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女英雄传》研究

《儿女英雄传》研究

论文摘要

《儿女英雄传》是清朝道光年间出现的一部长篇白话小说。它在小说史上,有着不可忽略的地位,其原因就在于这部小说确定了一种新型的武侠小说模式——儿女英雄小说。本文将研究范围集中在史料和小说类型两个方面:一、史料方面的研究。文康祖上及同辈多有官位显赫、功绩卓著者,查史书可得传,文康本人却查不到详细的史书证据,在生卒年和是否出任凤阳通判、荣昌知县这两个经历上还有一些疑问待进一步的研究。弥松颐于1980年在北京图书馆看到三十九回的《儿女英雄传》手抄本,基本能够确立文康的原创为五十三回。《儿女英雄传》中的人物形象引发出许多研究者对人物原型的索隐。本文将书中人物与史书中真人真事对照,发现这些说法大部分并不可靠。二、小说模式方面的研究。一是创作者的角度,创作者补偿心理、救世心理,旗族意识里的妇女观和当时的情理观使得文康塑造了儿女加英雄的完人形象,以求得幻想世界里的自我麻醉,《儿女英雄传》中的人物可以说是文康阐述天理人情观的符号。二是小说史角度,从大的方面看,将不同的小说类型进行杂糅,文康其实是有例可循,远远算不得第一人,从小的方面说,文康选择了武侠小说、才子佳人小说进行合并,并将之成型固定,是种创新。

论文目录

  • 详细摘要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作者考
  • 第一节、家族谱系
  • 第二节、文康生平
  • 第三节、文康的文学观
  • 第二章、版本、成书、源流考
  • 第一节、版本考
  • 第二节、成书考
  • 第三节、本事源流考
  • 第三章、儿女加英雄的小说模式
  • 第一节、《儿女英雄传》的类型归属
  • 第二节、儿女加英雄模式的历史渊源和主要特征
  • 第三节、儿女与英雄的合体——十三妹
  • 第四节、文康采用“儿女加英雄”模式的思想动因
  • 第四章、《儿女英雄传》的续书和仿作
  • 第一节、《儿女英雄传》的续书
  • 第二节、《儿女英雄传》的仿作
  • 结语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儿女英雄传》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