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灰色收入的界定、成因及其规范 ——对灰色收入的政治经济学分析

论我国灰色收入的界定、成因及其规范 ——对灰色收入的政治经济学分析

论文摘要

在我国进行经济体制转轨的过程中,灰色收入这一现象已经悄悄地蔓延到现实社会的各个经济活动之中,而且无论是在经济层面、社会层面、政治层面还是在社会风气层面都产生了很多的不良影响。尤其以其在经济层面产生的不良影响最为突出,主要表现在拉大了国民收入差距、扰乱了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导致了国家税基的缩小和税款的大量流失,这些都必然会影响到社会的公正和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步伐。在这种情况之下,如何正确认识灰色收入这一现象就显得至关重要了。本文将在规范灰色收入的定义、内涵和外延的基础之上分析产生灰色收入的原因,然后在认识灰色收入给社会带来不可忽视的不良影响的基础上研究规范和治理灰色收入的途径,提出规范灰色收入的合理性的政策建议,这些都是我国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当务之急和重要步骤。本文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对灰色收入做出一个较为合理规范的定义——灰色收入是介于“黑色收入”和“白色收入”之间的一种收入,具有模糊性、不透明性、不公开性,属于未纳税所得收入。本文认为,从灰色收入的外延来看,我们应当将灰色收入分为两类,第一类指明显不合理而法律尚未明确规范的不当收入,这一类型的灰色收入对社会来说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它的存在损害了社会的利益,损害了人民的利益,因而对待这种类型的灰色收入我们应当采取坚决予以打击、坚决予以杜绝的态度,绝对不能姑息纵容。第二类指具有合理性但因缺乏规范没有正式统计入受益人合法收入范围的收入,这一类型的灰色收入是“合法”存在的,它在一定程度上对社会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如在一定的条件之下会对经济市场起到一定的补充和完善的作用,有效地刺激人才和资源的供给,提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效率,因而对待这种类型的灰色收入我们采取的态度不应该是打击,而仅仅是需要对其进行适当地规范和管理。在对灰色收入的内涵和外延进行了详细的界定之后,本文分析了灰色收入的成因及其对经济社会的各个方面的影响。灰色收入现象作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是有着极其深刻的社会根源的,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绝对不是单一的,而是多方面的,主要表现在:收入分配制度的不完善导致利益结构失衡、分配差距扩大:政府监督机制的缺失导致寻租;意识形态的分化和价值观伦理观的错位导致个人和集团对灰色收入的追求和有意隐匿;统计、会计和税收制度的缺陷导致对灰色收入缺乏监管和规范。由于我国灰色收入的数量很大,给社会各个层面带来的影响都是不容忽视的,因而我们必须要给予足够的重视。本文讨论了灰色收入的估算方法,分别提出了对社会灰色收入总量和个人灰色收入进行计算的一般公式,并对学术界关于灰色收入计算的方法进行了一定的探讨。同时,本文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出发,利用相对收入消费理论、生命周期理论和成本—收益模型来分别对政府、企业和个人的寻租行为进行动力分析,进而在动力分析的基础之上来研究规范灰色收入的措施的可行性。在对灰色收入进行了上述研究之后,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和改革方法:改革收入分配制度,为治理和规范灰色收入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发挥税收杠杆作用,将灰色收入纳入征税范围;改进单位财务管理制度,加强审计监督;健全法制,促进灰色收入向白色收入的转化。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导言
  • 1 学术界有关灰色收入的研究现状和理论综述
  • 1.1 关于灰色收入的界定
  • 1.2 关于灰色收入对国民经济的影响
  • 1.3 关于对灰色收入的规范和约束
  • 1.4 关于寻租理论的文献综述
  • 2 灰色收入的界定
  • 2.1 灰色收入的内涵
  • 2.2 灰色收入的外延
  • 2.2.1 第一类别的灰色收入:明显不合理而法律尚未明确规范的不当收入
  • 2.2.2 第二类别的灰色收入:具有合理性但因缺乏规范没有正式统计入受益 人合法收入范围的收入
  • 3 灰色收入的成因及其影响
  • 3.1 灰色收入的成因
  • 3.2 灰色收入的影响
  • 4 关于我国灰色收入计量的讨论
  • 4.1 关于灰色收入的计量方法
  • 4.1.1 社会灰色收入总量的估算
  • 4.1.2 个人灰色收入的估算
  • 4.2 对我国灰色收入量的估算
  • 5 规范灰色收入的可行性选择
  • 5.1 从相对收入消费理论和生命周期消费理论分析政府工作人员的行为
  • 5.1.1 从相对收入消费理论分析政府工作人员寻求灰色收入的动力
  • 5.1.2 从生命周期消费理论分析政府工作人员寻求灰色收入的动力
  • 5.1.3 从动力分析研究规范灰色收入的措施的可行性
  • 5.2 从成本—收益模型分析企业和个人的行为
  • 5.2.1 从成本—收益分析企业和个人寻求灰色收入的动力
  • 5.2.2 从动力分析研究规范灰色收入的措施的可行性
  • 6 规范灰色收入的制度建设
  • 6.1 改革收入分配制度,为治理和规范灰色收入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
  • 6.2 发挥税收杠杆作用,将灰色收入纳入征税范围
  • 6.3 改进单位财务管理制度,加强审计监督
  • 6.4 健全法制,促进灰色收入向白色收入的转化
  • 结论
  • 参考文献
  • 后记
  • 致谢
  •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 相关论文文献

    • [1].新、热词英译漫谈(43):灰色收入[J]. 东方翻译 2020(02)
    • [2].非黑非白多少钱[J]. 当代工人 2009(04)
    • [3].灰色收入到底多“灰”?[J]. 东北之窗 2010(19)
    • [4].灰色收入到底有多少?[J]. 山西青年 2010(10)
    • [5].直面“灰色收入”[J]. 山西青年 2010(10)
    • [6].灰色收入[J]. 文苑 2011(11)
    • [7].灰色收入中普通百姓有几许?[J]. 中国老区建设 2013(12)
    • [8].灰色收入放大收入差距[J]. 共产党员 2010(06)
    • [9].什么是灰色收入?[J]. 中国房地产业 2014(04)
    • [10].“灰色收入”现象的透析与治理制度推进[J]. 领导科学 2013(02)
    • [11].“我并不痛恨灰色收入”[J]. 新理财(政府理财) 2013(07)
    • [12].灰色收入之谜[J]. 新理财(政府理财) 2013(07)
    • [13].灰色收入浅析[J]. 价值工程 2013(22)
    • [14].“灰色收入”的民间版含义[J]. 理财 2012(12)
    • [15].暗流涌动的“灰色收入”[J]. 先锋队 2011(06)
    • [16].灰色收入与政府改革[J]. 上海经济 2011(05)
    • [17].“灰色收入”之我见[J]. 中共山西省直机关党校学报 2011(04)
    • [18].“灰色收入”争议反映反腐复杂性[J]. 检察风云 2010(08)
    • [19].防止灰色收入成为中国的慢性病[J]. 检察风云 2010(08)
    • [20].“灰色收入”应删,“涉权收入”必禁[J]. 检察风云 2010(08)
    • [21].灰色收入边界[J]. 商周刊 2010(07)
    • [22].灰色收入求解[J]. 廉政瞭望 2010(04)
    • [23].学者“灰色收入”也有“潜规则”[J]. 人民论坛 2010(27)
    • [24].官员灰色收入到底有多黑 收入背后有潜规[J]. 决策探索(上半月) 2010(12)
    • [25].规模庞大的“灰色收入”[J]. 瞭望 2010(21)
    • [26].你有“灰色收入”吗[J]. 现代班组 2008(01)
    • [27].晚清官员的灰色收入[J]. 同舟共进 2014(12)
    • [28].“灰色收入”不能一删了之[J]. 政府法制 2010(13)
    • [29].灰色收入之辨[J]. 中国经济周刊 2010(35)
    • [30].浅谈“灰色收入”的特征[J]. 中国集体经济 2010(36)

    标签:;  ;  ;  ;  

    论我国灰色收入的界定、成因及其规范 ——对灰色收入的政治经济学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