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习惯法与西南民族人口发展 ——以侗族为例

民族习惯法与西南民族人口发展 ——以侗族为例

论文摘要

民族习惯法是各少数民族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产生的具有约束力的地方性规范,它维护了民族地区的社会秩序,促进了民族地区的发展。世居在我国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风格迥异的习惯法,其中与婚姻、家庭、家族或宗族、继承、教育有关的习惯和禁忌对西南民族人口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这些影响主要体现在人口的数量、素质、性别结构、人际关系和代际关系以及生态环境等方面,它既有积极的方面,也有消极的方面。值得关注的是,在占里侗寨,习惯法与人口发展整体上是良性互动的。由于占里与人口相关的习惯法的完善、对习惯法的严格执行以及对习惯法的广泛宣传等因素,使得占里人口数量控制卓有成效,人口出生性别比平衡,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和谐。因此,我们应总结、借鉴和参考占里经验,以其更好地推进西南民族人口法制建设。现今,民族人口问题已经成为西南地区发展的一个阻碍因素,妥善解决民族人口问题关系到西南民族地区发展的可持续性。民族习惯法在很多西南少数民族的心目中仍然拥有崇高的地位,因此我们在用法律手段解决西南民族人口问题时,应关注民族习惯法。民族习惯法对于民族人口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西南大部分的民族习惯法的规定促使早育多育,同时有些习惯法却为适度人口提供了一条可探索的道路;其次,西南绝大部分的民族习惯法保障了男性的权益,在生育的性别上表现为追求男性子嗣,但是有些习惯法提倡男女平等,对于性别选择就没有明显的偏好;最后,重视后代的禁忌与阻碍素质提高的习惯法并存,西南民族人口素质在整体上呈现出较低的事实。因此,我们在解决西南民族人口问题时,应该仔细分析当地的习惯法。对于一些不良的民族习惯法,我们应该通过思想教育以及法律规制等各种因素削减它的影响;对于一些好的习惯法,只要它没有违背国家法的规定,没有侵害公民的权利和自由,我们完全可以在立法中予以吸收,在行政和司法过程中积极采纳。同时地方政府还可以鼓励和协助村民自治组织使民族习惯法通过成文的村规民约的形式巩固下来,以便更好地推动民族习惯法的良性发展。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绪论
  • 一、民族习惯法的定义和内容
  • 1、习惯法的界定
  • 2、民族习惯法的界定
  • 3、民族习惯法的内容
  • 二、民族习惯法对于西南民族人口发展的功能与意义
  • 1、民族习惯法对于西南民族人口发展的功能
  • 2、民族习惯法对于西南民族人口发展的意义
  • 第一章 民族习惯法与西南民族人口发展的关系分析—以侗族为例
  • 一、民族习惯法与西南民族人口数量
  • 1、婚姻习惯法
  • 2、宗教习惯法
  • 3、"不落夫家"习俗
  • 4、家族习惯法
  • 二、民族习惯法与西南民族人口素质
  • 1、婚姻习惯法
  • 2、生育禁忌与习俗
  • 3、教育习惯法
  • 三、民族习惯法与西南民族人口性别结构
  • 1、家族或宗族习惯法
  • 2、婚姻和家庭习惯法
  • 3、亲属制度
  • 4、继嗣和继承制度
  • 5、社会交往习惯法
  • 6、丧葬宗教习惯法
  • 7、命名制度
  • 8 、"溺婴习俗"
  • 四、民族习惯法与西南民族人口的人际和代际关系
  • 1、宗族习惯法
  • 2、婚姻习惯法
  • 3、社会交往习惯法
  • 4、教育习惯法
  • 第二章 个案分析—贵州占里习惯法与人口发展
  • 一、占里侗寨人口发展概况
  • 1、占里侗寨人口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 2、占里侗寨人口发展的特征
  • 二、习惯法对占里侗寨人口发展的影响
  • 1、生育习惯法
  • 2、继承制度
  • 3、宗教习惯法
  • 4、婚育与丧葬习惯法
  • 5、生产分配习惯法
  • 三、习惯法影响下的占里人口发展的思考
  • 1、习惯法全面规范占里人们的生育行为
  • 2、习惯法在占里得到有力的执行
  • 3、习惯法在占里得到广泛的宣传
  • 第三章 民族习惯法影响下的西南民族人口发展的对策
  • 一、民族习惯法是西南民族人口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 1、法制手段是解决人口问题的重要手段之
  • 2、民族习惯法对当今西南民族人口发展的效力分析
  • 二、民族习惯法对西南民族人口发展的影响是双重的
  • 1、多子多福与适度人口并存
  • 2、重男轻女、男女平等与重女轻男并存
  • 3、重视后代的禁忌与阻碍素质提高的习惯法并存
  • 三、西南民族人口发展中对民族习惯法的批判与继承
  • 1、在立法中吸收优秀的民族习惯法成分
  • 2、行政执法和司法过程中可以考虑民族习惯因素
  • 3、积极发挥村规民约对人口发展的影响
  • 4、通过国家建设谋求民族习惯法的良性发展
  • 结语
  • 致谢
  • 主要参考文献
  • 附一:在校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目录
  • 相关论文文献

    • [1].雄关漫道真如铁 而今迈步从头越——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石家庄市人口发展情况[J]. 统计与管理 2019(07)
    • [2].“十二五”承德人口发展综述[J]. 统计与管理 2017(02)
    • [3].京津冀地区人口发展格局与问题区域识别[J]. 经济地理 2017(08)
    • [4].从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看邯郸市人口发展情况及特征[J]. 统计与管理 2017(08)
    • [5].俄学者论新世纪以来中国的社会人口发展[J]. 国外理论动态 2015(03)
    • [6].黑龙江省鄂伦春族人口发展状况调查与分析[J]. 北冰洋研究 2020(01)
    • [7].罗富和:转型期人口发展要与资源、环境、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J]. 青春期健康 2017(02)
    • [8].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江苏省人口发展“十三五”规划的通知[J]. 江苏省人民政府公报 2017(02)
    • [9].关于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后人口发展与服务工作情况[J]. 上海市杨浦区人民政府公报 2017(S1)
    • [10].全面二孩政策下可持续发展问题思考[J]. 山西青年 2017(09)
    • [11].特大城市背景下的苏州人口发展定位调查与研究[J]. 城市地理 2017(18)
    • [12].均衡,未来人口发展的目标[J]. 中华儿女 2016(16)
    • [13].全国将划分四大人口发展功能区[J]. 中学政史地(高中文综) 2008(03)
    • [14].人口发展呈现新格局 破解瓶颈实现新飞跃──2000年以来海南州人口发展状况的思考[J]. 青海统计 2012(05)
    • [15].科技进步对人口发展的影响[J]. 人口与健康 2020(07)
    • [16].张家口市2018年人口发展报告[J]. 统计与管理 2019(07)
    • [17].新疆人口发展与长治久安关系探析[J].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 2017(02)
    • [18].适度控制总量 着力优化结构——对天津人口发展的几点思考[J]. 求知 2017(04)
    • [19].“十二五”河北人口发展综述[J]. 统计与管理 2017(02)
    • [20].安徽省发布人口发展“十三五”规划[J]. 城市规划通讯 2017(13)
    • [21].全国将划分四大人口发展功能区域[J]. 历史学习 2008(02)
    • [22].讷河市实施“单独二胎”政策后的人口发展趋势分析[J]. 中国统计 2014(04)
    • [23].天津人口发展的评价及对策研究[J]. 知识经济 2012(19)
    • [24].马克思的人口发展思想及其当代价值[J].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2011(03)
    • [25].山东人口发展与经济文化强省建设问题研究[J]. 山东经济战略研究 2011(11)
    • [26].“十二五”江苏省人口发展统计指标体系研究[J]. 统计科学与实践 2010(03)
    • [27].世界人口发展健康指数构建研究[J]. 人口与经济 2010(03)
    • [28].上海举办“世博效应与人口发展”研讨会(英文)[J]. China Population Today 2010(Z1)
    • [29].人口发展“十一五”规划终期评估总体方案[J].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10(10)
    • [30].人口科学发展观:从人口增长到人口发展[J]. 新东方 2009(03)

    标签:;  ;  ;  ;  ;  

    民族习惯法与西南民族人口发展 ——以侗族为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