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H.艾布拉姆斯的文学批评理论

M.H.艾布拉姆斯的文学批评理论

论文摘要

M.H.艾布拉姆斯(Meyer Howard Abrams)是美国当代著名的文学理论家和文学批评家。他的著作诸如《镜与灯》、《自然的超自然主义》、《相似的微风》等是研究浪漫主义的力作,在文学理论和批评界更是具有深远的影响,尤其是《镜与灯》对我国新时期以来文学理论教材的编写影响巨大。在该书中,艾布拉姆斯不仅提出了文学四要素理论,还指出了文学批评理论的四种类型或取向。而新近的批评文集《以文行事》,则是他文学批评生涯的一个完美总结。在艾布拉姆斯的著作中我们看到了他认真、多识的批评风格,同时他的文学批评又体现了一个人文主义者的修养和一个多元论者的宽容,这两种方式的结合是艾布拉姆斯文学批评理论的重要特色。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很长时间内我们并未全面和深入地介绍和认识艾布拉姆斯的著作,这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其应有的价值。本论文立足于艾布拉姆斯的著作文本,通过对其进行梳理和评介——从早期的《镜与灯》到晚近的《以文行事》,旨在较为全面和系统地理解艾布拉姆斯的文学批评理论和文学批评观念。在本论文的导论部分,我们从总体上介绍了艾布拉姆斯的生平、著作,他的学术影响以及我国学术界的接受和研究状况。这构成本论文写作的学术背景。论文的第一章以艾布拉姆斯的重要著作《镜与灯》为主要研究对象,指出了“镜”与“灯”意象的历史演变及其隐喻意义,详细分析了文学批评理论的四种类型或取向;除此之外,我们还归纳出了几种对艾布拉姆斯的文学四要素关系的修正理论,如刘若愚的理论以及一些后现代文学理论等。这些观点有助于我们加深对艾布拉姆斯文学四要素理论的理解,进而使我们从多重维度来看待文学要素之间的关系成为可能。论文的第二章,我们简要地回顾了浪漫主义的发生和演变,以及对浪漫主义的研究状况。这作为我们观照艾布拉姆斯对浪漫主义文学(尤其是英国浪漫主义诗歌)研究的背景,凸显出了他在这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和占有的地位。对浪漫主义文学的研究自其诞生以来大致经历了四种研究范式的转变,每种范式的转变都开启了新的研究阶段,艾布拉姆斯的贡献在于开启了一种“非历史-政治的、内在-语言”研究范式。大致来讲,以艾布拉姆斯为代表的研究者的这种研究范式其主要特色在于,开始将研究的中心投向文本自身,并积极关注浪漫主义诗歌的美学意义;在本章中我们还以华兹华斯的诗歌《丁登寺》为例,比较和分析了艾布拉姆斯和其他学派学者研究方法的不同。论文的第三章我们主要关注的是艾布拉姆斯晚近的文学批评。这些批评既有对弗莱原型批评的评价,又有对斯坦利·费什、哈罗德·布鲁姆等人的“新阅读”理论的指责,更重要的是他和解构主义的论争。在艾布拉姆斯看来,弗莱的文学批评体现出了一种强烈的对科学性和体系性的诉求,而这其实是一种文学批评的歧途和谬误。关于费什和布鲁姆的“新阅读”理论,艾布拉姆斯认为前者的做法是一种“字里行间”的阅读,带有很大的目的性;后者则过于倚重心理学理论,无视文学具有丰富性这个现实。对于解构主义文学批评,艾布拉姆斯指出它是一种“文本的双重操作”,解构主义者们所认为的语言具有不确定性的观点对他来说是不能苟同的,他认为他们的做法和“新阅读”理论一样,都是反传统、反人文主义的。在对这些形形色色的后现代批评理论进行指责的同时,艾布拉姆斯并未否认它们的贡献,相反,他总是很客观、很中肯地承认了其优点。对待文学批评理论,艾布拉姆斯秉持的是一种多元论的立场;在进行文学批评时,艾布拉姆斯始终不能忘怀的是他的人文主义立场,他和这些后现代反传统理论进行论争,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在维护这个传统。因而,在论文的结语部分我们归纳出这样一个结论:艾布拉姆斯是一位人文主义者和多元论者,他的文学批评是一种人文主义批评和多元论批评。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一、艾布拉姆斯的生平与著作
  • 二、艾布拉姆斯在学界的影响及研究现状
  • 三、本论文写作之概要
  • 第一章 《镜与灯》
  • 第一节 "镜"与"灯"的隐喻
  • 一、"镜子"的隐喻历史
  • 二、"灯"的隐喻历史
  • 第二节 文学批评理论的四种类型或取向
  • 一、模仿说
  • 二、实用说
  • 三、表现说
  • 四、客观说
  • 第三节 对艾布拉姆斯文学批评理论的修正
  • 一、文学研究中的"艾布拉姆斯问题"
  • 二、刘若愚的修正理论
  • 三、其他诸种理论的挑战
  •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艾布拉姆斯对浪漫主义文学的研究
  • 第一节 浪漫主义文学和研究概述
  • 一、浪漫主义的根源和发展
  • 二、浪漫主义文学研究之概况
  • 第二节 艾布拉姆斯对浪漫主义文学的研究
  • 一、研究范式的转变
  • 二、以《丁登寺》为例
  • 本章小结
  • 附录
  • 第三章 艾布拉姆斯文学批评理论的新发展
  • 第一节 关于弗莱的《批评的剖析》
  • 第二节 面对"新阅读"诸理论
  • 一、质疑斯坦利·费什的"新阅读"理论
  • 二、反驳哈罗德·布鲁姆的"新阅读"理论
  • 第三节 与解构主义文学批评的论争
  • 一、J.希利斯·米勒的指责
  • 二、艾布拉姆斯的回应
  • 本章小结
  • 结语 走向人文主义和多元论批评
  • 参考文献
  • 一、专著部分
  • 二、期刊部分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后记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相关论文文献

    • [1].艾布拉姆斯“文学四要素”分析——浅谈苏轼《卜算子》[J]. 长江丛刊 2017(11)
    • [2].J·J·艾布拉姆斯 专业的全方位“怪咖”[J]. 东方电影 2013(06)
    • [3].星际迷航2[J]. 大众电影 2011(12)
    • [4].多元文化语境中身份的危机与认同——J·J·艾布拉姆斯的电影世界[J]. 当代电影 2014(02)
    • [5].《哥伦比亚新闻学评论》2008-10 艾布拉姆斯的“经验之谈”[J]. 中国记者 2008(11)
    • [6].艾布拉姆斯四因素理论例析[J]. 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 2008(S1)
    • [7].“艾布拉姆斯”这根“稻草”救不了台军[J]. 兵器知识 2018(09)
    • [8].导演J·J·艾布拉姆斯导演或编剧代表作[J]. 中国新闻周刊 2013(20)
    • [9].浪漫主义批评中的历史时空意识——重思艾布拉姆斯与解构主义之争[J]. 文艺争鸣 2017(11)
    • [10].“艾布拉姆斯”坦克杀伤力提升举措[J]. 国外坦克 2014(12)
    • [11].专业教师教育科研选题思路与方法——艾布拉姆斯“文学四要素说”模式的引用[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9(32)
    • [12].国外艾布拉姆斯研究现状评述[J]. 中外文论 2017(01)
    • [13].当代文艺理论的媒介研究“转向”——从艾布拉姆斯接着说[J]. 文艺理论研究 2010(06)
    • [14].新书速递[J]. 外国文学动态 2010(03)
    • [15].《超级8》将会在2011年上映[J]. 科学大观园 2011(15)
    • [16].如何看待艺术创作——读艾布拉姆斯的《镜与灯》[J].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8(09)
    • [17].论作者[J]. 短篇小说(原创版) 2012(02)
    • [18].从M.H.艾布拉姆斯文学理论来谈陌生化——以《恶之花》为视角[J]. 青年文学家 2013(33)
    • [19].M1的进化传奇[J]. 小哥白尼(军事科学) 2020(08)
    • [20].《超级8》 以挑逗观众的好奇心为已任[J]. 电影世界 2011(06)
    • [21].神秘的《超级8》[J]. 大众电影 2011(12)
    • [22].“艾布拉姆斯”坦克继续服役[J]. 国外坦克 2014(02)
    • [23].永恒复返的浪漫——纪念M.H.艾布拉姆斯[J]. 探索与争鸣 2015(12)
    • [24].艾布拉姆斯的艺术生成理论对语文阅读教学的启示[J]. 大众文艺 2014(22)
    • [25].“艾布拉姆斯”坦克嵌入式训练及训练需求[J]. 国外坦克 2013(05)
    • [26].“阿玛塔”与“艾布拉姆斯”谁更牛? 俄专家点评俄美两款主战坦克[J]. 兵器知识 2019(04)
    • [27].M1A2“艾布拉姆斯”主战坦克[J]. 少年电脑世界 2019(05)
    • [28].文学“四因素”结构理论探析[J]. 飞天 2011(16)
    • [29].时髦的“艾布拉姆斯” 初解M1A2 SEPV3的可持续性升级[J]. 坦克装甲车辆 2018(15)
    • [30].名利双收的影视外景地[J]. 科学大观园 2016(08)

    标签:;  ;  ;  ;  ;  

    M.H.艾布拉姆斯的文学批评理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