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MIC-1抗体的研制、鉴定及胰腺癌患者血清中MIC-1升高的临床价值

hMIC-1抗体的研制、鉴定及胰腺癌患者血清中MIC-1升高的临床价值

论文摘要

第一部分hMIC-1抗体的研制及鉴定目的:制备人巨噬细胞抑制因子-1(hMIC-1)的单克隆抗体与多克隆抗体,为建立MIC-1免疫学检测方法和功能研究奠定物质基础。方法:以酵母表达的hMIC-1重组蛋白作为免疫原免疫BALB/c小鼠,通过传统杂交瘤技术制备抗bMIC-1单克隆抗体,采用间接ELISA和Western blot等方法鉴定抗体的亚类、特异性等特性。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等常规检测方法进一步检验抗体的特异性及可能的用途。此外,将hMIC-1重组抗原经多次多点免疫新西兰大耳白兔,制备得到兔抗hMIC-1抗血清,纯化后鉴定抗体的特异性,并初步探索建立ELISA检测方法的可行性。结果:获得1株可稳定分泌抗hMIC-1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命名为2G7。Westernblot鉴定表明2G7单抗能够特异识别重组hMIC-1及人结肠组织表达的还原型与非还原型MIC-1,与酵母粗提取物无交叉反应。应用2G7抗体免疫组化检测MIC-1在结肠癌、前列腺癌表达情况,结果表明MIC-1分布于细胞浆,呈强阳性着色,与商售MIC-1单抗相一致。应用2G7抗体的免疫组化片背景更低,显示出2G7抗体具有较好的特异性。兔抗重组hMIC-1多克隆抗体能够识别天然hmIC-1,血清抗体效价为105,但不能与2G7单抗配对检测hMIC-1。结论:以酵母表达的重组hMIC-1作为免疫原能够用于制备抗hMIC-1单克隆抗体杂交瘤。本研究获得了1株针对hMIC-1的单克隆抗体瘤株,产生的抗体能应用于hMIC-1 Western blot检测。第二部分胰腺癌患者血清中MIC-1升高的临床价值目的:探讨MIC-1作为新的肿瘤标志物在胰腺癌临床血清学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双夹心酶联免疫方法检测101例胰腺癌,10例胰腺良性病变患者及50例正常人血清中的MIC-1表达水平,并与肿瘤标记物CA199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胰腺癌患者血清中MIC-1表达水平(1427±1056 ng/L)显著高于胰腺良性肿瘤(362±177 ng/L)和正常人血清水平(299±159ng/L)(P<0.001)。MIC-1检测胰腺癌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AUC值依次为81.2%,94%,96.5%,71.2%和0.92,分别高于CA199的相应对应值72.4%,89.6%,93.4%,61.4%和0.86,与CA199联合检测的敏感性可提高至91.1%。结论:MIC-1具有成为胰腺癌临床诊断的新肿瘤标记物的价值,与CA199联合检测有助于提高对胰腺癌的诊断。

论文目录

  • 缩略语表
  • 第一部分摘要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第二部分摘要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第一部分:hMIC-1抗体的研制、鉴定
  • 前言
  • 实验流程
  • 材料与方法
  • 一、实验材料
  • 二、主要试剂
  • 三、主要仪器
  • 四、实验方法
  • 1 抗原准备
  • 2 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株的建立
  • 2.1 免疫方案
  • 2.2 融合前小鼠免疫效果监测
  • 2.2.1 筛选抗体的ELISA方法的建立
  • 2.2.2 小鼠免疫血清效价测定
  • 2.3 细胞融合、筛选及克隆
  • 2.3.1 NS1细胞的准备
  • 2.3.2 饲养层细胞的制备
  • 2.3.3 脾细胞的制备
  • 2.3.4 细胞融合
  • 2.3.5 融合细胞的选择性培养
  • 2.3.6 阳性杂交瘤细胞的克隆化培养
  • 2.3.7 杂交瘤细胞的冻存和复苏
  • 2.4 单克隆抗体的制备
  • 2.4.1 细胞接种
  • 2.4.2 抗体纯化
  • 2.5 杂交瘤细胞株及分泌的单克隆抗体的鉴定
  • 2.5.1 单克隆抗体免疫球蛋白类型与亚型的鉴定
  • 2.5.2 单克隆抗体腹水效价测定
  • 2.4.3 单克隆抗体特异性鉴定
  • 2.5.4 单克隆抗体亲和力的测定
  • 2.5.5 单克隆抗体抗原结合位点测定
  • 2.5.6 单克隆抗体稳定性实验
  • 2.6 免疫组化化学方法
  • 3 hMIC-1兔多克隆抗体的制备
  • 3.1 实验动物
  • 3.2 免疫方案
  • 3.2.1 抗原乳剂的制备
  • 3.2.2 免疫途径、剂量和免疫周期
  • 3.3 血清抗体效价的检测
  • 3.3.1 双向免疫扩散法
  • 3.3.2 ELISA法
  • 3.4 抗血清的纯化
  • 3.5 兔多抗特异性的测定
  • 3.6 夹心ELISA方法的建立
  • 3.6.1 抗体的生物素化标记
  • 3.6.2 夹心ELISA方法的建立
  • 结果
  • 1 小鼠免疫血清效价及特异性检测
  • 2 细胞融合、筛选及克隆
  • 3 2G7抗体制备与纯化
  • 4 单抗鉴定
  • 4.1 抗体亚型测定
  • 4.2 2G7抗体特异性鉴定
  • 4.3 单克隆抗体亲和力的测定
  • 4.3.1 包被抗原及酶标抗体浓度的选择
  • 4.3.2 亲和力测定
  • 4.4 单克隆抗体稳定性的测定
  • 4.4.1 酸碱稳定性
  • 4.4.2 热稳定性
  • 4.4.3 杂交瘤细胞稳定性鉴定
  • 4.5 单抗相加实验
  • 4.6 2G7抗体在免疫组织化学中的应用
  • 5 hMIC-1兔多克隆抗体的制备与鉴定
  • 5.1 血清抗体效价的检测及抗体纯化
  • 5.2 免多抗特异性的测定
  • 5.3 夹心ELISA法的建立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胰腺癌患者血清中MIC-1升高的临床价值
  • 前言
  • 材料和方法
  • 一 实验材料
  • 1 样本采集
  • 2 病例资料
  • 3 主要试剂
  • 4主要仪器
  • 5主要溶液的配制
  • 二 实验方法
  • 结果
  • 1 胰腺癌患者血清中MIC-1表达水平
  • 2 MIC-1与CA199在胰腺癌临床诊断中的比较
  • 3 胰腺癌患者血清中MIC-1表达水平与胰腺癌临床病理各参数的相关性分析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MIC-1在肠瘤与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J]. 中外医疗 2013(18)
    • [2].血清巨噬细胞抑制因子(MIC-1)检测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价值[J].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2014(02)
    • [3].MIC-1及其多标志物联合对肠癌诊断分析[J].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2017(17)
    • [4].MIC-1作为肿瘤标志物的研究进展[J]. 癌症进展 2011(04)
    • [5].MIC-1和uPA蛋白在皮肤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组织学分级和发病部位的关系[J].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2012(12)
    • [6].Hcy、MIC-1、PCNA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J]. 热带医学杂志 2019(11)
    • [7].血浆VEGF、MIC-1联合尿LAP在2型糖尿病肾病检测的临床意义[J]. 糖尿病新世界 2015(17)
    • [8].MIC-1和uPA蛋白表达与骨肉瘤的相关性[J].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11(03)
    • [9].血清MIC-1和CA125在卵巢上皮癌诊断及预后中的应用研究[J]. 癌症进展 2015(06)
    • [10].MIC-1、PCNA在人脑星形细胞瘤中的表达及意义[J]. 中国医药指南 2013(04)
    • [11].血清MIC-1在早期肺癌诊断中的作用[J]. 中国肿瘤 2013(09)
    • [12].MIC-1对胰腺癌患者的早期诊断、转移及疗效的临床价值研究[J]. 现代预防医学 2012(09)
    • [13].CD44、NGAL、MIC-1在结直肠癌诊断及远期预后中的应用价值[J]. 疑难病杂志 2017(05)
    • [14].胰腺癌患者血清MIC-1、REG4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分析[J]. 癌症进展 2017(04)
    • [15].详述MIC-1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J]. 中国医药指南 2014(03)
    • [16].肺癌患者血清MIC-1升高的临床价值[J].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2014(02)
    • [17].MIC-1、OPN及CA19-9联合检测对胰腺癌的诊断价值[J].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14(20)
    • [18].MIC-1、uPA蛋白在胃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J]. 肿瘤学杂志 2008(04)
    • [19].治疗前血清MIC-1水平检测在非小细胞肺癌诊断及靶向治疗效果预测中的价值[J]. 山东医药 2019(16)
    • [20].MIC-1、G17及PG1对胃癌诊断价值及感染病原菌的影响研究[J].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16(24)
    • [21].胸水MIC-1、VEGF、CEA含量对良恶性胸腔积液的鉴别价值[J].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2013(06)
    • [22].MIC-1在婴幼儿血管瘤中的表达及其与VEGF、p53表达的相关性[J].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14(04)
    • [23].胃癌组织MIC-1与uPA蛋白表达及其与侵袭转移和预后关系的探讨[J].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2008(19)
    • [24].肺癌患者血清中MIC-1浓度检测的临床意义[J]. 临床肺科杂志 2014(09)
    • [25].肠癌患者组织中MIC-1及TGF-βRⅡ的表达及其与食欲减退的相关性研究*[J]. 中国保健营养 2013(08)
    • [26].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联合高频热疗治疗晚期肺癌对患者血清N-POMC、MIC-1水平的影响[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5(25)
    • [27].73例直肠癌患者MIC-1表达及与预后关系[J]. 肿瘤学杂志 2008(04)
    • [28].MIC-1和uPA在食管鳞癌中蛋白表达的相关性及其临床病理意义[J].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10(26)
    • [29].MIC-1与消化肿瘤的关系研究进展[J]. 现代医药卫生 2018(10)
    • [30].PET/CT联合血清MIC-1、SCC-Ag诊断肺癌的临床效能分析[J].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18(33)

    标签:;  ;  ;  ;  

    hMIC-1抗体的研制、鉴定及胰腺癌患者血清中MIC-1升高的临床价值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