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重症患者肠内外营养疗效对比研究

危重症患者肠内外营养疗效对比研究

论文摘要

目的:探讨早期足量肠内、外营养支持治疗对危重症患者的重要作用及不同营养支持治疗对危重症患者营养状况、器官功能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04年6月~2007年6月间天津人民医院重症监护治疗病房(ICU)收治的124例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分(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evaluationⅡscore,APACHEII评分)高于16分的危重症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组、肠外营养(parenteralmuirition,PN)、混合营养(即治疗期间同时接受肠内和肠外营养)组及对照组。前三组病人于入院24~48小时内开始给予相应的营养支持治疗,对照组病人经口进食或经静脉输注葡萄糖提供能量,各组病人同时接受其他各项综合治疗。观测各组病人入院10天治疗前后各器官功能指标:血谷丙转氨酶(ALT)、血肌酐(Cr)、血碱性磷酸酶MB型同工酶(CK-MB)、血肌钙蛋白(TNT)、呕吐物潜血(OB);营养状况指标:血总蛋白(TP)、血白蛋白(Alb)、血前白蛋白、血红蛋白(HGB);免疫功能指标:IgA、IgG、IgM、淋巴细胞总数(TLC)及T细胞亚群CD3、CD4百分率和CD4/CD8比值变化。将所有相关数据全部输入计算机,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将各组病人治疗前后指标进行组内比较及组间比较。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均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内比较计量资料采用独立样本的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例数和率(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入院治疗10天后对照组病人血ALT、Cr、CK-MB、TNT等各项指标变化明显高于肠内营养组、肠外营养组和混合营养组病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肠内营养组、肠外营养组和混合营养组病人治疗前后及各组间血ALT、Cr、CK-MB、TNT等各项指标变化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肠内营养组、混合营养组病人治疗前后血白蛋白、前白蛋白、血红蛋白较肠外营养组和对照组病人升高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肠外营养组病人较对照组治疗前后血白蛋白、前白蛋白、血红蛋白亦有较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肠内营养组与混合营养组病人治疗前后血白蛋白、前白蛋白、血红蛋白变化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肠外营养组病人入院治疗10天后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分别为34.48%和29.42%,两组病人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混合营养组病人治疗10天后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为10.8%,明显低于对照组和肠外营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肠内营养组病人治疗10天后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为6.45%,,差异较以上三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肠内营养组和混合营养组病人治疗前后TLC和IgG变化较肠外营养组和对照组明显,CD4和CD4/CD8比值也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肠外营养组病人治疗前后TLC、IgG、CD4和CD4/CD8比值较对照组亦有较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各组治疗前后IgA、IgM和CD3百分率变化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危重症患者尽早给予营养支持治疗可以有效防止营养不良和免疫功能低下等情况的发生。2.肠外营养支持对保护肝肾及心肌功能、防治上消化道出血,提高病人营养水平和预防免疫功能低下有重要作用。3.肠内营养较肠外营养和单纯葡萄糖供能优势更加明显,早期开始肠内营养有助于保护胃肠道和其他重要器官功能,防止肠道细菌及毒素移位/减轻全身炎症反应,提高机体营养状况和免疫功能。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危重症患者肠内外营养疗效对比研究
  • 对象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在学期间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综述
  • 危重症患者营养支持治疗新进展的研究
  • 综述参考文献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集束干预策略在神经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中的应用[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9(34)
    • [2].标准化急救护理在老年急诊危重症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J]. 中国当代医药 2019(35)
    • [3].细节护理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治疗冠心病危重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 医疗装备 2020(02)
    • [4].甲状腺功能减退对内科危重症患者急性肾损伤的发生及临床预后的影响[J]. 临床肾脏病杂志 2019(12)
    • [5].对接受气管切开术的危重症患者进行优质护理的效果研究[J]. 当代医药论丛 2020(02)
    • [6].对新冠病毒肺炎危重症患者引入缓和医疗的伦理论证[J]. 医学与哲学 2020(08)
    • [7].标准化急救护理用于急诊危重症患者抢救中的临床效果[J].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 2020(10)
    • [8].呼吸机在急诊危重症患者中的应用现状及进展[J]. 微创医学 2020(01)
    • [9].危重症患者睡眠和睡眠呼吸障碍的评估研究进展[J]. 世界睡眠医学杂志 2020(01)
    • [10].标准化急救护理在急诊危重症患者抢救中的应用[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20(18)
    • [11].护理干预在危重症患者院际间长途转运中的效果[J].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 2020(25)
    • [12].标准化急救护理在老年急诊危重症患者抢救中的效果探讨[J].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20(15)
    • [13].数字化延续性护理模式在危重症患者呼吸康复中的应用[J]. 当代护士(中旬刊) 2020(08)
    • [14].生大黄联合肠内营养对危重症患者胃肠功能的影响[J]. 中外医学研究 2020(23)
    • [15].老年危重症患者发生心力衰竭的临床特征与危险因素分析[J]. 智慧健康 2020(22)
    • [16].危重症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变化的临床分析[J]. 邵阳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05)
    • [17].整体性急诊急救护理在急诊危重症患者中的应用研究[J]. 中国现代医生 2020(26)
    • [18].危重症患者长途转运中沟通协调问题的探讨[J]. 中国卫生产业 2018(33)
    • [19].集束化护理方案在危重症患者人工气道精细化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9(13)
    • [20].急诊危重症患者应用整体性急诊急救护理的效果探析[J]. 基层医学论坛 2018(08)
    • [21].呼吸内科危重症患者护理[J]. 中国卫生人才 2018(11)
    • [22].国际血栓与止血协会标准评分与日本卫生福利部标准评分对危重症患者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诊断价值比较[J].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8(09)
    • [23].人文关怀在心血管危重症患者及家属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 齐鲁护理杂志 2016(23)
    • [24].尿微量清蛋白在危重症患者急性肾损伤中的临床诊断价值[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6(36)
    • [25].三种不同抗凝方法在危重症患者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中的比较研究[J]. 中国医疗设备 2016(S1)
    • [26].气管插管危重症患者长途转运途中的呼吸道护理[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6(75)
    • [27].神经危重症患者机械通气程序化撤机的效果分析[J]. 广西医学 2017(01)
    • [28].多重耐药菌感染危重症患者采用替加环素治疗的疗效分析[J]. 继续医学教育 2017(02)
    • [29].危重症患者应用早期护理干预对获得性衰弱与独立功能状态影响研究[J].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 2017(04)
    • [30].护理程序在急诊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中的运用[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7(05)

    标签:;  ;  ;  ;  ;  

    危重症患者肠内外营养疗效对比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