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课改下高中历史教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论新课改下高中历史教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陕西省丹凤中学726200

摘要:高中历史教学中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根据近几年对历史高考知识地分析,只停留在对史实把握的层面去应对高考那是远远不够的,历史科目学习必须上升到对史实的转化及理性加工的层面,这中间逻辑思维起到关键性作用。

关键词:高中历史思维能力培养

当今社会,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也就是说,学会方法,获得能力,远比掌握现成的、死的知识更重要。历史思维能力,是历史学科能力的核心。作为历史教师,必须把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作为教学工作的核心。

比起初中历史,高中历史则上了一个重要的台阶,学生如果还停留在简单的、机械式的史实记忆阶段显然是与高中学生能力培养的要求及目标不相符的。高中历史是在初中历史基础之上的重新建构,其建构过程就是对学生进行知识转化。

三个转化具体表现在:从感性知识到理性知识的转化、从显性知识到隐性知识的转化、从记忆知识到运用知识的转化,在这一过程中,逻辑思维能力发挥着桥梁和纽带作用。

一、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1.教师要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和敏感的洞察力,要通晓古今中外,博识天文地理,在穿越历史时空的隧道中挥洒自如,魅力四射,从而受到学生的敬仰和崇拜,使学生从内心深处爱上历史学科。

2.教师要用饱满的语言打动学生。我们可以纵观百家讲坛中的教授,其共同特点就是讲解生动、妙语连珠、善于设问,能够调起观众的胃口。作为高中历史老师平时就要注意锤炼自己的语言,善于用生动的文学、历史、科学故事、发人深省的警句、耐人寻味的典型事例去开阔学生的视野,打动学生的心灵。

3.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感受到学习历史的乐趣。可以通过举办小品表演、知识抢答竞赛、辩论会、探讨会等,把学生从枯燥的文字中解脱出来,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和体验学习历史的快乐。

二、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1.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

比如在阅读内容的重点把握方面,需要关注每个段落的段首和段尾,同时重点把握“重点词句”,加深对阅读材料的理解。

2.要想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需要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对于平时学习中遇到的困难,不能不做任何思考就请教老师和同学,而是要先通过自己的思考,运用自身所学的知识和思维能力,挖掘隐藏在问题背后的知识。面对自己实在无能为力的问题,再去向老师和同学请教,以加强印象,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3.培养学生古为今用的历史思维习惯。

例如:在讲授《和同为一家》时,导入可利用《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这首歌曲,指出歌词中“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这种和谐民族关系的表述在我国古代也曾经出现过,这样无形中拉近了古今距离,让学生明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共同缔造了我们伟大的祖国。民族团结是国家统一、繁荣昌盛的前提和保证。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也是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三、多角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1.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

一方面充分利用历史资料。教师可以运用与教材知识相关的历史资料,比如霸王别姬、烽火戏诸侯、蒋干盗书等,让学生学会运用课本知识来发散思维,学会将知识之间融会贯通,做到活学活用。

另一方面,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对于教材中的历史故事展开想象,由于大多数历史故事都缺乏影像资料,主要靠通过借助文字来进行考证,这时让学生运用历史知识展开想象,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2.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

在高中阶段,有些历史理论比较抽象,要让学生很好地理解这方面的知识还有一定的难度,这时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很有必要。比如:运用归类总结的方法,再联合一定的训练题对历史知识进行整合,让学生更加系统地掌握相关的历史知识,能有效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在新课程背景下,要培养学生的历史抽象思维能力,单靠教师的努力是不够的,还需要学生积极地配合教师的教学任务。学生要根据教师的引导有效地学习历史知识内容,加强历史知识的关联性,加强自身的思维敏捷性,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改变以往等、靠的惰性思维模式。

3、批判思维能力的培养。

首先,教师要以身作则,追求真理,剖析偏见,接受批评,保持开放、宽容的精神和理性建设的态度,敢说“我不知道、我可能错了”这样的话,要让学生敢去反驳你、反对你,敢于发表自己独立的见解,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可以质疑教材上的知识,也可以质疑教师所教的知识。当学生提出不同的理解时,教师要给予肯定和鼓励,并耐心倾听学生的见解,最后循循善诱地向学生讲解,从而形成一种师生之间讨论式的学习氛围。这样既有利于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又可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

其次,引导学生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待问题。

总之,学习历史使人明智,可知古通今,真正要让学生学好历史并非一件易事。在高中阶段,历史教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既是完成教学目标的需要,同时又是促进学生成长的需要,有助于学生“学会历史”,更有助于他们“会学历史”。

参考文献

[1]彭永俊试论高中历史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J].时代教育。

[2]张颖浅谈高中历史教学思维能力的培养[J].中学课程辅导。

[3]王迎春论高中历史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

标签:;  ;  ;  

论新课改下高中历史教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