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阳祛痛中药复方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盆腔疼痛的临床研究

温阳祛痛中药复方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盆腔疼痛的临床研究

论文题目: 温阳祛痛中药复方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盆腔疼痛的临床研究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中医妇科学

作者: 潘芳

导师: 肖承悰

关键词: 临床研究,疼痛,温阳,止痛剂中药,子宫内膜异位症,中医疗法

文献来源: 北京中医药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子宫内膜异位症(包括子宫腺肌病)已成为困扰临床医师和患者的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由于其发病率高,临床疗效很不理想,近年成为临床研究的热点和难点。疼痛是内异症及腺肌病临床最常见,也是患者最痛苦的症状之一。它不仅带来躯体上的不适与痛苦,同时也给患者造成巨大的精神压力,极大的影响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和身心健康。中医药在治疗本病方面有一定的优势,导师以阳气不足,寒凝血瘀立论,采用温阳祛痛中药复方治疗,取得了很好的临床疗效,尤其在止痛方面疗效显著。 目的 通过临床研究,对温阳祛痛中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包括腺肌病)疼痛的临床疗效做出评价,并从性激素、微循环、免疫、气体自由基、神经肽等方面探讨温通法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包括腺肌病)盆腔痛的作用机理。同时对患者的生存质量及精神状况进行问卷调查,以了解疼痛对患者的影响,以及中药治疗后的变化情况,以便对中药温通法治疗本病做出综合评价。并对导师的学术思想、用药特点进行初步的总结。 方法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中药新药治疗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指导原则”、“中药新药治疗痛经的临床指导原则”及 1990 年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妇产科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学术会议修订的“子宫内膜异位症中西医结合诊疗标准”、乐杰主编全国高等医药院校教材《妇产科学(第六版)》、世界卫生组织疼痛疗效标准并结合数字分级法(NRS)制定中西医诊断标准、寒凝血瘀证诊断标准、病例纳入标准、排除标准和疗效标准。 将符合标准的 50 例病例随机分成 2 组,其中治疗组 30 例,以温阳祛痛中药复方治疗;对照组 20 例,以少腹逐瘀汤治疗,共治疗 3 个月。治疗期间观察患者的疼痛状况和全身症状、疼痛对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抑郁调查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血清生殖激素、癌抗原 125(Ca-125)、一氧化氮(NO),血浆血栓素B2(TXB2)、6-酮-前列腺素F1a(6-K-PGF1a)、β-内啡肽(β-EP)。另外设无疼痛症状的内异症患者 10 例作为对照。全部资料以SPSS11.5 统计软件建立数据库,分析统计学意义。 结果 治疗组临床总显效率为 66.7%(20/30),治愈率为 36.7%(11/30);对照组临床总显效率为 45%(9/20),治愈率 20%为(4/20),治疗组的止痛效果虽优于对照组,但经统计学处理无差异,P>0.05。但治疗组对痛经、形寒肢冷、神疲乏力、气短症状4 温阳祛痛中药复方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盆腔疼痛的临床研究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对痛经积分、疼痛总积分、症状总积分的改善也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为了综合评价温通法的止痛效果,治疗期间对患者日常生活、情绪、行走能力、工作能力、与人关系、睡眠、生活兴趣七方面的生活质量进行观察。治疗前两组生活质量各项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对两组患者各项生活质量的影响均有明显下降。治疗组对日常生活、情绪、行走能力、日常工作方面的影响优于对照组(P≤0.05 或 0.01)。相关分析发现,痛经、非经期下腹痛、性交痛、气短、神疲乏力症状是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WHOQOL-BREF 和抑郁调查表问卷调查显示:疼痛组和无痛组患者在疼痛与不适(pain)、对药物和医疗手段的依赖(medic)、精力与疲倦(energy)、睡眠与休息(sleep)、性生活(sex)、医疗服务与社会保障满意度(servic)、消极感受(neg)方面存在差异,治疗后治疗组在疼痛与不适、积极感受(pfeel)、精力与疲倦、工作能力(work)、性生活(sex)、消极感受等方面有明显改善(P≤0.05);对照组在疼痛与不适、对药物及医疗手段的依赖、积极感受、自尊、消极感受方面也有明显改善(P≤0.05)。对疼痛与不适的改善两组之间有差异,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疼痛组患者的抑郁评分高于无痛组和正常人群(P≤0.05),治疗后明显下降(P≤0.01),且治疗组疗效明显(P≤0.05)。说明疼痛患者生存质量下降,情绪低落,主要表现在生理领域(physical)、心理领域(psychological)方面。相关分析发现痛经、神疲乏力、气短、月经情况是影响患者情绪的主要因素。实验室检查结果显示:疼痛组患者血清雌激素水平较无痛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血清雌激素水平均有所下降(P≤0.05),但组间无差异(P>0.05)。疼痛组血清孕激素水平低于无痛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均明显上升(P≤0.05 或 0.01),但仍稍低于无痛组(P>0.05),治疗组孕激素的升高较对照组明显,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泌乳素的变化不明显(P>0.05)。说明疼痛组患者存在着性激素失调,中药温通法治疗对患者的血性激素有调节作用,主要表现在对雌孕激素比例的调节上。疼痛组患者血浆TXB2、6-K-PGF1a、T/K值均较无痛组增高,其中TXB2、T/K值的升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血浆TXB2、6-K-PGF1a均有明显下降(P≤0.05),但T/K值无显著变化(P>0.05),其中治疗组的下降趋势优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疼痛组患者存在较严重的血液瘀滞现象,中药温通治疗后可改善这一现象。疼痛组Ca-125 值与无痛组无显著差异(P>0.05),治?

论文目录:

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西医学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及子宫腺肌病盆腔痛的认识

1 流行病学

2 子宫内膜异位症及子宫腺肌病盆腔痛的表现类型

3 子宫内膜异位症及子宫腺肌病盆腔痛的机制

4 子宫内膜异位症及子宫腺肌病盆腔痛的测量

5 子宫内膜异位症及子宫腺肌病盆腔痛的治疗

小结

中医学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及子宫腺肌病盆腔痛的研究概况

1 古代文献述要

2 研究现状

3 机理探讨

小结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前言

临床资料

1 各组间年龄情况比较

2 各组间孕次比较

3 各组间产次比较

4 各组间教育程度比较

5 各组间病程比较

6 各组间病变类型分布比较

7 各组间经行腹痛程度比较

8 各组疼痛症状总分比较

9 各组间中医主要症状比较

诊疗标准

1 诊断标准

2 疗效标准

研究方法及内容

4 统计学处理

结果

1 疗效评定结果

2 实验室指标的变化

3 生活质量评价

4 治疗前后患者抑郁评分的变化

5 相关性分析

6 小结

讨论

1 立论依据

2 治法与方药分析

3 疗效评价

4 对患者生存质量的改善

5 机理探讨

6 创新点和存在的不足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发布时间: 2005-07-11

参考文献

  • [1].妇痛宁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不孕临床研究[D]. 李修贤.天津中医学院2002
  • [2].扶正祛瘀法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基础与临床研究[D]. 丛惠芳.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5
  • [3].异位宁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实验研究[D]. 卢燕.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6
  • [4].痛可舒对实验性子宫内膜异位症局部病灶作用机理的研究[D]. 赵蕾.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7
  • [5].周士源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性不孕症学术思想研究[D]. 梁瑞宁.南京中医药大学2011
  • [6].穴位埋线疗法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疗效观察研究[D]. 陈广贤.广州中医药大学2014
  • [7].中药治疗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实验研究[D]. 杨洪艳.广州中医药大学2001
  • [8].司徒仪教授学术思想整理及针药结合治疗内异症痛经临床观察[D]. 向东方.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
  • [9].子宫内膜异位症近20年中医临床文献研究[D]. 林素芬.广州中医药大学2013
  • [10].中医药治疗慢性盆腔痛(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研究[D]. 陈秋霞.广州中医药大学2015

相关论文

  • [1].化浊解毒活血方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及体外研究[D]. 史淑红.河北医科大学2008
  • [2].肾虚血瘀型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的临床研究[D]. 李翠容.广州中医药大学2010
  • [3].子宫内膜异位症及其不孕的中医证治规律研究[D]. 黄惠玲.广州中医药大学2010
  • [4].补肾化瘀法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的研究[D]. 赵志梅.广州中医药大学2000
  • [5].中药治疗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实验研究[D]. 杨洪艳.广州中医药大学2001
  • [6].活血化瘀、软坚散结法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的整体调节作用[D]. 曹立幸.天津中医学院2002
  • [7].妇痛宁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不孕临床研究[D]. 李修贤.天津中医学院2002
  • [8].补肾活血法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黄素化未破裂卵泡综合征的临床研究[D]. 具春花.广州中医药大学2005
  • [9].扶正祛瘀法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基础与临床研究[D]. 丛惠芳.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5
  • [10].中西医结合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思路探析[D]. 俞超芹.第二军医大学2006

标签:;  ;  ;  ;  ;  ;  

温阳祛痛中药复方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盆腔疼痛的临床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