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地区旅游产业运行问题研究 ——以内蒙古克什克腾旗为例

民族地区旅游产业运行问题研究 ——以内蒙古克什克腾旗为例

论文摘要

目前,旅游业已经成为我国众多少数民族地区的优先发展产业与支柱产业。广大专家学者亦是不遗余力地开展有关方面的研究,取得了很多有价值的研究成果,从而有力地推动了民族地区旅游产业的发展。然而,如何全面而系统地对民族地区旅游产业的运行进行考量,其中是否存在可资遵循的运行规律?有关这一问题的研究却并不多见,为此,有必要展开理论与实践的探究,发掘民族地区旅游产业运行的规律,并以运行规律为指导,保障民族地区旅游产业的合理与高效运行,使之避免走上发展的弯路。本文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试图构建民族地区旅游产业发展的运行机制。本文以产业经济学为理论基础,以经济学分析方法为基本的研究依据,系统审视了我国民族地区旅游产业二十多年的发展经验,阐明了民族地区发展旅游产业的一般机理,认为民族地区在旅游资源凭借、旅游特色产品开发,以及外生市场条件等诸多方面具有比较优势,认为发展旅游产业是民族地区的重要产业选择。以此为依据,本文进一步分析了民族地区发展旅游产业所必须具备的一般条件,如对旅游资源的产业价值进行评价,进行产业选择的比较优势分析,进行关联区域竞争环境分析,市场细分与定位,等等。通过分析民族地区发展旅游产业的机理与一般条件,提出要使民族地区旅游产业走上健康、有序的发展道路,就有必要系统考量民族地区旅游产业的运行规律,从而使民族地区旅游产业的发展有章可循。为此,本文以民族地区发展旅游产业所必须具备的一般条件为依托,构建了民族地区旅游产业发展的运行机制。阐明民族地区旅游产业的运行,必须依靠政府作为宏观层面的主导力量,统筹调控,合理引导,以推动准备与支撑机制、启动与运行机制及控制与保障机制三大有机体高效衔接、有序运行。其中,准备与支撑机制由基础条件评价、产业选择的比较优势分析及环境分析三方面构成,是民族地区旅游产业运行的基础与前提;启动与运行机制由旅游市场细分与定位、区域旅游产业发展目标定位、资金等生产要素的供给,以及微观企业组织的扶植等几个方面构成,是民族地区旅游产业得以运行的核心与主体;控制与保障机制由政府规制与社会规制两个方面构成,是民族地区旅游产业运行的关键与保证。民族地区旅游产业的运行只有依靠这三大机制的有序衔接、协同运作,才能逐步步入高效的、可持续的发展轨道。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本文选取了自然旅游资源与民族文化旅游资源都极为丰富,潜在市场条件也很优越,但旅游产业运行状况并不理想的内蒙古克什克腾旗为研究案例。结合该地旅游产业的现实状况,进行了实证研究,将理论付诸于实际,对该地区旅游产业的发展提出了对策。本文以探寻民族地区旅游产业运行的基本规律为目标,首先开创性地在经济学层面上解释了民族地区之所以选择发展旅游产业的根本原因,之后依托民族地区旅游产业发展的一般条件分析,构建了民族地区旅游产业运行机制,这对于系统、深入地认识民族地区旅游产业的运行规律,以及在实践中发掘民族地区旅游产业运行中存在问题,提出解决运行不畅的对策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综述
  • 1.3 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
  • 1.3.1 研究方法
  • 1.3.2 研究思路
  • 1.4 研究重点内容
  • 1.5 研究创新点
  • 2 民族地区发展旅游产业的机理和一般条件
  • 2.1 民族地区旅游产业发展的机理分析
  • 2.2 民族地区旅游产业发展的一般条件分析
  • 3 民族地区旅游产业发展运行机制研究
  • 3.1 政府在民族地区旅游产业发展运行机制中具有主导意义
  • 3.2 民族地区旅游产业发展的准备与支撑机制
  • 3.2.1 产业比较优势分析
  • 3.2.2 基本条件评价
  • 3.2.3 旅游产业运行环境分析
  • 3.3 民族地区旅游产业发展的启动与运行机制
  • 3.3.1 旅游产业发展目标定位
  • 3.3.2 旅游产业发展规划
  • 3.3.3 旅游业生产要素供给
  • 3.3.4 旅游微观企业组织
  • 3.3.5 旅游市场营销
  • 3.4 民族地区旅游产业发展的控制与保障机制
  • 3.4.1 政府规制
  • 3.4.2 社会规制
  • 3.4.3 目标规制与规划控制
  • 3.5 小结
  • 4 实证研究——内蒙古克什克腾旗旅游产业发展研究
  • 4.1 区域概况
  • 4.2 旅游产业发展概况
  • 4.3 克什克腾旗旅游产业运行现状评价
  • 4.3.1 克旗旅游产业运行的准备与支撑机制评价
  • 4.3.2 克旗旅游产业运行的启动与运行机制评价
  • 4.3.3 克旗旅游产业运行的控制与保障机制评价
  • 4.3.4 小结
  • 4.4 克旗旅游产业发展对策
  • 4.4.1 确立旅游产业发展的主导思想和开发原则
  • 4.4.2 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增强景区间通达性
  • 4.4.3 通过多种途径,保证旅游要素的供给
  • 4.4.4 培育并扶植一批旅游微观企业组织
  • 4.4.5 以旅游产品开发为依托,树立克旗高品质的旅游品牌
  • 4.4.6 依托区位优势,加强对外营销宣传
  • 4.4.7 不断健全产业规制体系
  • 4.4.8 建立民族文化旅游资源产权制度
  • 结论
  • 注释
  • 主要参考文献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 [1].全面小康·民族地区新景观[J]. 中国民族 2020(01)
    • [2].新时代民族地区服务型政府建设探究[J]. 经营管理者 2020(Z1)
    • [3].新形势下我国民族地区反恐发展战略思考[J]. 江苏警官学院学报 2020(01)
    • [4].关于黑龙江省民族地区打赢脱贫攻坚战研究[J]. 黑龙江民族丛刊 2019(04)
    • [5].民族地区农村小学家校合作的实现路径研究[J]. 中国农村教育 2020(13)
    • [6].民族地区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思考[J]. 旅游纵览(下半月) 2020(10)
    • [7].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民族地区繁荣发展的必然要求[J]. 中国民族 2020(09)
    • [8].突发疫情下民族地区服务业发展方向的思考[J]. 内蒙古统战理论研究 2020(04)
    • [9].民族地区新景观[J]. 中国民族 2019(05)
    • [10].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 1949-2019 民族地区新景观[J]. 中国民族 2019(07)
    • [11].绵阳民族地区旅游精准扶贫路径研究[J]. 科技视界 2019(19)
    • [12].民族地区公共产品供给问题研究[J]. 财富时代 2019(09)
    • [13].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视域下民族地区农民增收状况调查——以恩施州为例[J].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8(06)
    • [14].民族地区传统法制文化与国家法冲突的表现及解决途径[J]. 传播力研究 2018(10)
    • [15].民族地区农村居民多维贫困的测度与致因*——兼与非民族地区对比[J]. 广西民族研究 2018(02)
    • [16].文化视域中的民族地区有效治理分析[J]. 中国民族博览 2016(12)
    • [17].城镇化进程中民族地区群众艺术建设的新思考[J]. 中国民族博览 2016(11)
    • [18].凉山州民族地区旅游开发民俗文化的推广研究[J]. 旅游纵览(下半月) 2018(18)
    • [19].民族地区村社治理结构完善程度评估系统构建研究[J]. 经贸实践 2016(14)
    • [20].把临夏州建成全国民族地区依法治理示范州[J]. 发展 2017(02)
    • [21].《民族地区社会保障反贫困研究》[J]. 理论与当代 2017(05)
    • [22].情理与规法:民族地区社会治理中的民间智慧运用[J].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03)
    • [23].民族地区习俗、文化与社会治理研究[J]. 商 2016(12)
    • [24].海南民族地区农村社会面临的困境探析[J]. 商 2016(16)
    • [25].民族地区的公共服务[J]. 中国机构改革与管理 2016(08)
    • [26].民族地区社会治理的逻辑与路径[J]. 北方经济 2016(09)
    • [27].抓机遇 促发展 实现民族地区全面小康[J]. 中国民族 2015(03)
    • [28].民族地区青少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状及对策[J]. 高考 2018(28)
    • [29].民族地区记者素养提升策略研究[J]. 记者观察 2018(08)
    • [30].青海民族地区寄宿制学校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 青海教育 2016(12)

    标签:;  ;  ;  ;  

    民族地区旅游产业运行问题研究 ——以内蒙古克什克腾旗为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