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西亚华裔和非华裔小学生汉语书面表达对比分析及调查研究

马来西亚华裔和非华裔小学生汉语书面表达对比分析及调查研究

论文摘要

马来西亚的华裔和非华裔学生有不一样的生活背景和语言环境,他们华语的各种技能的表现是否有不一样?本研究以马来西亚华文小学华裔和非华裔学生在低年级和高年级的同题华语作文为例,从流利性、准确性、复杂性和多样性四个纬度,对汉字、词汇和语法三个层面进行了测量分析。统计结果显示,华裔学生组的流利性在字和词汇均高于非华裔学生组,两组之问存在统计意义上的显著差异。华裔学生的字和词的产出量是非华裔学生的1.7倍和1.6倍。这说明华裔学生拥有母语者的优势;非华裔学生则有二语学习者的劣势,两者之间存在差异。在准确性方面,两组之间存在统计意义上的显著差异,华裔学生的准确性明显比非华裔学生高。非华裔学生的每一百个汉字和每一百个词的错误数都是华裔学生的2.7倍。由于汉字书写较难而且同音字和多音多义字也多,非华裔学生必须花更长的时间来记住汉字的写法还有词汇搭配时所使用的汉字。在复杂性方面,两组被试的平均句长和单句平均句长测量数据差别不明显,但复句平均句长呈现显著差异,华裔学生组明显高于非华裔学生组。华裔学生较常使用关联词来表达;非华裔学生较习惯使用没有关联词的简单句子来表达。从句子成分的角度,本研究使用了名词性结构如定语和谓词性结构如状语、宾语和补语来测试被试学生书面表达的复杂性。名词性结构和谓词性结构的使用频率都呈现统计意义上的显著差异,华裔学生高于非华裔学生。华裔和非华裔学生在使用名词性结构的频率比谓词性结构高,华裔和非华裔对谓词性结构的掌握没有名词性结构好。在多样性方面,通过独立样本非参数检验,华裔学生和非华裔学生在字形数与总字数以及词形数与总词数都呈现显著差异,华裔学生组的各项指数均高于非华裔学生组。在国外对书面表达的研究都没有把多样性从复杂性中分割出来,我们认为应该把多样性分割出来以增加数据统计分析的准确度。除了从字形和词形两方面分析,还从名词性结构和谓词性结构中再仔细分析定语和状语的词类和短语来测试被试学生的文章多样性。在定语词类分析中只有代语没有呈现显著差异,而名词、动词和形容词都呈现显著差异。名词短语和数量词与形容词短语呈现显著差异。华裔学生组的指标均高于非华裔学生组。在状语词类分析中介词和副词都呈现显著差异,华裔学生高于非华裔学生。在宾语的词类分析中名词、代词、数量词都呈现显著差异,华裔学生均高于非华裔学生。在四种特殊句中,非华裔学生使用“是”字句的频率高于华裔学生,这是因为非华裔学生的母语有相似的句法。其他特殊句如“有”字句、“把”字句和“被”字句,华裔学生均表现优于非华裔学生。其中“把”字句非华裔学生使用的频率很低,和华裔学生的差距很大。而“被”字句,非华裔学生完全没有使用到,这是因为“被”字句对非华裔学生来说是陌生的句法。鉴于华语母语者和第二语言学习者的书面表达的差异,我们进一步采用问卷调查了解其学习的背景。从家庭背景调查中发现,华裔学生时常看华文报刊、华文电视节目,收听华语广播节目;非华裔学生很少收看华文电视节目或收听华语广播节目。在学校和居住社区,华裔学生学生多使用华语交谈;非华裔学生除了在学校以华语与同学交谈,在社区里一般以母语交谈。非华裔学生一星期参加3次以上补习班的比率比华裔学生高。非华裔学生觉得自己的听说读写各方面都不如华裔学生。由于华裔和非华裔学生在书面表达和语言背景上都有有差异,那安排在一起上课会不会出现问题?我们通过另一份调查问卷,收集了学生和老师对华裔与非华裔学生一起上课的看法。调查结果显示在优秀班级或非优秀班级大部分的华裔和非华裔学生都不同意分开上课。有一小部分的华裔和非华裔支持分开学习,非华裔学生支持分开学习的比率高于华裔学生。从华语老师的问卷调查结果发现,他们同意把非优秀班级中的华裔和非华裔分开进行教学,但是在优秀班级可以一起上课。非优秀班级的华文老师认为必须修改教材。从被试老师和被试学生问卷中得到的结论是华裔和非华裔学生应不应该分开学习不应该取决于族群而应该取决于学生的华语水平。最后对马来西亚华裔和非华裔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对比分析进行了测量并对结果进行了讨论,针对华裔和非华裔学生的书面表达进行深入地探讨。本研究通过了解华裔与非华裔的家庭背景和学习情况,提出了教学建议,如针对学生母语的差异进行语料收集及对比,有效地进行课堂教学。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马来西亚的语言背景
  • 1.1.2 马来西亚华裔和非华裔的语言使用状况
  • 1.1.3 华裔的华语教学状况
  • 1.1.4 华文教学和第二语言教学的差别
  • 1.2 文献综述
  • 1.2.1 国内研究
  • 1.2.2 国外研究
  • 第二章 研究设计
  • 2.1 总体研究
  • 2.1.1 研究目的
  • 2.1.2 研究范围
  • 2.1.3 研究对象
  • 2.1.4 研究材料
  • 2.1.5 研究之局限
  • 2.2 书面语表现测试设计
  • 2.3 调查问卷设计
  • 2.3.1 问卷调查的目的
  • 2.3.2 问卷问题设定原则
  • 2.3.3 主要参考文献及资料
  • 2.3.4 调查问卷内容
  • 2.4 书面语表现测试的进行方式
  • 2.5 问卷调查的进行方式
  • 2.6 书面语表现测试的统计方式
  • 2.7 调查问卷的统计方式
  • 第三章 书面表达结果与分析
  • 3.1 书面表达统计分析基础
  • 3.1.1 统计说明
  • 3.1.2 非华裔学生掌握华语的状况
  • 3.1.3 华裔学生掌握华语的状况
  • 3.1.4 非华裔学生书面语表达的状况
  • 3.1.5 华裔学生书面语表达的状况
  • 3.1.6 非华裔学生书面语表达中的病句
  • 3.1.7 华裔学生书面语表达中的病句
  • 3.2 书面表达结果统计与分析
  • 3.2.1 流利性统计结果
  • 3.2.2 准确性统计结果
  • 3.2.3 复杂性统计结果
  • 3.2.4 多样性统计结果
  • 3.3 书面语表现统计结果总结和讨论
  • 第四章 调查问卷结果与分析
  • 4.1 调查问卷统计数据总体情况分析分析
  • 4.2 调查问卷结果统计与分析——学习态度
  • 4.3 调查问卷结果统计与与分析——个人语言背景
  • 4.4 调查问卷结果统计与分析——学校学习的情况
  • 4.5 调查问卷结果统计与分析——对自己的华语水平的自我评价
  • 4.6 调查问卷结果统计与分析——华裔和非华裔学生适不适合在一起上课
  • 4.7 调查问卷结果统计与分析——老师问卷分析
  • 第五章 结语
  • 5.1 研究结论
  • 5.2 华裔学生和非华裔学生的华语水平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差异?
  • 5.2.1 外在因素
  • 5.2.2 内在因素
  • 5.3 华裔学生和非华裔学生应该在一起上课吗?
  • 5.4 针对研究结果所作之教学建议
  • 5.5 调查研究之不足及对将来研究之建议
  • 5.5.1 调查研究之不足
  • 5.5.2 对将来研究之建议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相关论文文献

    • [1].《“所”字结构是名词性结构吗》质疑[J].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2017(01)
    • [2].对论文《领有名词的提升移位与多项名词性结构的切分方向》的评估[J]. 科技信息 2009(33)
    • [3].几种“主谓之间”的文言现象[J]. 语文月刊 2013(07)
    • [4].名词性结构解读及DP问题的相关评述[J]. 中国民族博览 2017(09)
    • [5].名词性结构N_1VN_2的多维考察[J].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 2013(06)
    • [6].“云X”构式探析[J]. 皖西学院学报 2020(06)
    • [7].甲骨文“朕刍于某”结构的质疑[J].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5(06)
    • [8].《桃花源记》注释小议[J]. 语文学习 2019(06)
    • [9].英汉名词性结构中度量短语的句法语义对比研究[J]. 外语教学与研究 2020(04)
    • [10].古汉语“所”字结构的类型学考察[J]. 学术交流 2016(12)
    • [11].俄语名词的计量特征研究[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3(06)
    • [12].领有名词的提升移位与多项名词性结构的切分方向[J]. 当代语言学 2008(03)
    • [13].阅读教学中题目的妙用[J].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 2016(06)
    • [14].指人的“的”字结构加“们”的问题[J]. 今古文创 2020(29)
    • [15].英汉多项前置修饰语次序的心理认知过程[J].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 2009(04)
    • [16].文言固定词组“何×”例释[J]. 语文天地 2008(01)
    • [17].请勿上错花轿嫁错郎——表原因的“以”字用法辨析[J]. 语文知识 2014(02)
    • [18].《桃花源记》注释小议[J].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中教研究) 2019(Z5)
    • [19].“N_1+V满+N_2”中“N_2”的结构和性质[J]. 汉语学习 2009(01)
    • [20].双宾语的选择限制[J]. 语言研究 2008(01)
    • [21].从认知角度看名词性结构“V双+N单”[J].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3)
    • [22].英语科学论文的评价意义比较——以优劣性评价为例[J]. 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06)
    • [23].多重量词结构(MCC)再议[J]. 中国语文 2015(06)
    • [24].也谈英汉名词短语的句法层级结构[J]. 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 2014(05)
    • [25].《列子》中的“所”字研究[J]. 科教文汇(中旬刊) 2012(02)
    • [26].论法律英语的汉译[J]. 海外英语 2011(06)
    • [27].现代汉语名词性结构省略的句法语义限制条件研究[J]. 外语教学与研究 2019(06)
    • [28].论句末的“没”和“没有”[J].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8(10)
    • [29].量词并立的结构类型及语义生成机制[J]. 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3)
    • [30].江苏泰兴方言贬责义构式“VV的人Vp”——兼论泰兴方言“VV”式的功能分化[J]. 语文学刊 2020(02)

    标签:;  ;  ;  ;  ;  ;  ;  

    马来西亚华裔和非华裔小学生汉语书面表达对比分析及调查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