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多毛番茄对B型烟粉虱的影响及抗烟粉虱QTL分析

野生多毛番茄对B型烟粉虱的影响及抗烟粉虱QTL分析

论文摘要

B型烟粉虱是危害我国番茄生产的重要虫害,通过取食以及传播病毒等方式导致番茄减产甚至绝收。选育抗烟粉虱的番茄品种是抵御其危害的有效途径,但当前生产上没有可用的商品种,同时栽培种中缺乏抗源。番茄野生近缘种是较好的抗源,深入研究野生种的抗性特点,对抗性基因进行遗传分析是进行抗烟粉虱育种的前提。小RNA在植物抵御生物逆境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研究小RNA分子在虫害诱导过程中的作用,能在转录水平以及转录后调控水平上揭示抗虫机理,为抗虫品种的选育提供新的思路。本研究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了番茄与烟粉虱之间的互作关系。(1)不同番茄材料对B型烟粉虱生长发育的影响。调查了烟粉虱在8份番茄材料(4份栽培番茄,3份多毛番茄和1份醋栗番茄)的产卵量、体型大小、发育历期和存活率等生命参数上的差异,揭示了野生抗烟粉虱番茄影响烟粉虱发育的关键时期;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一种基于产卵量的离体叶片抗性鉴定方法,并应用该方法对源于野生多毛番茄的抗性基因进行了QTL分析;(2)借助小RNA测序技术以及生物信息学方法,以抗/感番茄(PI134417/KR2)为研究对象,对烟粉虱取食后(3个阶段:8h:成虫诱导;48h:成虫和卵诱导;21d:若虫诱导)诱导的小RNA表达进行了预测。通过上述研究取得的主要结果如下:1.不同番茄材料对烟粉虱生命进程的影响差别较大,野生番茄在烟粉虱的多个生命阶段对其表现出抗性。在产卵量、体型大小、发育历期、存活率和第二代成虫的寿命及产卵量等生命参数中,野生多毛番茄主要在3个方面影响烟粉虱的生长发育。1)降低产卵量:烟粉虱在多毛番茄上的平均产卵量显著低于栽培番茄上的产卵量(最低11粒,最高164粒);2)缩短成虫烟粉虱寿命:羽化后,烟粉虱雌虫在多毛番茄上的寿命显著低于在栽培番茄的存活寿命(多毛番茄上存活5天,栽培番茄上存活22天);3)降低新生成虫的平均产卵量:羽化后的雌虫在多毛番茄上的平均产卵量显著低于在栽培番茄早粉2号上的产卵量(多毛番茄上为7粒/头,栽培番茄上为95粒/头)。揭示了野生番茄抗性的复杂性。2.不同番茄材料对烟粉虱体内的解毒酶活性影响不同。多毛番茄PI134417和栽培番茄Moneymaker对烟粉虱羧酸酯酶和谷胱甘肽转移酶的影响表现出相同的趋势,12小时后酶活力最低,32小时酶活力最高。但野生番茄对羧酸酯酶的影响较剧烈,栽培番茄则对谷胱甘肽转移酶活力影响较大。对乙酰胆碱酯酶而言,野生番茄较早导致乙酰胆碱酯酶活力下降至低点要早于栽培番茄(24h:32h),而栽培番茄会导致乙酰胆碱酯酶的酶活力更低。3.发现了烟粉虱在番茄叶片上的产卵规律。烟粉虱喜好在番茄叶片的中下部小叶上产卵,而且在小叶片的底部(近小叶柄部)产卵量较高。同时建立了基于产卵量的离体叶片抗性评价方法。4.检测出8个与烟粉虱抗性有关的QTL。其中5个与产卵量相关,分别位于第2、第5和第6染色体上(qBT-2-1、qBT-2-2、qBT-5-1、qBT-5-2、qBT-6-1),4个表现为正效应,1个为负效应,贡献率最高为19.67%。3个与趋避性(附着量)相关的QTL位点,位于第2和第6染色体上(qBT-2-2、qBT-6-2、qBT-6-3),其中1个为正效应,2个为负效应,正效应贡献率为20.04%。其中qBT-2-2为共同检测到的QTL位点。5.利用HiSeq深度测序,8份样品中每份样品获得了1000万-2000万条不等的sRNA分子。.通过与已知的番茄miRNA比对,发现sly-miRNA1916、1918和319仅在感虫组中(KR2)表达,抗虫组(PI134417)中未表达。通过与所有已知miRNA比对,在感虫组中共有426种miRNA参与表达,抗虫组中共有414种miRNA参与了表达。根据miRNA前体的发夹结构,对新的miRNA及靶标基因进行了预测。8份样品中共预测到600-889种miRNA,靶标基因73-120个不等。同时,初步筛选出8个与烟粉虱诱导表达相关的miRNA,这些miRNA调控了不同的靶标基因。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烟粉虱生物学特征和危害
  • 1.1.1 烟粉虱形态特征及生活史
  • 1.1.2 烟粉虱的生物型
  • 1.1.3 烟粉虱寄主
  • 1.1.4 烟粉虱的危害
  • 1.2 番茄抗烟粉虱研究
  • 1.2.1 番茄中的抗烟粉虱资源
  • 1.2.2 番茄对虫害的防御机制
  • 1.2.3 烟粉虱抗性鉴定方法
  • 1.2.4 番茄抗虫基因遗传
  • 1.2.5 番茄抗虫育种策略
  • 1.3 植物小RNA 分子的研究进展
  • 1.3.1 miRNA 概述
  • 1.3.2 siRNA 概述
  • 1.3.3 sRNA 在植物中的作用
  • 1.3.4 基于大规模测序的sRNA 研究方法
  • 1.3.5 sRNA 靶标基因的预测
  • 1.4 选题背景及意义
  • 1.4.1 选题背景
  • 1.4.2 目的意义
  • 1.5 技术路线
  • 1.5.1 烟粉虱生命参数研究
  • 1.5.2 抗性基因QTL 分析
  • 1.5.3 小RNA 分析流程
  • 1.6 创新点
  • 第二章 番茄材料对B 型烟粉虱个体发育、繁殖能力的影响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供试虫源
  • 2.1.2 番茄材料
  • 2.1.3 产卵量及若虫发育历期
  • 2.1.4 虫态大小测定
  • 2.1.5 成虫寿命及产卵量
  • 2.1.6 数据分析
  • 2.2 结果与分析
  • 2.2.1 B 型烟粉虱在不同番茄材料上产卵量的比较
  • 2.2.2 烟粉虱体型大小比较
  • 2.2.3 发育历期比较
  • 2.2.4 存活率比较
  • 2.2.5 成虫寿命及产卵量
  • 2.3 讨论
  • 第三章 番茄材料对B 型烟粉虱体内解毒酶的影响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供试虫源
  • 3.1.2 番茄材料
  • 3.1.3 解毒酶活力分析
  • 3.2 结果与分析
  • 3.2.1 CarE(羧酸酯酶)活力分析
  • 3.2.2 乙酰胆碱酯酶(AChE)活力分析
  • 3.2.3 谷胱甘肽转移酶活力分析
  • 3.3 讨论
  • 第四章 烟粉虱在番茄上的产卵规律及离体抗性鉴定方法建立
  • 4.1 材料与方法
  • 4.1.1 供试虫源
  • 4.1.2 番茄材料
  • 4.1.3 调查方法
  • 4.2 结果与分析
  • 4.2.1 烟粉虱在感虫材料小叶部位上的产卵规律
  • 4.2.2 烟粉虱在小叶位置的产卵规律
  • 4.2.3 烟粉虱在不同小叶位上的附着规律
  • 4.2.4 离体/活体接虫条件下烟粉虱在早粉2 号上的产卵比较
  • 4.2.5 烟粉虱在不同材料上的产卵分析
  • 4.3 离体叶片烟粉虱抗性鉴定方法总结
  • 4.3.1 供试虫源
  • 4.3.2 实验器材
  • 4.3.3 无虫苗培养
  • 4.3.4 离体接虫
  • 4.3.5 对照品种
  • 4.3.6 抗性分级
  • 4.4 讨论
  • 第五章 番茄抗B 型烟粉虱基因的QTL 分析
  • 5.1 材料与方法
  • 1 群体构建'>5.1.1 BC1群体构建
  • 5.1.2 DNA 提取
  • 5.1.3 分子标记分型
  • 5.2 结果与分析
  • 5.2.1 分子标记筛选
  • 5.2.2 分子连锁遗传图谱构建
  • 5.2.3 番茄抗虫性状的统计分析
  • 5.2.4 番茄对烟粉虱趋避性的统计分析
  • 5.2.5 番茄对烟粉虱抗性的QTL 定位及遗传效应分析
  • 5.3 讨论
  • 5.3.1 遗传群体对抗烟粉虱性状QTL 定位的影响
  • 5.3.2 抗性QTL 的多样性
  • 5.3.3 多个抗性位点的聚合策略
  • 第六章 B 型烟粉虱诱导的小RNA 表达
  • 6.1 材料与方法
  • 6.1.1 供试烟粉虱
  • 6.1.2 供试番茄
  • 6.1.3 烟粉虱侵染
  • 6.1.4 总RNA 提取
  • 6.1.5 番茄sRNA(small RNA)测序
  • 6.1.6 sRNA 数据分析
  • 6.2 结果与分析
  • 6.2.1 sRNA 的测序数量及长度分布
  • 6.2.2 sRNA 在番茄基因组上的分布
  • 6.2.3 sRNA 分类注释
  • 6.2.4 已知miRNA 分析
  • 6.2.5 已知番茄miRNA 的差异表达分析
  • 6.2.6 所有已知 miRNA 的差异表达
  • 6.2.7 已知miRNA 的家族分析
  • 6.2.8 候选miRNA 预测及靶标基因预测
  • 6.2.9 部分特异表达的miRNA 及其靶标基因
  • 6.3 讨论
  • 6.3.1 基于生物信息学的小RNA 研究方法
  • 6.3.2 已知miRNA 在烟粉虱诱导下的表达
  • 6.3.3 后续研究
  • 第七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
  • 发表论文
  • 计划发表论文
  • 相关论文文献

    • [1].探究烟粉虱的高温耐受性与其mRNA剪切的关系[J]. 现代农业研究 2019(11)
    • [2].6种杀虫剂对湘南地区Q型烟粉虱的药效试验[J]. 蔬菜 2019(12)
    • [3].不同类型黄板对Q型烟粉虱的诱集效果研究[J]. 农业科学研究 2019(04)
    • [4].烟粉虱为害特点及其综合防治技术[J]. 长江蔬菜 2020(18)
    • [5].烟粉虱的生物学特性及综合防治[J]. 云南农业 2020(09)
    • [6].设施蔬菜烟粉虱绿色防治技术探讨[J]. 农业工程技术 2020(19)
    • [7].烟粉虱对菜豆金黄花叶病毒属病毒的传播:病毒对媒介昆虫的适应[J]. 昆虫学报 2019(07)
    • [8].玫烟色棒束孢的遗传地理差异及对B型烟粉虱的致病性[J].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2018(03)
    • [9].植物次生代谢产物对烟粉虱影响的研究进展[J].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03)
    • [10].近10年我国烟粉虱发生为害及防治研究进展[J]. 植物保护 2018(05)
    • [11].棉田烟粉虱的防治[J]. 河北农业 2017(04)
    • [12].烟粉虱绿色防控集成技术[J]. 科学种养 2017(09)
    • [13].控制烟粉虱把好“三关”[J]. 农村新技术 2017(09)
    • [14].四川省凉山烟区烟粉虱发生规律研究[J]. 湖北农业科学 2017(20)
    • [15].谷胱甘肽S-转移酶基因在B型烟粉虱寄主转换中的差异比较[J]. 植物保护 2017(06)
    • [16].丽蚜小蜂寄生对Q型烟粉虱生长发育的影响[J]. 植物保护学报 2016(01)
    • [17].50%氟啶虫胺腈水分散粒剂防治棉花烟粉虱效果试验[J]. 新疆农垦科技 2016(03)
    • [18].B型烟粉虱在甘蓝上的产卵行为观察[J]. 环境昆虫学报 2014(06)
    • [19].蔬菜烟粉虱综合防治方法[J]. 农村新技术 2015(01)
    • [20].采用“三统一集中”综合防治烟粉虱成效显著[J]. 河北农业 2012(07)
    • [21].温度对烟粉虱亚洲Ⅱ3隐种实验种群生命参数的影响[J]. 植物保护 2015(01)
    • [22].棉烟粉虱在馆陶县发生与防治[J]. 河北农业 2015(02)
    • [23].防治B型烟粉虱药剂筛选及药效测定[J]. 安徽农业科学 2015(19)
    • [24].越冬设施蔬菜烟粉虱绿色防控五措施[J]. 农家致富 2020(02)
    • [25].设施蔬菜烟粉虱绿色防控措施(下)[J]. 农家致富 2020(09)
    • [26].设施蔬菜烟粉虱绿色防控措施(上)[J]. 农家致富 2020(08)
    • [27].绿色防控烟粉虱[J]. 农家致富 2019(21)
    • [28].关于烟粉虱的探究实践活动[J]. 教学仪器与实验 2013(08)
    • [29].把好三关 控制烟粉虱[J]. 农家致富 2017(19)
    • [30].烟粉虱防治方法[J]. 致富天地 2016(07)

    标签:;  ;  ;  

    野生多毛番茄对B型烟粉虱的影响及抗烟粉虱QTL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