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权让与的相关问题研究

债权让与的相关问题研究

论文摘要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以债为绝对之法锁的观念逐渐动摇,渐次承认债权可以让与,目前各国基本形成债权让与制度。近代各国法律,不仅认可债权让与的法律可能性,进而扩大债权让与之自由,并促进其安全性。然在如何让与,各国法律因各自物权变动模式的不一,而有区别。我国《合同法》第五章对此有专门规定,但与法学理论之内在逻辑相悖,且相当笼统、粗陋,以至在理论上及实践中发生缺陷,学者不得不对其法律理论重加检讨。本文对各国立法作一比较,希望能够澄清相关理论,完善我国的债权让与制度。全文共五个部分,包括债权让与的概述,债权让与的标的,债权让与契约的效力,债权让与的生效条件,债权二重让与中善意取得。第一部分,债权让与乃债之主体发生变更,系因法律行为而发生的债权移转。因罗马法对后世民法影响甚巨,故在以债为绝对之法锁的观念指导下,债权被摒斥于商品流通领域之外。随社会经济关系之变迁,上述观念,次第动摇,最终确立债权让与制度。第二部分,权利乃法律赋予特定人享受其利益之权力1,依不同的标准,分为不同的类别。本文所欲讨论之指名债权,为不可占有之财产。虽原则上债权莫不得自由让与,然基于债权本身性质及社会公益政策之考量,亦有不得让与之债权。关于债权禁止让与的特约之效力,各国立法不相一致,本文认为有效但不能对抗善意第三人。第三部分,如需正确论述债权让与契约的效力,首先需明确其性质——债权让与契约非通说之准物权契约,实为债权合同。基于该理论,债权让与契约生效,不发生债权变动之效力,仅在转让人与受让人之间产生约束力,故而无通说之内外效力之分。通说认为,债权转让契约生效后,未经通知债务人,受让人取得的债权尚不能行使,故此时受让人取得的是期待权。本文认为,期待权为附停止条件之现实权利,所附条件非法定条件,债权转让合同如不附条件,所发生权利非期待权。针对债权让与是否中断时效,司法实践存在不同意见,最新司法解释予以肯定,符合法理。第四部分,区别于通说,指出通知行为乃债权让与之生效要件,通知主体应为转让人抑或受让人,学说观点不一。本文认为,债权让与通知的主体应限于让与人。第五部分,债权主体变更,因不具有公示性,转让人容易采取欺罔不正之手段,将债权多次转让,而又涉及第三人利益至巨。文中对债权二重让与是否存在善意取得,实际的权利人为谁,作了探讨。

论文目录

  • 论文摘要
  • Abstract
  • 导言
  • 第一章 债权让与概述
  • 第一节 债权让与概念
  • 一、债权让与的定义
  • 二、债权让与的分类
  • 三、债权让与债权移转
  • 第二节 债权让与制度的历史演变
  • 一、禁止让与
  • 二、诉讼代理制度
  • 三、允许债权让与
  • 第二章 债权让与的标的
  • 第一节 讨论范围限于指名债权
  • 第二节 立法禁止让与的债权
  • 一、债权让与的自由及其界限
  • 二、债权禁止让与约定的效力
  • 第三章 债权让与契约的效力
  • 第一节 债权让与和债权让与契约
  • 第二节 债权让与契约的性质
  • 一、债权让与契约性质的不同学说
  • 二、我国对债权让与契约性质的界定
  • 三、债权让与契约实为债权合同
  • 四、债权让与契约的内外效力
  • 五、债权让与与诉讼时效
  • 第四节 债权让与契约是否发生期待权
  • 一、期待权的定义
  • 二、期待权的权利特征
  • 三、债权让与合同生效时受让人取得的是否是期待权
  • 第四章 债权让与通知
  • 第一节 债权让与条件的立法例
  • 第二节 通知主义
  • 一、通知的性质
  • 二、通知的时期
  • 三、让与通知的撤销
  • 四、通知行为的实施主体
  • 第五章 债权二重让与中的善意取得
  • 第一节 案例简述
  • 第二节 通说对债权二重让与的分析
  • 一、各国法律规定
  • 二、学者观点
  • 第三节 本文的分析
  • 一、现有学说的理论基础
  • 二、不存在善意取得
  • 结语
  • 参考文献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 [1].《合同法》第80条(债权让与通知)评注[J]. 法学家 2019(01)
    • [2].债权让与通知要素[J].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2)
    • [3].债权让与有因性研究[J]. 中国律师 2016(10)
    • [4].论禁止债权让与特约效力的教义学构造[J]. 清华法学 2017(04)
    • [5].浅析保理融资合同中的部分法律问题——以德国法上的担保性债权让与制度为视角[J]. 金融与经济 2015(12)
    • [6].论我国“将来债权让与”制度的立法完善[J]. 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03)
    • [7].未来债权让与制度思考[J]. 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4(06)
    • [8].从债权让与视角思考资产证券化的相关法律问题[J]. 法大研究生 2018(01)
    • [9].债权让与通知的有效性分析[J]. 经济师 2020(09)
    • [10].论债务人知悉制度对债权让与规则的影响——以《民法典合同编(草案)》“第335条”切入[J]. 宜宾学院学报 2019(08)
    • [11].债权让与相关问题研究[J]. 法制博览 2017(35)
    • [12].债权让与通知相关问题研究[J].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4(13)
    • [13].债权让与若干实务问题探析[J]. 法律适用 2012(01)
    • [14].禁止债权让与特约的效力[J]. 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 2012(01)
    • [15].债权让与融资的法律障碍及其克服[J]. 政法论坛 2011(01)
    • [16].债权让与通知若干法律问题之我见[J]. 法制与社会 2010(26)
    • [17].对债权让与通知传统理论的反思[J]. 求是学刊 2009(04)
    • [18].合同法第80条的解释论问题——债权让与通知的主体、方式及法律效力[J].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04)
    • [19].债权让与通知的效力——最高人民法院(2004)民二终字第212号民事判决评释[J]. 交大法学 2010(01)
    • [20].日本债权让与规定中债务人的承诺——兼论我国未来民事立法的取舍[J].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2)
    • [21].债权让与在通知前对债务人的效力——以债务人不知悉为中心[J].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2)
    • [22].债权让与对债务人的法律效力——从(2016)最高法民申7号民事裁定书切入[J]. 法学 2018(05)
    • [23].禁止债权让与特约:比较法的经验与启示[J]. 法商研究 2018(05)
    • [24].债权让与的法律构成——以解释论的选择为中心[J]. 私法研究 2017(02)
    • [25].浅议债权让与通知[J]. 法制与经济(下旬) 2012(04)
    • [26].民法典中债权让与和债权质押规范的统合[J]. 法学研究 2019(01)
    • [27].论债权让与中债务人放弃抗辩权的效力[J].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03)
    • [28].论债权让与中对债务人利益的保护[J]. 群文天地 2011(22)
    • [29].商事债权融资对债权让与通知制度的冲击[J]. 政法论丛 2019(03)
    • [30].禁止债权让与特约的效力论——对继受日本学说的反思[J]. 甘肃政法学院学报 2016(03)

    标签:;  ;  ;  ;  ;  

    债权让与的相关问题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