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原子结构的论文

有关原子结构的论文

问:我想象中的原子结构(文章或论文)
  1. 答:我想象中的原子结构就如公园里的花坛,草坪一般.不过,这不知是把那极其微小的原子结构放大了多少倍呢!
    在原子中,原子有两个好朋友,一个是原子核,一个是电子.可是,这两位又给原子带来了一定的不便,麻烦.因为原子核带正电,而电子却带负电.这可难住了原子,为了公平起见,原子就成了一名"公正员",显电中性.原子的问题解决了,原子核又有了新的麻烦,原来原子核内也有两个好朋友,一个是质子,一个是中子.质子带正电荷,而中子却不带电,怎么办呢 不过,谁好动,谁的影响力就大,谁就是"主宰",所以原子核就随质子的习性,带正电荷了.谁知质子很快与电子又成了一对好朋友,形影不离,我有多少你就有多少.这样它们就成了一个"大家庭".
    我想象中的原子结构就是如此,外表看起来很平凡.如果你用自己的慧眼去细细观察,仔细体会,你会有更多,更大的新发现.它们正等着我们通过努力去探索它们,揭开一个又一个神秘的"百宝箱".
  2. 答:还轮不到你来想象,谢谢。
    你想一下明天中午吃什么就行了。
问:我想象中的原子结构【500字】
  1. 答:我想象中的原子结构就像宇宙中的天体,恒星就像原子核,行星就像绕着原子核转的电子,一个星系就像一个原子,无数的星系构成了宇宙,如同无数的原子构成了我们的大千世界。原子核比电子大得多,也重得多,恒星也比行星大得多,重得多;电子被原子核吸引,行星也被恒星吸引。看看,我们的太阳系有八个行星绕着太阳不断运行,不就像一个氧原子吗?
问:原子结构理论的发展过程2000字作文?
  1. 答:英国化学家道尔顿(1766—1844)最大的贡献是把古代模糊的原子假说发展为科学的原子理论,为近代化学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他认为物质由原子构成,原子像一个实心的玻璃球不可再分。
    原子“绝对不可再分”的观点在19世纪末受到了新的科学发现的冲击。1879年,英国剑桥大学物理学家汤姆生利用阴极射线能被电场和磁场联合偏转的作用,验证了一种带负电荷的粒子是原子的共同组成部分,并称之为电子。1903年电子发现者汤姆生提出一个原子的“葡萄干面包”模型,认为由于原子对外不显电性,所以原子是一种正电荷平均分布着的粒子,电子嵌在原子中,如同葡萄干嵌在面包中一样。
    1909年,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用一束高能的带正电的氦离子流轰击薄金箔时发现,绝大多数粒子几乎不受阻碍而直接通过金箔,说明原子内部很空旷;但也有极少数(约万分之几)粒子穿过金箔后发生偏转,个别粒子甚至被反弹回来。卢瑟福设想,这是由于原子中存在一个几乎集中了原子全部质量并带正电荷的极小的核,是它对粒子产生了静电排斥作用。1911年,卢瑟福提出了原子结构的“核式模型”:每个原子中心有一个体积极小的原子核,它却几乎集中了原子的全部质量并带有Z个单位正电荷,核外有Z个电子绕核旋转,原子对外不显电性,电子绕核如同行星绕日运行,因此这一模型也被称为“行星式模型”。
有关原子结构的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