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癌淋巴结转移影响因素分析

子宫内膜癌淋巴结转移影响因素分析

论文摘要

目的:研究子宫内膜癌患者盆腔淋巴结转移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以助于合理选择子宫内膜癌手术方式。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山东大学齐鲁医院2001年1月至2007年1月间行全面分期手术治疗的1:31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患者的平均年龄为53.6±8.6岁(范围25-74岁),中位年龄为54岁。子宫内膜样腺癌116例(腺鳞癌8例),占88.5%;特殊病理类型子宫内膜癌15例,占11.5%,其中浆液性乳头状癌8例,透明细胞癌4例,鳞癌1例,未分化癌2例。所有患者均为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初治,均接受全面的手术病理分期,行子宫及双附件切除加盆腔淋巴结清扫,同时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取样术。Ⅰ期为88例(67.1%),其中ⅠA期9例、ⅠB期63例、ⅠC期16例,Ⅱ期3例,Ⅲ期37例(28.2%)其中ⅢA期22例、ⅢC期15人,Ⅳ期3人。单因素和多因素法分别分析总体患者和子宫内膜样腺癌患者临床病理因素对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单因素分析采用x2检验法,多因素分析应用Logistic回归。结果:(1)18例患者有淋巴结转移,转移率为13.7%:子宫内膜样腺癌中10例转移,转移率为8.6%(10/116);其它高危病理类型中有8例转移,转移率为53.3%(8/15);6例患者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转移率为4.58%(6/131)。(2)单因素分析病理类型、病理分级、肌层浸润、腹腔冲洗液细胞学、子宫外转移为淋巴结转移的高危因素;多因素分析仅病理类型、肌层浸润深度和子宫外转移为最重要的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P<0.05)。(3)9例患者病灶局限于内膜层无肌层浸润,均未发现淋巴结的转移;浅肌层浸润患者,G1/G2转移率低,与G3相比有统计学差异(2.53%vs 33.3%,P=0.007);深肌层浸润患者,G1、G2、G3转移率分别为25%、35%、50%,转移率高无统计学差异(P=0.615)。(4)闭孔淋巴结为最易受累及的部位,其次为髂血管淋巴结。结论:特殊病理类型、深肌层浸润、有子宫外转移的患者淋巴结转移率高,应行全面的分期手术;闭孔淋巴结为最易受累及的淋巴结。在子宫内膜样腺癌患者,深肌层浸润、病理分级高者淋巴结转移率高。无肌层浸润患者无淋巴结转移、浅肌层浸润且肿瘤分级G1/G2的患者淋巴结转移率低,可不行淋巴结清扫。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符号说明
  • 前言
  • 资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致谢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相关论文文献

    • [1].探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子宫内膜癌Ⅰ期肌层浸润程度的应用效果[J].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0(15)
    • [2].磁共振成像与术中病灶探查诊断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及盆腹腔淋巴结转移临床价值研究[J].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16(02)
    • [3].102例肌层浸润性膀胱移行细胞癌预后影响因素分析[J]. 癌症进展 2016(02)
    • [4].探讨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程度的临床分析[J]. 中国医药指南 2012(31)
    • [5].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程度诊断的价值[J]. 中国实用医药 2009(04)
    • [6].MCP-1在非肌层浸润性与肌层浸润性膀胱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4(11)
    • [7].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子宫内膜癌Ⅰ期肌层浸润程度的效果[J].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2019(05)
    • [8].羟基喜树碱术后即刻灌注联合维持灌注对膀胱非肌层浸润性尿路上皮癌复发的影响[J].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2011(09)
    • [9].子宫内膜癌超声图像与病理诊断的对比研究[J]. 中国医药导报 2011(28)
    • [10].经阴道超声对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程度的诊断价值[J].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 2013(03)
    • [11].再次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非肌层浸润膀胱肿瘤疗效观察[J]. 临床外科杂志 2015(12)
    • [12].非肌层浸润膀胱尿路上皮癌诊治中存在的问题及思考[J].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2015(02)
    • [13].近12年子宫内膜癌临床病理特点变化情况[J]. 中国社区医师 2014(19)
    • [14].不同MRI检测方法在评估子宫内膜癌患者深肌层浸润中的价值探讨[J]. 基层医学论坛 2017(23)
    • [15].绝经前后子宫内膜癌早期诊断差异性及预后分析[J].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6(23)
    • [16].536例子宫内膜癌的临床特点分析[J]. 广州医科大学学报 2016(06)
    • [17].初探R_2~*值定量评估子宫内膜癌生物学行为的价值[J].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2019(02)
    • [18].不同MRI检测方法在评估子宫内膜癌患者深肌层浸润中的诊断价值[J].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6(02)
    • [19].子宫内膜癌深肌层浸润相关因素分析及预测[J]. 实用妇产科杂志 2019(06)
    • [20].TVCDS判断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程度的准确性及可行性[J]. 现代泌尿生殖肿瘤杂志 2015(05)
    • [21].探讨经阴道彩超对子宫内膜癌Ⅰ期肌层浸润程度的诊断效果[J].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7(13)
    • [22].延续性护理在各亚型非肌层浸润的膀胱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 继续医学教育 2019(03)
    • [23].DACH2预测肌层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预后的研究[J]. 中华腔镜泌尿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7(03)
    • [24].经阴道超声造影术前评估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程度[J].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2013(23)
    • [25].动脉插管化疗配合术中黏膜注射IL-2、术后膀胱灌注治疗非肌层浸润、多发、复发性膀胱癌[J]. 黑龙江医学 2010(01)
    • [26].新辅助化疗联合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疗效及预后分析[J]. 吉林医学 2017(08)
    • [27].分析子宫内膜癌临床病理特点及变化趋势[J].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6(15)
    • [28].实时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对子宫内膜癌浸润子宫肌层的临床诊断价值[J].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2(22)
    • [29].非肌层浸润膀胱癌术后再电切的临床意义[J]. 中国内镜杂志 2011(03)
    • [30].影响非肌层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细胞癌复发相关危险因素[J]. 海南医学 2017(22)

    标签:;  ;  ;  

    子宫内膜癌淋巴结转移影响因素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