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强龙对低温体外循环后肺血管内皮功能、通透性与临床结果的影响及机制探讨

甲强龙对低温体外循环后肺血管内皮功能、通透性与临床结果的影响及机制探讨

论文题目: 甲强龙对低温体外循环后肺血管内皮功能、通透性与临床结果的影响及机制探讨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麻醉学

作者: 郭克芳

导师: 姜桢,王春生,胡克俭

关键词: 甲强龙,体外循环,内皮功能,通透性,肺损伤,液体平衡

文献来源: 复旦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第一部分:低温体外循环对肺血管内皮功能与通透性的影响及甲强龙的保护作用 目的 研究10mg/kg的甲强龙是否能有效抑制低温体外循环(CPB)诱发的炎症反应,并对肺血管内皮功能和通透性产生保护效应。方法 健康家犬15只,随机分为3组:A组不进行CPB,作为非体外对照组;B组麻醉后注射10ml生理盐水,常规全麻和中度低温CPB,主动脉阻断90min,停CPB后继续维持至主动脉开放90min;C组麻醉后静脉给予甲强龙10mg/kg,其余处理同B组。除了血流动力学和呼吸参数的监测;B、C组分别在手术前、主动脉开放前、开放后30min和90min四个时间点采动脉血,放免法测定血浆白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和白介素—10(IL-10)水平,ELISA法测定血浆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浓度,以及Hct、胶体渗透压和血糖水平;手术结束时,A、B、C三组均取右肺动脉段和完整左肺,肺动脉环固定于张力传感器,测定血管环内皮依赖性和非内皮依赖性扩张能力的变化;左肺进行机械通气和离体灌注,测量对液体的滤过系数。结果(1)主动脉开放后B组MPAP较术前升高,PVR有升高的趋势但与术前相比没有统计学意义;在主动脉开放30min和90min,C组的PVR较B组低(P<0.05);CO在体外循环后有所升高,B组与术前相比P<0.05,C组与术前相比P<0.01。(2)B、C两组P(A-a)DO2在主动脉开放后有所升高,至开放后90min与术前基础值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比较没有差异;氧合指数在体外后有所下降,在主动脉开放30min和90min,C组明显高于B组,组间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3)CPB前各细胞因子水平无统计学差异,CPB使各细胞因子产生增多,血浆水平明显升高(P<0.01);C组IL-1β、TNF-α、IL-6和IL-8升高幅度较小,与B组相比有明显差异,而IL-10水平明显高于B组。(4)主动脉开放后两组MMP-9和血糖的浓度均明显升高(与基础值相比P<0.01),至开放后90min仍无明显降低;C组MMP-9升高幅度小于B组,而血糖浓度高于B组,两组相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5)三组肺血管环对去甲肾上腺素的反应相似,Ach产生的最大舒张反应在CPB后的肺动脉环明显降低,只有A组的50%(P<0.01);术前注射10mg/kg甲强龙使Ach产生的最大舒张反应从31%升高到48%(P<0.01);各组动脉环对硝酸甘油产生的舒张反应相似,其Rmax和EC50在三组间无统计学差异。(6)计算液体过滤系数,三组分别为0.251±0.03、

论文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第一部分 低温体外循环对肺血管内皮功能与通透性的影响及甲强龙的保护作用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第二部分 甲强龙对低温体外循环后液体平衡及临床结果的影响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全文总结

创新点

参考文献

致谢

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附录

发布时间: 2005-09-19

参考文献

  • [1].甲强龙、电针华佗夹脊穴联合大鼠羊膜上皮细胞移植治疗大鼠脊髓损伤的研究[D]. 李一帆.吉林大学2010
  • [2].血管化聚-DL-乳酸/纳米羟基磷灰石复合多孔支架修复兔股骨头坏死的实验研究[D]. 雷鸣.华中科技大学2010

相关论文

  • [1].地塞米松减轻体外循环后系统性炎性反应与Toll样受体2、4信号转导通路的关系[D]. 张德林.复旦大学2004
  • [2].外源性刺激诱导血管内皮细胞F-actin骨架蛋白重构和内皮通透性增高的分子机制研究[D]. 于海波.第四军医大学2005
  • [3].洗涤红细胞保护液肺动脉灌注对肺保护作用的实验及临床研究[D]. 宋毅.山东大学2004
  • [4].GM1和甲基强的松龙对体外循环术后脑损伤保护作用的基础与临床研究[D]. 张供.山东大学2004
  • [5].基质金属蛋白酶-9与体外循环肺损伤的研究[D]. 申翼.第二军医大学2005
  • [6].异氟醚和异丙酚后处理对内毒素血症大鼠肺泡毛细血管屏障功能影响的实验研究[D]. 张鸿.复旦大学2005
  • [7].体外循环瓣膜置换术后ALI/ARDS的临床研究[D]. 陈柏成.第三军医大学2005
  • [8].液体通气技术治疗体外循环术后肺损伤的实验研究[D]. 姜力骏.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6
  • [9].体外循环期间低温保护液肺动脉灌注对肺保护作用的实验与临床研究[D]. 王强.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0
  • [10].体外循环持续肺动脉灌注含川芎嗪氧合血对肺保护作用的临床研究[D]. 于湘友.新疆医科大学2006

标签:;  ;  ;  ;  ;  ;  

甲强龙对低温体外循环后肺血管内皮功能、通透性与临床结果的影响及机制探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