.5 内生放线菌的纯化
  • 3.2.2.6 菌株的保藏
  • 3.3 内生放线菌抑菌活性试验
  • 3.4 药用植物内生放线菌的鉴定
  • 3.4.1 表型鉴定
  • 3.4.2 内生放线菌16S rDNA系统发育分析
  • 3.4.2.1 放线菌基因组DNA的提取
  • 3.4.2.2 16S rDNA的PCR扩增
  • 3.4.2.3 16S rDNA全序列测定
  • 3.4.2.4 16S rDNA序列分析和系统发育树的构建
  • 4 结果与分析
  • 4.1 表面消毒效果检验
  • 4.2 抑制剂对微生物的影响
  • 4.3 内生放线菌的分离结果
  • 4.4 内生放线菌的抑菌实验
  • 4.5 内生放线菌的表型观察
  • 4.6 内生放线菌的分子鉴定
  • 4.6.1 内生放线菌菌株系统发育树
  • 5 结论与讨论
  • 5.1 药用植物内生放线菌分离结果讨论
  • 5.2 药用植物内生放线菌抑菌作用讨论
  • 5.3 供试药用植物内生放线菌的系统分类地位
  • 6 总结与后续工作展望
  • 6.1 小结
  • 6.2 后续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相关论文文献

    • [1].清风藤属9种药用植物叶脉序研究[J]. 中药材 2019(05)
    • [2].福建泉州大戟科药用植物的分布及利用状况[J]. 贵州农业科学 2019(12)
    • [3].药用植物黄精鉴别研究进展[J]. 现代园艺 2020(13)
    • [4].海南药用植物在农庄规划设计中的应用探讨[J]. 现代园艺 2020(15)
    • [5].创新药用植物识别技术野外教学方法的探索[J]. 卫生职业教育 2020(14)
    • [6].浅谈药用植物在园艺景观中的应用与发展[J]. 现代园艺 2019(05)
    • [7].六类抗污染药用植物环境改善应用的分析比较[J]. 吉林农业 2018(08)
    • [8].中国迁地栽培药用植物多样性现状[J]. 中国中药杂志 2018(05)
    • [9].常见蒿属药用植物的比较概述[J]. 生物学教学 2016(12)
    • [10].中国药用植物[J]. 生物产业技术 2016(06)
    • [11].俄罗斯药典中药用植物的历史与应用[J]. 亚太传统医药 2017(03)
    • [12].干旱胁迫对药用植物玉竹光合特性的影响[J]. 林业勘查设计 2017(01)
    • [13].欧洲、远东药用植物著作简介Ⅱ[J]. 中国林副特产 2017(03)
    • [14].药用植物黄精繁育技术[J]. 乡村科技 2017(19)
    • [15].欧洲、远东药用植物著作简介Ⅲ[J]. 中国林副特产 2017(04)
    • [16].《中国法定药用植物》评述[J].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2017(08)
    • [17].《中国法定药用植物》评论[J].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2017(08)
    • [18].书讯[J]. 大理大学学报 2017(08)
    • [19].广西发布药用植物4.0计划[J]. 农村新技术 2017(09)
    • [20].欧洲、远东药用植物著作简介Ⅳ[J]. 中国林副特产 2017(05)
    • [21].药用植物识别技术课教学改革初探[J]. 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 2012(05)
    • [22].针对药用植物识别技术不同内容的教学方法探讨[J]. 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 2014(05)
    • [23].由中药资源普查引发的对药用植物识别技术教学改革的思考[J]. 课程教育研究 2016(01)
    • [24].最新邮市行情[J]. 上海集邮 2017(04)
    • [25].药材好,药才好 中草药向有机种植发力[J]. 环境与生活 2017(04)
    • [26].药用植物入菜3误区[J]. 家庭医药.快乐养生 2017(04)
    • [27].走进药草园[J]. 少儿科学周刊(少年版) 2017(06)
    • [28].动物生病了,植物来帮忙[J]. 少儿科学周刊(少年版) 2017(06)
    • [29].不易看到的危险[J]. 少儿科学周刊(少年版) 2017(06)
    • [30].寻找家里的药用植物[J]. 少儿科学周刊(儿童版) 2017(06)

    标签:;  ;  ;  ;  

    川西高原药用植物内生放线菌的分离鉴定及抑菌活性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