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斑寇蛛粗毒的生物学活性分析

间斑寇蛛粗毒的生物学活性分析

论文摘要

间斑寇蛛(Latrodectus tredecimguttatus),俗称黑寡妇或黑毒蜘蛛,在分类学上属于节肢动物门,蛛形纲,蜘蛛目,球蛛科,寇蛛属,是一种中型毒蜘蛛。由于单个蜘蛛产毒量极少,使得毒素来源成为了此种毒素研究的瓶颈。尽管有大量研究已经描述了几个象α-latrotoxin这样的毒性蛋白质的生物学特征和结构,但Latrodectus tredecimguttatus毒液的系统特征分析还很少见。本实验采用解剖分离毒囊和电刺激方式采毒,对产于我国新疆的间斑寇蛛的粗毒的生物学活性做了较为详细的研究。定量研究表明,毒囊粗毒的蛋白质含量为36.99%;电刺激粗毒的蛋白质含量为55.16%。两种粗毒都对小鼠和蜚蠊有较强的毒性,其中毒囊粗毒和电刺激粗毒对小鼠的LD50值分别为0.39mg/kg和0.16mg/kg;毒囊粗毒和电刺激粗毒对蜚蠊的LD50值分别为2.32μg/g和1.87μg/g体重;小鼠经腹腔注射粗毒后,出现无生气、共济失调、排汗、痉挛、食欲减退、呼吸短促、睁眼困难等症状,而注射生理盐水的小鼠活动正常。蜚蠊经腹腔注射粗毒后,也出现无生气、共济失调、痉挛等症状。通过对粗毒进行酶活性分析,发现两种粗毒都具有透明质酸酶、蛋白水解酶、DNA酶、酸性磷酸酶、碱性磷酸酶、乙酰胆碱酯酶等酶活性;其中透明质酸酶、蛋白水解酶、DNA酶活性较高;毒囊粗毒中蛋白水解酶活性高于电刺激粗毒,而其它几种酶活性均低于电刺激粗毒。通过电生理实验发现10μg/mL毒囊粗毒可以在31min内完全抑制电刺激引起的大鼠输精管的收缩反应,洗涤后再刺激,发现收缩有部分恢复;10μg/mL电刺激粗毒达到完全抑制的时间为17min,洗涤后再刺激,可见收缩有部分恢复。6μg/mL毒囊粗毒可在25min内完全阻断小鼠膈神经-膈肌标本的神经肌肉接头传递;3.2μg/mL电刺激粗毒可在23min左右完全阻断小鼠膈神经-膈肌标本的神经肌肉接头传递。膜片钳电生理实验显示1g/L毒囊粗毒对蜚蠊DUM神经元的快瞬时钾电流、钠电流、高电压激活的钙电流,对棉铃虫快瞬时钾电流和大鼠DRG细胞延迟整流钾电流、TTX-S型钠电流、高电压激活的钙电流均无明显作用,却对菜青虫快瞬时钾电流有明显作用;电刺激粗毒对大鼠DRG细胞低电压和高电压激活的钙通道无明显作用。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第一章 文献综述及本文研究的目的意义
  • 1.1 蜘蛛毒素研究概况
  • 1.2 间斑寇蛛毒素研究进展
  • 1.3 本论文研究的目的意义
  • 第二章 间斑寇蛛粗毒的生物学活性分析
  • 2.1 材料与方法
  • 2.2 结果
  • 2.3 讨论
  • 2.4 进一步研究设想
  • 参考文献
  • 论文发表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  ;  

    间斑寇蛛粗毒的生物学活性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