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婴幼儿型青光眼治疗方法探讨

原发性婴幼儿型青光眼治疗方法探讨

论文摘要

原发性婴幼儿型青光眼是一种先天性小梁网及前房角发育不良,阻碍房水排出,导致眼压升高的疾病。多数在出生时已存在异常,通常在3岁以前发病。目前,国际上公认治疗原发性婴幼儿型青光眼比较满意的治疗方法是小梁切开术和房角切开术。小梁切开术联合小梁切除术是通过形成内引流和外引流双重作用来引流房水,降低眼压,所以比较符合原发性婴幼儿型青光眼的病理特点。丝裂霉素C作为一种抗代谢药物能有效地抑制成纤维细胞的增生,阻止成纤维细胞产生胶原物质,减少滤过口的瘢痕形成;祖国医学研究表明针刺法可以缓解视神经萎缩,改善视野缺损。基于以上原理,为观察我院自2002年12月以来采用小梁切开联合小梁切除术合并应用丝裂霉素C敷贴治疗原发性婴幼儿型青光眼的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及追踪随访。结果发现: 19例28只原发性婴幼儿型青光眼,出院时全部患者眼压均<21mmHg,成功率为100%。术后随访6个月以上,26只眼的眼压得到控制,成功率为92.85%;术后患者畏光和流泪症状消失,角膜中央部渐变透明。术中14只眼发生前房出血,占50%, 1-2周内均吸收。术后浅前房者8只眼,占28.57%,给与及时处理,最终形成前房。随访发现2只眼压未控制者中1只C/D值未有明显变化,但视力由原来的0.1降至0.06;眼压控制良者中有5只眼眼术后C/D值缩小,视乳头颜色逐渐变淡红,其余未见明显变化。眼压控制良好的患儿角膜横径均维持与术前相同,未见缩小者。有1例患儿(2只眼),术后联合中医针灸患儿视力得到明显改善。2个患儿(4只眼)术后,及时给予双眼交替遮盖、弱视训练仪及配戴矫正镜等治疗方法,视力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论文目录

  • 内容提要
  • 引 言
  • 临床资料与方法
  • 结 果
  • 讨 论
  • 结 论
  • 参考文献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导师及作者简介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原发性婴幼儿型青光眼治疗方法探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