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体系优化论文-李洪丽,端木慧子,马春泉

再生体系优化论文-李洪丽,端木慧子,马春泉

导读:本文包含了再生体系优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甜菜,组织培养,直接再生,子叶节

再生体系优化论文文献综述

李洪丽,端木慧子,马春泉[1](2019)在《甜菜直接再生体系的建立及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探究东北地区栽培甜菜直接再生体系的建立,以期为基因工程手段培育甜菜品种奠定基础。本研究以甜菜子叶节和叶柄为外植体,研究不同消毒方法、不同激素水平对诱导甜菜不定芽和不定根再生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消毒方法为:剥除种球外壳获取种胚,并使用75%酒精30 s+0.1%HgCl25 min消毒;诱导不定芽的最佳激素配比为:MS+6-BA 0.5 mg/L+NAA 0.05 mg/L,在此培养条件下,子叶节和叶柄的不定芽诱导率均达到最大值,分别为14.44%、11.67%;诱导不定根的最佳激素配比为:1/2MS+NAA 0.05 mg/L,诱导率达到93.33%。本研究初步建立了东北甜菜直接再生体系,为下一步建立遗传转化体系及甜菜遗传改良奠定基础。(本文来源于《中国农学通报》期刊2019年30期)

王威,白江平,王清,黄惠英[2](2019)在《中国红豆杉植株再生体系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中国红豆杉的嫩枝和试管苗为外植体,采用叁因子D-饱和最优设计方案,筛选最适合诱导茎段、叶片愈伤组织和分化芽的培养基。结果表明:WPM+6-BA 2.25 mg/L+2-ip 1.5 mg/L+NAA 0.2 mg/L和WPM+6-BA 3.4 mg/L+2-ip 3.0 mg/L+NAA 0.2 mg/L为茎段、叶片最适合诱导愈伤组织的培养基;WPM+6-BA 3.4 mg/L+2-ip 4.5 mg/L为最适合茎段愈伤组织分化芽的培养基;WPM+NAA 0.4 mg/L为适合生根的培养基。(本文来源于《草原与草坪》期刊2019年05期)

邢建宏,侯滟新,林家治,黄文津[3](2019)在《红叶石楠“红罗宾”高频再生体系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红叶石楠"红罗宾"半木质化幼嫩枝条为外植体,MS作为基础培养基,通过改变激素浓度配比,探究不同激素配比对"红罗宾"茎段腋芽诱导、茎芽苗增殖及生根的影响;以不同的栽培基质分别对生根幼苗进行炼苗移栽,探究红叶石楠移栽的最适基质组成。以期为红叶石楠工厂化育苗体系的建立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MS+2.0 mg·L~(-1) 6-BA+0.25 mg·L~(-1) NAA为腋芽诱导的最佳培养基,诱导率为76.7%;MS+2.5 mg·L~(-1) 6-BA+0.1 mg·L~(-1) NAA为最佳增殖培养基,35 d增殖系数达5.12;红叶石楠试管苗最适生根培养基为1/2MS+0.8 mg·L~(-1) NAA,45 d生根率高达90%;1/5红壤+4/5腐殖土的移栽基质,成活率达100%。(本文来源于《北方园艺》期刊2019年14期)

王美玲,吴巧玲,张喜春[4](2019)在《番茄再生体系优化以及ProDH干扰载体的遗传转化》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进一步对番茄再生体系进行优化,筛出最优体系,同时将ProDH干扰表达载体遗传转化,抗生素筛选获得再生植株。以‘耐运2000'和‘O-33-1'番茄品种的下胚轴和子叶为试验材料,以MS为基本培养基,分别加入1.0、2.0、3.0 mg/L的6-BA和0.1、0.2、0.3 mg/L的IAA,筛选合适的浓度组合。结果表明:最适的愈伤培养基为MS+2 mg/L 6-BA+0.2 mg/L IAA,最适分化培养基为MS+2.0 mg/L 6-BA+0.1 mg/L IAA,最适生根培养基为MS+0.2 mg/L IAA;最适培养基浓度下,子叶的出愈率、分化率和生根率较下胚轴分别高25%、42%和20%,所以外植体选择子叶为宜。而在2个品种间也有差异,‘O-33-1'总体比‘耐运2000'再生率高。利用筛选出的最优再生体系,将脯氨酸脱氢酶的干扰表达载体对‘O-33-1'遗传转化,获得抗性植株。(本文来源于《中国农学通报》期刊2019年21期)

吴晓军,胡喜贵,陈向东,姜小苓,丁位华[5](2019)在《小麦成熟胚再生体系优化效果评价及高再生率基因型筛选》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对小麦成熟胚的再生优化体系进行培养效果评价及筛选高再生率基因型,以7个小麦品种成熟胚为材料,采用常规和优化2种培养基体系,研究3种胚处理方式对成熟胚出愈率、分化率及再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优化培养基体系组织培养效果显着优于常规培养基体系;胚处理方式与基因型之间可能存在一定的互作关系,特定基因型品种采用不同胚处理方法,其组织培养效果差异明显,且不同品种的最适胚处理方式可能不同。在供试的7个品种中,矮抗58、济麦22、百农419、百农160和周麦22在经完整胚法处理,分化率均达到50%以上,再生率均达到25%以上,其中以矮抗58和百农160最优,再生率分别达到51.74%、43.84%。而采用纵半切略带胚乳法时,宝丰7228和中麦175的分化率和再生率均较完整胚法有了较大提升,分别达到62.89%、56.79%和26.88%、36.75%。说明特定基因型品种须要找到最适合的胚处理方法,以充分挖掘其再生能力,获得的高再生率小麦品种可用于遗传转化研究。(本文来源于《江苏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11期)

姚富泉,董鲁浩,王悦,李兴国,王芳[6](2019)在《植物生长调节剂优化不同品种冬小麦成熟胚再生体系》一文中研究指出小麦愈伤组织再生能力是遗传转化的重要基础。为优化小麦成熟胚再生体系,以科农199、轮选987和济麦22叁个冬小麦品种的成熟胚为外植体,在愈伤组织分化阶段添加不同浓度的植物生长调节剂TDZ(N-苯基-N′-1, 2, 3-噻二唑-5-脲,thidiazuron),统计和分析分化率。结果表明,TDZ最适响应浓度存在品种间差异,科农199、轮选987和济麦22成熟胚愈伤组织分化的最适TDZ浓度分别为1.5、1.0、0.5 mg/L,愈伤组织分化率分别为84.61%、71.88%和71.77%,均极显着高于对照。本研究结果可为优化冬小麦成熟胚愈伤组织再生体系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山东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05期)

王玲,董旋,谭艾娟,赵德刚,赵懿琛[7](2019)在《转基因杜仲再生体系的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提高杜仲不定芽的获得率及生根率,选用B_5、MS和WPM 3种培养基,以杜仲下胚轴为外植体,利用农杆菌介导pGM 626-Act1-EuDIR3和pSH 737-35S-EuDIR1遗传转化杜仲,并将浸染后的各外植体分别接种于3种不同培养基上,观察记录各培养基上外植体的生长情况,通过GUS染色检测和PCR验证统计得到阳性芽数。结果表明:转化质粒在B_5、MS和WPM培养基上的平均出芽率分别为(14.79±6.20)%、(7.68±2.37)%和(4.05±0.64)%,相较于MS和WPM培养基,B_5培养基上的愈伤组织生长旺盛,色泽鲜艳呈绿色,质地紧密脆嫩,平均出芽率显着高于另外2种培养基,但是WPM培养基的生根率显着高于另外2种培养基,WPM和B_5培养基的生根率分别为53.85%和3.57%,在MS培养基上的阳性芽并未生根。因此,在杜仲遗传转化过程中,B_5培养基更适合诱导不定芽,WPM培养基利于不定芽生根。本研究优化了转基因杜仲再生体系,为杜仲基因功能研究提供技术支持。(本文来源于《种子》期刊2019年05期)

郭佳[8](2019)在《南瓜(C. moschata Duch.)再生技术优化与遗传转化体系建立》一文中研究指出南瓜属植物是我国广泛种植的重要作物之一,它具有良好的营养与观赏价值,抗逆性强且可作为砧木应用于瓜类植物的嫁接。目前南瓜属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受病害等因素影响较为严重,通过基因工程的技术手段创造新品种是解决其病害等问题的有效方法,也是实现品种改良的重要途径,但以往对于中国南瓜离体再生及遗传转化的研究相对较少。本研究以中国南瓜为试验材料,其近下胚轴的1/2子叶为外植体,探究其离体培养过程中植物激素、硝酸银浓度及配比对其不定芽诱导过程的影响,以建立中国南瓜植株高效再生体系;以此体系为基础,探究农杆菌介导的中国南瓜遗传转化,并以拟南芥CYCD3;1为目的基因构建GFP融合过表达载体,探究预培养时间、侵染时间、共培养时间对中国南瓜遗传转化过程中抗性芽产生的影响。试验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不同植物激素浓度及配比对中国南瓜不定芽诱导过程有显着影响。在中国南瓜的离体培养过程中,以其子叶为外植体,进行了35组不同激素浓度的不定芽诱导研究。试验结果表明,中国南瓜再生受培养基中激素浓度的影响,适宜浓度6-苄氨基腺嘌呤(6-BA)能有效促进不定芽形成;单独使用脱落酸(ABA)诱发中国南瓜子叶发黄,但与6-BA组合使用可显着提高外植体的再生能力,1.0 mg﹒L~(-1) 6-BA与0.5 mg﹒L~(-1) ABA结合处理时中国南瓜不定芽再生率高达90.26%。将不定芽置于MS培养基中培养即可生根,再生苗移栽后易成活。(2)预培养、侵染、共培养时间对中国南瓜遗传转化有显着影响。在农杆菌介导的中国南瓜遗传转化过程中,以上述中国南瓜再生体系为基础,设定不同的外植体预培养时间、农杆菌侵染外植体时间及外植体与农杆菌共培养的时间,探究各个时间因素对中国南瓜抗性芽产生的影响,以确定中国南瓜遗传转化过程中的最佳试验条件。研究结果表明,当子叶预培养时间为24 h、农杆菌真空侵染子叶时间为1.5 min 2次、子叶与农杆菌的共培养时间为2 d时,外植体在筛选培养基中分化出的抗性芽数最多,抗性芽再生率可达14.64%。(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科学院》期刊2019-05-01)

王婷婷[9](2019)在《玉米自交系掖478和TY4幼胚不定芽再生体系的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玉米幼胚是玉米组织培养中最常用的外植体,它被广泛的应用于科研工作中。优化玉米幼胚的组织培养体系,对于构建高效遗传转化体系具有重要意义。组织培养体系的优化可以从培养基的种类、添加的激素种类、添加的激素浓度等因素研究。优良玉米自交系掖478和TY4的组织培养都表现出愈伤组织诱导容易而绿苗分化较难的特点。在本研究中,首先对两种自交系分别在常用的叁种培养基(N6培养基、改良N6培养基、MS培养基)上培养14 d后,统计II型愈伤组织诱导率。结果显示,自交系Ye478的最适培养基为N6培养基,自交系TY4的最适培养基为MS培养基。在此基础上,在愈伤组织诱导阶段分别添加不同浓度(0 mg·L~(-1)、1 mg·L~(-1)、2 mg·L~(-1)、3mg·L~(-1))的外源激素Dicamba,统计胚性愈伤诱导率等性状,以此筛选最适激素浓度。结果显示掖478的最适Dicamba浓度为3 mg·L~(-1),TY4的最适Dicamba浓度为2 mg·L~(-1)。在分化阶段对两种自交系分别添加不同浓度(0 mg·L~(-1)、3 mg·L~(-1)、5 mg·L~(-1)、7 mg·L~(-1))的Zeatin外源激素,统计绿苗分化率等性状,以此筛选最适激素浓度。结果显示Zeatin浓度5 mg·L~(-1)为自交系掖478分化培养的最适浓度,Zeatin浓度3 mg·L~(-1)为自交系TY4分化培养的最适浓度。在培养过程中发现,两种自交系在添加外源激素Zeatin的分化培养基培养与对照培养基培养相比,能够提前两周生长出绿苗植株,缩短了分化出苗的时间。总之,本研究通过基本培养基比较并对培养过程的外源激素Dicamba和Zeatin的最适浓度进行筛选,优化了玉米自交系掖478和TY4的芽再生体系,这一结果为进一步构建高效遗传转化体系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山东农业大学》期刊2019-03-27)

冯琴,魏文霞,董翔宇,张婷婷,杨玉婷[10](2019)在《黄瓜体细胞胚途径再生体系的建立及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不同生态型的黄瓜(Cucumis sativus L.)为材料,利用不同基因型建立黄瓜体细胞胚再生体系,并在此基础上对黄瓜体细胞胚再生体系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华南型黄瓜9101和D4能够诱导出正常的胚状体。以筛选出的9101为材料,进一步通过不同组织部位、激素配比、暗培养等对体细胞胚再生体系进行优化,认为子叶节是最佳的外植体,其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的最适培养基为MS+2.00 mg·L~(-1) 2,4-D,诱导率可达100.00%,出胚的最适培养基为MS+0.10 mg·L~(-1) 2,4-D+0.5mg·L~(-1) KT,其出胚率可达33.33%。此外,在愈伤诱导培养前期给予暗培养条件能提高愈伤诱导率、出胚率及正常再生植株的获得。对体细胞胚的形态学观察发现,黄瓜体细胞胚发源于子叶节表面的胚性愈伤组织,经历球形胚、心形胚、鱼雷形胚和子叶胚等时期,最终发育成完整的黄瓜植株。(本文来源于《中国蔬菜》期刊2019年02期)

再生体系优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中国红豆杉的嫩枝和试管苗为外植体,采用叁因子D-饱和最优设计方案,筛选最适合诱导茎段、叶片愈伤组织和分化芽的培养基。结果表明:WPM+6-BA 2.25 mg/L+2-ip 1.5 mg/L+NAA 0.2 mg/L和WPM+6-BA 3.4 mg/L+2-ip 3.0 mg/L+NAA 0.2 mg/L为茎段、叶片最适合诱导愈伤组织的培养基;WPM+6-BA 3.4 mg/L+2-ip 4.5 mg/L为最适合茎段愈伤组织分化芽的培养基;WPM+NAA 0.4 mg/L为适合生根的培养基。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再生体系优化论文参考文献

[1].李洪丽,端木慧子,马春泉.甜菜直接再生体系的建立及优化[J].中国农学通报.2019

[2].王威,白江平,王清,黄惠英.中国红豆杉植株再生体系优化[J].草原与草坪.2019

[3].邢建宏,侯滟新,林家治,黄文津.红叶石楠“红罗宾”高频再生体系优化[J].北方园艺.2019

[4].王美玲,吴巧玲,张喜春.番茄再生体系优化以及ProDH干扰载体的遗传转化[J].中国农学通报.2019

[5].吴晓军,胡喜贵,陈向东,姜小苓,丁位华.小麦成熟胚再生体系优化效果评价及高再生率基因型筛选[J].江苏农业科学.2019

[6].姚富泉,董鲁浩,王悦,李兴国,王芳.植物生长调节剂优化不同品种冬小麦成熟胚再生体系[J].山东农业科学.2019

[7].王玲,董旋,谭艾娟,赵德刚,赵懿琛.转基因杜仲再生体系的优化[J].种子.2019

[8].郭佳.南瓜(C.moschataDuch.)再生技术优化与遗传转化体系建立[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9

[9].王婷婷.玉米自交系掖478和TY4幼胚不定芽再生体系的优化[D].山东农业大学.2019

[10].冯琴,魏文霞,董翔宇,张婷婷,杨玉婷.黄瓜体细胞胚途径再生体系的建立及优化[J].中国蔬菜.2019

标签:;  ;  ;  ;  

再生体系优化论文-李洪丽,端木慧子,马春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