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中国地面臭氧时空分布特征

研究中国地面臭氧时空分布特征

论文摘要

本次研究通过大气化学传输模式以及有限的O3地面观测数据研究证明,中国各地区O3浓度并不是在夏季存在峰值,而是存在着低谷现象,这与同纬度的美国和欧洲等地不同;而且低谷出现以及持续的时间随着地域的不同而有所变化。我们利用GEOS-Chem大气化学传输模式以及TES卫星数据研究了中国地面O3浓度的时间和空间分布规律。首先,我们利用已有的地面观测数据以及TES数据对GEOS-Chem嵌套模式的准确性进行了验证;其次,我们分别通过关闭中国地区以及全球人为源排放的方法,分析了来自于中国本地源以及外界源对中国地面O3浓度分布的影响,并且利用O3的离线标记化模拟确定了不同外界源,如欧洲和北美等地污染物传输的季节变化;我们还分析了自然源对地面O3浓度的影响;最后我们利用TES提供的三年的观测数据的资料简要分析了2006年厄尔尼诺现象对中国地区带来的O3与CO浓度的年际变化。中国地区O3浓度的背景值呈现明显西高东低的地域变化,年平均值从西部地区的55ppb到东南地区的20ppb,这与中国地区的海拔变化以及O3的生命周期有关;通过敏感性分析证明,中国地区O3自然源背景值占了O3浓度的50%以上。外界污染背景值年平均值变化为12.6ppb,在夏季最低,春季最高,主要受污染物的跨界传输以及O3生命周期的季节变化影响。中国本地人为源排放带来的O3浓度的变化则是在夏季和秋季最高,冬季最低,最高值出现在人口密度较大、经济发展快的中国北方和南方地区,最高值可达20—25ppb。根据O3的离线标记化模拟证明,在夏季,来自于北半球同纬度地区的影响也呈现最低,其中北美和欧洲对中国大部分地区O3地面浓度都会带来影响。东南亚地区对中国南方的影响比北美和欧洲都要大,最高值影响是在夏季。以上研究证明,夏季季风对于中国地区O3浓度时空分布起着决定性影响。利用TES卫星2005年到2007年八月份到十二月份的数据分析发现,受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2006年中国大部分地区CO以及O3浓度比2005年和2007年同期都要高,主要集中在30oN以南地区。其中对于O3的变化是在十月份达到峰值,而对于CO的影响则是在十一月份达到最大。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卫星遥感数据
  • 1.2.1 卫星数据的特点
  • 1.2.2 TES卫星数据的验证和应用
  • 1.3 GEOS-Chem模型介绍
  • 1.3.1 大气化学模型概述
  • 1.3.2 大气模式的分类
  • 1.3.3 GEOS-Chem全球-东亚嵌套模式的介绍
  • 1.3.4 GEOS-Chem污染物排放清单介绍
  • 1.4 研究目的、内容
  • 1.4.1 研究目的
  • 1.4.2 研究内容
  • 第2章 GEOS-Chem全球-嵌套模型结果的验证
  • 3与CO的比较'>2.1 西伯利亚东部地区O3与CO的比较
  • 2.2 中国地区站点月平均数据比较
  • 2.3 航测数据与模型结果的验证
  • 3柱浓度季节变化分析'>2.4 对流层O3柱浓度季节变化分析
  • 2.5 嵌套模式验证总结
  • 3浓度季节分布以及来源分析'>第3章 中国地区地面O3浓度季节分布以及来源分析
  • 3.1 TES 卫星反演结果
  • 3.1.1 TES 数据处理过程
  • 3.1.2 TES 结果验证
  • 3浓度季节分布'>3.1.3 TES 分析中国地区O3浓度季节分布
  • 3.2 GEOS-Chem嵌套模式结果分析
  • 3浓度'>3.2.1 源类别分析中国地区地面O3浓度
  • 3的外界区域贡献率'>3.2.2 中国地面O3的外界区域贡献率
  • 3分布的影响'>3.2.3 自然源对中国地区地面O3分布的影响
  • 3浓度年际变化'>第4章 TES卫星观测中国地区O3浓度年际变化
  • 4.1 厄尔尼诺简介
  • 3和CO的年际变化'>4.2 中国地区O3和CO的年际变化
  • 第5章 结论和建议
  • 5.1 结论
  • 5.2 建议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相关论文文献

    • [1].中蒙边界地区汇水域沉积物69种元素的背景值[J]. 地学前缘 2020(03)
    • [2].降低气测录井背景值影响方法探讨[J]. 石油地质与工程 2010(04)
    • [3].大气背景值监测中的质量保证工作[J]. 海峡科学 2010(06)
    • [4].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土壤中的铅背景值[J]. 分析仪器 2009(01)
    • [5].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植株镉消除背景值的改进方法[J].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09(09)
    • [6].时变参数灰色模型背景值重构及实现[J]. 测绘科学 2016(06)
    • [7].地下水次要组分视背景值研究:以柳江盆地为例[J]. 地学前缘 2018(01)
    • [8].中国不同景观区水系沉积物中39种元素的背景值[J]. 地学前缘 2015(05)
    • [9].修正的GM(1,1)在滑坡变形预测中的应用研究[J]. 工程勘察 2020(06)
    • [10].厦门西港近岸沉积物中重金属元素背景值的确定[J]. 地球与环境 2019(03)
    • [11].风化过程中硒背景值的定量表征[J]. 现代地质 2018(05)
    • [12].滇西北地区活动构造温泉水汞背景值观测研究[J].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10(05)
    • [13].武夷山大气背景值监测站房建设经验探讨[J]. 海峡科学 2011(06)
    • [14].城市空气污染二氧化硫数值预报中的背景值对比研究[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0(05)
    • [15].高背景值土壤重金属生态风险区划及防控[J].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2018(03)
    • [16].噪声背景值修正问题研究[J]. 干旱环境监测 2009(04)
    • [17].松嫩平原北部土壤重金属背景值及累积特征研究[J]. 土壤通报 2018(01)
    • [18].背景值智能修正的基坑变形灰色预测模型[J]. 工程勘察 2012(05)
    • [19].宁河井孔断层气梯度实验分析[J]. 甘肃科技 2019(22)
    • [20].基于初始值和背景值改进的GM(1,1)模型优化与应用[J]. 运筹与管理 2020(09)
    • [21].中国大陆土壤中~(239+240)Pu的来源与背景值研究[J]. 中国环境科学 2018(12)
    • [22].黄海中部泥质区沉积物中重金属的长期变化及其背景值的校正[J]. 渔业科学进展 2019(01)
    • [23].非齐次GM(1,1)模型的背景值优化及其应用[J]. 数学的实践与认识 2018(11)
    • [24].灰色预测模型背景值构造的新方法[J]. 统计与决策 2018(19)
    • [25].优化背景值的GM(1,1)幂模型及其应用[J]. 数学的实践与认识 2017(19)
    • [26].渝西经济区土壤地球化学基准值与背景值及元素分布特征[J]. 地球与环境 2015(01)
    • [27].改进的灰色模型在边坡变形预测中的应用[J]. 勘察科学技术 2013(05)
    • [28].江苏省句容地区~(137)Cs背景值研究[J]. 土壤 2009(05)
    • [29].改进的初值和背景值优化的MGM(1,m)模型及应用[J]. 统计与决策 2020(01)
    • [30].背景值优化的灰色马尔科夫模型在铁路客流预测中的应用[J]. 大连交通大学学报 2019(01)

    标签:;  ;  

    研究中国地面臭氧时空分布特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