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二次安全措施问题研究梁必正

试论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二次安全措施问题研究梁必正

(海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儋州供电局海南省儋州市571700)

摘要:当前,我国智能变电站建设工作正在如火如荼的展开,智能变电站投运数量逐年呈现上升趋势,继电保护作业方式也较以往有明显的不同,二次系统内工作时的安全性正在受到人们的重点关注。本文通过分析智能变电站的基本结构,从智能变电站数字化保护以及常规微机保护结构两方面进行对比,得出传统二次安全措施转变成智能变电站二次安全措施的突出方面,讨论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二次安全措施问题。对于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二次安全措施提出一些有效的改进建议。

关键词: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二次安全

智能变电站技术是未来变电站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趋势。能有效连通智能电网发电、变电、输电、配电、用电、调度等六个环节。智能变电站的作用是在智能电网中变化电压、控制电力流向、接收以及分配电能、调整电压。智能变电站技术在智能电网中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按照国家电网智能电网建设的具体部署,智能电网建设正在全面推进,各地正在智能变电站建设实践中充分积累经验,使智能电网技术能够在我国电网建设中得到有效推广。目前智能变电站技术实践具体体现在技术层面,能够针对新设备以及新标准进行有效的应用,二次专业中,继电保护的安全性以及可靠性都具有较高标准,所以深入性的探讨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二次安全措施问题显得尤为重要。

1智能站数字化保护以及常规微机保护对比

1.1保护结构方面

常规变电站继电保护将装置作为中心形成组态模式。智能变电站以过程层网络为基础形成跨间隔信息共享,所以其继电保护采取将保护功能模块化作为灵活组态的具体形式,保护不仅仅依靠装置,而是由保护需求以及网络性能决定。

常规变电站微机保护装置具体涵盖了五个部分的内容:模拟量输入部分、保护逻辑处理部分、开关量部分、A\D转换部分、人际对话部分。合并单元时可以达到电网网站全站模拟量信息共享,使相关保护、控制装置所需电流和数据均源于合并单元。保护装置的具体功效是保护逻辑运算环节。这种状况下,智能终端可以实现控制端设备以及整间隔开关,成功实现采集信息数据工作。保护装置以及合并单元、智能终端的连接使用“直采直跳”方式,保护装置之间联闭锁信息、失灵启动信息均使用面向通用对象变电站事件(genericobjectorientedsubstationevent,GOOSE)网络传输方式。

1.2二次回路方面

常规微机保护将二次电缆以及相关一、二次设备进行对接,至此可以呈现出各种二次回路形式。同时,各种保护屏柜的联系具体是端子排二次电缆实现。智能变电站内利用光纤或者网络来代替二次电缆,过程层网络能够保证二次回路的所有功能得以实现。因此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二次安全措施对比常规变电站设计呈现出本质的区别。智能变电站各个层次以光纤或网络作为基础的实现条件,通信形式采取依靠网络传输方式的数字信号。这种状况下,二次回路点对点电缆连接逐渐转化为光缆形式的连接,传统“端子”生存环境逐渐消失。

2智能站继电保护二次安全措施

2.1“投检修态”压板的使用

“投检修态”压板能够正确将本装置处于检修中的信息传递给其他设备,其他设备在收到此信息后能够和它进行信息交换,并且停止了互相操作。检修态设备之间能够实现互相操作。

“投检修态”压板在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二次安全措施中具有重要作用,它是二次安全措施的核心。当前,一些保护厂家并未在装置面板上进行压板状态的信号标注,仅仅在保护装置开入位置变位中显示压板状态,这为保护人员掌握压板实际投入状态造成了阻碍。一旦“投检修态”压板接触不牢靠、压板连接二次引线出现松动,压板工作位置和实际将不匹配,后果不堪设想。

2.2软压板投退方式

软压板投退方式具体涵盖了三个方面:出口GOOSE、失灵启动GOOSE以及间隔软压板投退。软压板投退在检修设备以及运行设备之间形成较为明显的逻辑断开点。当前,各个厂家在进行软压板命名以及功能定义方面呈现出明显的差异性,并未体现出统一标准,例如,220kv母线保护,PCS-915装置采取间隔投退软压板,BP-2C-D采取GOOSE接收软压板。按照各种装置特点进行各种类型软压板的选择,尽管可以在功能方面凸显优势,然而这种区别性为管理增加了难度。

保护人员根据各个厂家软压板名称以及功能的区别,针对性地实施安全措施。因此,保护工作人员应具备较高的专业素质。新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应采取“六统一”标准制度,将各个厂家的设备软压板名称以及功能进行统一规定,顺利推进智能变电站二次设备运行维护工作。

2.3拔除光纤操作

常规微机保护方式可以实现设备停电检修时,利用“跳闸脉冲”方式完整检测回路。智能变电站自身运行方式受限,不采取拔除光纤操作,硬件隔离将无法实现。此种情况下坚持硬件间隔会为设备运行带来风险,并且导致一系列的隐患。频繁的插拔光纤也将为设备带来不利因素。在极其必要的情况下,衡量各方面因素之后,现场才可以采取拔除光纤的操作。所以,在新建变电站调试验收阶段应细致认真,全面检查保护的所有跳闸逻辑。并且,保护校验工作由原来的定期检修制度逐步改变为状态检修制度。

3结论

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二次安全措施保证了智能变电站正常的运行维护。当前,智能变电站技术在应用过程中正在逐步完善和改进、创新,各个厂家保护装置呈现的明显区别为现场保护人员执行二次安全措施造成了阻碍。传统作业方式已经不能匹配当前的发展状况,应注重设计、制造、施工、运行等各个环节,在各个环节中遵循统一的二次安全措施作业规范,有助于推进智能变电站安全稳定运行,对于智能变电站技术发展创新突破也起到了积极影响。

参考文献:

[1]周镭.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应用研究[J].通讯世界,2017(08).

[2]徐鹏.继电保护接地及抗干扰几个问题探讨[J].水力发电,2017(04).

作者简介:

梁必正(1991-09),男,汉族,籍贯:海南省儋州市,学历:本科,研究方向: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220kV室内GIS、一次,二次设备、继电保护等电力系统

标签:;  ;  ;  

试论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二次安全措施问题研究梁必正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