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起搏与BNP、cTnI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心脏起搏与BNP、cTnI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论文摘要

目的:植入永久性抗缓慢型心律失常起搏器已成为目前临床上治疗缓慢型心律失常的重要选择,并且随着起搏器类型及性能的不断更新及术者手术技能的逐步提高,接受起搏器治疗的患者也日益增多。但同时有关由于植入起搏器而引起的对患者心功能的负面影响、心肌损伤等报道,人们对于应用不同起搏系统如生理性起搏与非生理性起搏、右室不同起搏部位、主动电极与被动电极后对患者心功能、心肌损伤的影响展开了深入的研究,以寻找更为合理的心脏起搏。而作为反映心功能及心肌损伤敏感的生化标记物BNP、cTnI日益受到重视。BNP被认为是评价植入永久性起搏器后血流动力学的敏感生化指标,是起搏器植入人群中心力衰竭的一项筛选工具。cTnI是反应心肌损伤可靠的标记物,有报道称植入永久性抗缓慢型心律失常起搏器后约1/3患者cTnI呈阳性(cTnI升高水平超过实验室诊断心肌梗死的标准)。由于心脏起搏时ECG失去了依据ST-T改变判断心肌缺血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因此当胸痛等心肌缺血症状发生在起搏器植入后早期时,cTnI对于ACS诊断的特异性及cTnI升高水平与心脏起搏之间的关系就显得尤为重要。本课题的目的是通过多次检测患者术前及术后不同时期的BNP、cTnI水平,来了解心脏起搏中不同起搏模式和部位、应用不同电极导线对患者心功能及心肌损伤的情况,探讨何种心脏起搏可使患者获益更大并进一步全面认识起搏器术后cTNI水平变化及阳性发生率,以对于起搏器术后出现胸痛的患者在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判断方面有更加全面、准确的认识。方法:2008年8月至2009年10月共收集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心内科行永久性抗缓慢型心律失常起搏器患者43例。其中男性25例,女性18例;年龄(66.30±1.39)岁。心律失常类型分别为病态窦房结综合征23例,Ⅲ度房室传导阻滞19例,Ⅱ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1例。按植入的起搏器类型分为双腔起搏器11例,单腔起搏器32例(右室心尖部起搏27例、右室流出道起搏5例)。入选43例患者中的40例按植入的电极导线类型分为被动电极者22例,主动电极者18例。用酶联免疫试剂盒分别测定43例安装永久性抗缓慢型心律失常起搏器患者术前、术后1日、1周、3个月、6个月的BNP水平。测定43例患者当中40例患者(术前排除ACS)术前、术后1日、术后1周的cTnI水平。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对BNP、cTnI的水平随时间的变化进行重复测量设计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P<O.05认为差异有显著意义。计数资料采用四格表卡方检验,P<O.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术前心功能Ⅰ或心功能正常的患者,术前及术后不同随访时期不同起搏情况下BNP水平无显著差异(P>O.05)。术前排除ACS诊断的40例患者,植入起搏器术前与术后1周的cTnI水平相比无差异(4.08±0.21ng/ml vs 3.81±0.22ng/ml,P=0.302>0.05);术后1天cTnI水平较术前升高(5.48±0.31ng/ml vs 4.08±0.21ng/ml,P<0.05)。进一步比较术后1天cTnI水平发现单腔、双腔起搏器之间未见统计学差异(5.95±1.40ng/ml vs 5.01±1.79ng/ml,P=0.140>0.05),但主动电极组术后1天的cTnI水平高于被动电极组(6.33±1.42ng/ml vs 4.36±1.45ng/ml,P<0.05)。40例植入起搏器的患者中有13例患者在术后1天时cTnI呈阳性,cTnI阳性率为32.5%。进一步比较起搏器术后1天时cTnI的阳性发生率,单、双腔之间未见统计学差异(26.67% vs 50.00%;χ2 = 1.861,P= 0.172>0.05);主动电极组与被动电极组之间未见统计学差异(44.44% vs 22.73%;χ2=2.128,P= 0.145>0.05)。结论:术前心功能Ⅰ级或心功能正常的患者在不同起搏的随访6个月期间BNP水平未见明显变化。起搏器植入术会对心肌造成损伤,这种损伤在应用主动电极组较被动电极组时更为明显,但在术后1周时cTnI均位于正常水平。而且,起搏器术后1天时cTnI阳性发生率在单、双腔起搏组及应用主动电极、被动电极组无统计学差异。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研究论文 心脏起搏与 BNP、cTnI 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附图
  • 附表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心脏起搏与 BNP、cTnI 的水平变化
  • 致谢
  • 个人简历
  • 相关论文文献

    • [1].心脏起搏装置植入相关编码分析[J]. 中国病案 2020(06)
    • [2].体外无创性心脏起搏在院前救治慢性心律失常的应用效果[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20(22)
    • [3].体外无创性心脏起搏在院前救治慢性心律失常的应用效果[J]. 中国医药科学 2020(18)
    • [4].体内外获取心脏起搏细胞的方法学探讨[J].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2017(04)
    • [5].体外无创性心脏起搏救治暴发性心肌炎成功1例[J]. 湖北医药学院学报 2017(04)
    • [6].体外无创心脏起搏在老年缓慢性心律失常病人中的应用与护理[J]. 全科护理 2016(13)
    • [7].无创-有创紧急序贯心脏起搏抢救心脏骤停患者155例护理分析[J]. 岭南急诊医学杂志 2013(04)
    • [8].《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稿约[J].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17(01)
    • [9].心脏起搏细胞的生成[J].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17(04)
    • [10].经皮体外无创性心脏起搏在基层医院的应用[J]. 心脑血管病防治 2013(01)
    • [11].儿童心脏起搏治疗进展[J]. 中华心脏与心律电子杂志 2015(02)
    • [12].急诊无创经皮体外心脏起搏技术在心脏骤停急救中的应用[J]. 山东医药 2014(22)
    • [13].心脏起搏的新观念:对传统心脏起搏部位的再认识[J].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 2012(03)
    • [14].无创心脏起搏院前转运的应用及护理[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2(22)
    • [15].朱思明:风定花犹落 鸟鸣山更幽——记中国心脏起搏事业的先驱朱思明教授[J]. 临床心电学杂志 2011(06)
    • [16].无创体外心脏起搏抢救心脏停搏患者的临床应用及护理[J]. 岭南急诊医学杂志 2008(05)
    • [17].无导线心脏起搏现状[J]. 临床荟萃 2020(06)
    • [18].前后位与侧位电极体外无创性心脏起搏应用价值的对比性研究[J]. 岭南急诊医学杂志 2020(04)
    • [19].氯离子通道在心脏起搏活动中的作用研究进展[J]. 科技资讯 2014(14)
    • [20].《心脏起搏与除颤》出版[J].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13(03)
    • [21].《临床实用心脏起搏技术》出版[J].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12(01)
    • [22].《心脏起搏与除颤》出版[J].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12(06)
    • [23].心脏起搏装置感染的处理与转归[J].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 2013(05)
    • [24].广东省中山市第五届“心脏起搏与电生理学术年会”胜利召开[J]. 江苏实用心电学杂志 2013(06)
    • [25].《临床实用心脏起搏技术》一书出版[J].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12(01)
    • [26].《临床实用心脏起搏技术》一书出版[J].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12(02)
    • [27].急诊心律失常中应用体外无创性心脏起搏的作用综合评价[J]. 中国现代医生 2014(09)
    • [28].经右颈内静脉与经左锁骨下静脉行紧急床旁心脏起搏的效果观察[J]. 海南医学 2013(09)
    • [29].体外无创心脏起搏在急症抢救中的应用与护理[J]. 天津护理 2016(01)
    • [30].超声洁治对心脏起搏系统影响的体外实验和临床观察[J]. 复旦学报(医学版) 2013(02)

    标签:;  ;  ;  ;  ;  

    心脏起搏与BNP、cTnI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