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Hübner)化学感受基础的研究

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Hübner)化学感受基础的研究

论文摘要

80年代中后期以来,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Hübner)在我国逐渐成为一种危害农作物,特别是多种蔬菜的重要害虫,经常暴发成灾,给农业生产造成严重损失。由于我国农业生产长期形成的用药习惯,造成甜菜夜蛾对化学防治的抗性上升较快,防治十分困难。因此,运用化学生态学原理,探索研究甜菜夜蛾化学感受机制,阐明甜菜夜蛾与寄主植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对于甜菜夜蛾的可持续控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学位论文基于昆虫化学生态学的理论与方法,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触角电位仪、PCR等技术和方法,在改进甜菜夜蛾室内饲养方法的基础上,系统研究了甜菜夜蛾成虫头部的化学感器的主要形态、特征、数量和分布,成虫生物学习性以及幼虫头部化学感器;进一步从化学感受的分子基础研究了甜菜夜蛾触角气味结合蛋白;运用触角电位技术研究了甜菜夜蛾的化学感受的电生理反应,并对甜菜夜蛾化学感受的机理进行了探讨,通过研究获得了以下主要结果。1.首先改进了甜菜夜蛾的室内饲养技术,对甜菜夜蛾蛹的保存技术及定量饲养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在冰箱冷藏室(4℃)条件下甜菜夜蛾的蛹基本上不能有效保存;而在人工气候箱内16℃条件下,甜菜夜蛾的蛹可以较好地保,羽化率达到49.81%,虽然与未处理的蛹羽化率差异显著,但对成虫的生殖力无显著的影响,可以满足后续研究的需求。饲养空间对甜菜夜蛾种群动态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生存空间对甜菜夜蛾种群增长有明显的影响。生存空间在一定范围内的变化直接影响着甜菜夜蛾的种群增长。采用一次性塑料杯室内饲养甜菜夜蛾时,在每杯饲养15头的密度下种群具有较高的繁殖指数,但考虑到在饲养过程中发现高龄幼虫有自残现象,因此提出每杯饲养以10头为宜。2.在室内观察了甜菜夜蛾化蛹、羽化、求偶、交配、产卵等的日节律及时辰节律。结果表明,甜菜夜蛾化蛹的性比和羽化的性比均接近1:1;甜菜夜蛾羽化具有明显的昼夜节律,其中晚上00:00-8:00羽化率最高,达到总羽化数量的一半以上,且和其它时间段差异显著,而且羽化集中在蛹期第4-8d(占95%左右),时间上雄蛹有滞后现象;甜菜夜蛾成虫交配具有显著昼夜节律,交配主要发生在02:00-07:00时之间,发生的概率超过85%;单次交配持续时间40-100min的发生率为70.44%;甜菜夜蛾产卵集中在夜晚,其中00:00-5:00所产卵量占总产卵数的65.46%,该段时间是甜菜夜蛾集中产卵时段。3.通过扫描电镜观察了甜菜夜蛾成虫触角及头部感器。结果表明,甜菜夜蛾雌虫触角显著长于雄虫,但鞭节数却显著少于雄虫,说明雄虫鞭节较为粗短;在触角表面共观察到8种感器,分别是毛形感器、刺形感器、锥形感器、腔锥形感器、耳形感器、鳞形感器、柱锥形感器和花形感器。其中毛形感器数量最多,花形感器最少;在喙及下唇须上共观察到3种感器,分别是刺形感器、锥形感器和花形感器。4.甜菜夜蛾幼虫头部感器扫描电镜的观察结果表明,幼虫头部感器较为丰富,其头部毛序即为一种刺形感器。相对于成虫触角,幼虫触角感器无论是种类、还是数量要少于成虫,幼虫触角上仅有1个栓状感器、5个锥状感器及2根毛形感器。幼虫口器跗肢下颚须上有8个丹锥感受器,排列为3-2-3;外颚叶有2个较大栓锥形感器及1个丹锥感受器;负须节有4根毛形感器。下唇须有栓锥形感受器和锥形感受器各1个。5.采用RT-PCR等克隆技术,通过提取甜菜夜蛾成虫触角总RNA,根据鳞翅目气味结合蛋白记忆序列设计引物,克隆获得了甜菜夜蛾PBP1和PBP2的基因序列。并以此推导出其氨基酸序列,并进行了序列比对。结果表明,甜菜夜蛾PBP1的cDNA具有一个492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164个氨基酸,前23个氨基酸残基具有真核生物分泌蛋白信号肽的典型特征。甜菜夜蛾PBP1前体和成熟蛋白分别包括164个氨基酸残基和141个氨基酸残基,预测的分子量分别为18.9kD和16.4kD,预测的等电点分别为5.56和5.27。甜菜夜蛾PBP2序的cDNA具有一个510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170个氨基酸,前27个氨基酸残基具有真核生物分泌蛋白信号肽的典型特征。甜菜夜蛾PBP2前体和成熟蛋白分别包括170个氨基酸残基和143个氨基酸残基,预测的分子量分别为18.9kD和16.1kD,预测的等电点分别为5.6和4.98。PBP1和PBP2蛋白均具有真核生物信息素结合肽的共同特征,序列中含有6个半胱氨酸位点,形成两个二硫键。最后通过构建系统发育树分析了其同源性。6.利用触角电位(EAG)电生理技术测定了甜菜夜蛾对植物挥发性气味物质的电生理反应。结果表明,甜菜夜峨对葱的6种气味物质有不同程度的EAG峰值,雄蛾较雌蛾反应强烈,雌蛾引发触角电位的反应强度依次为:甲基丙基二硫醚>二烯丙基二硫醚>二丙基二硫醚>2-甲基-2-戊烯醛>2-十三酮>2-十一酮;雄蛾引发触角电位的反应强度依次为:2-甲基-2-戊烯醛>二烯丙基二硫醚>二丙基二硫醚>甲基丙基二硫醚>2-十一酮>2-十三酮,且雌雄蛾间差异较大。总体来看,本学位论文首次从昆虫生理学、分子生物学、电生理学等方面较为全面地研究了甜菜夜蛾的化学感受机理,这不仅丰富和发展了昆虫化学生态学研究内容,为阐明害虫行为反应的本质做了有益探讨,而且对于农业害虫的可持续治理具有指导意义。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第1章 文献综述
  • 1.1 昆虫化学感器研究进展
  • 1.1.1 感器的常用研究方法
  • 1.1.2 感器的分类
  • 1.1.3 触角感器形态方面的研究进展
  • 1.1.4 触角感器功能研究进展
  • 1.1.5 鳞翅目幼虫味觉感器的分布特征及生物学功能
  • 1.2 植物挥发性物质研究进展
  • 1.2.1 影响植物挥发性物质的因素
  • 1.2.2 植物释放的挥发性物质
  • 1.2.3 植物挥发性次生物质对昆虫行为的调控
  • 1.2.4 植物挥发性次生物质与昆虫行为调控的研究方法
  • 1.2.5 植物挥发性次生物质的活性测定
  • 1.3 昆虫气味结合蛋白研究进展
  • 1.3.1 气味结合蛋白的种类
  • 1.3.2 OBP在昆虫体内的分布
  • 1.3.3 气味分子的化学结构及特征
  • 1.3.4 气味分子的感受机制
  • 1.3.5 气味结合蛋白的表达
  • 1.3.6 气味结合蛋白的生理功能
  • 1.3.7 昆虫气味结合蛋白与气味分子的结合与释放机制
  • 1.3.8 昆虫气味结合蛋白的进化
  • 1.3.9 OBP的研究方法
  • 1.4 甜菜夜蛾研究进展
  • 1.4.1 甜菜夜蛾演变发生历史
  • 1.4.2 甜菜夜蛾形态学及其基本生物生态学特性
  • 1.4.3 甜菜夜蛾人工饲养研究进展
  • 1.4.4 甜菜夜蛾综合治理进展
  • 第2章 引言
  • 2.1 论文选题背景
  • 2.1.1 甜菜夜蛾为害日趋严重
  • 2.1.2 甜菜夜蛾治理面临困境
  • 2.1.3 甜菜夜蛾研究具有较好基础
  • 2.1.4 科学发展为综合治理甜菜夜蛾提供了新的可能
  • 2.2 论文研究内容和目标
  • 第二部分 甜菜夜蛾人工饲养技术改进
  • 第3章 甜菜夜蛾蛹保存技术研究
  • 3.1 材料及方法
  • 3.1.1 供试昆虫
  • 3.1.2 实验设计
  • 3.2 结果与分析
  • 3.2.1 羽化率观察
  • 3.2.2 不同条件下生殖力比较
  • 3.3 结论与讨论
  • 第4章 饲养空间对甜菜夜蛾生长发育的影响
  • 4.1 材料和方法
  • 4.1.1 供试昆虫
  • 4.1.2 方法
  • 4.2 结果与分析
  • 4.2.1 不同生存空间对甜菜夜蛾生长发育和繁殖力的影响
  • 4.3 结论与讨论
  • 第三部份 甜菜夜蛾感受机制的生理基础
  • 第5章 甜菜夜蛾成虫生物节律研究
  • 5.1 材料与方法
  • 5.1.1 供试虫源及饲养方法
  • 5.1.2 观察方法
  • 5.1.3 统计分析
  • 5.2 结果与分析
  • 5.2.1 甜菜夜蛾性比
  • 5.2.2 羽化规律
  • 5.2.3 甜菜夜蛾交配行为观察
  • 5.2.4 甜菜夜蛾生殖规律观察
  • 5.3 结论与讨论
  • 第6章 甜菜夜蛾成虫头部感器研究
  • 6.1 实验材料
  • 6.1.1 供试昆虫
  • 6.1.2 主要仪器
  • 6.1.3 主要试剂
  • 6.2 实验方法
  • 6.2.1 虫体的选取和清洗
  • 6.2.2 样本制备方法
  • 6.2.3 离子镀膜
  • 6.2.4 扫描电镜观察
  • 6.2.5 鉴别和形态描述标准
  • 6.2.6 图片处理及测量
  • 6.3 结果与分析
  • 6.3.1 甜菜夜蛾头部特征
  • 6.3.2 触角
  • 6.3.3 口器、复眼上感器种类、形态结构和分布
  • 6.4 结论与讨论
  • 第7章 甜菜夜蛾幼虫头部感器观察
  • 7.1 材料与方法
  • 7.1.1 材料
  • 7.1.2 扫描电镜观察标本的制备方法
  • 7.1.3 镀膜和观察:
  • 7.1.4 鉴别和形态描述标准:
  • 7.1.5 图片处理及测量:
  • 7.2 结果与分析
  • 7.2.1 头部特征
  • 7.2.2 头部毛序
  • 7.2.3 头部化学感器
  • 7.2.4 胸足上的化学感器
  • 7.3 讨论与结论
  • 第四部分 甜菜夜蛾化学感受的分子基础
  • 第8章 甜菜夜蛾气味结合蛋白PBP1及PBP2cDNA的克隆
  • 8.1 材料与方法
  • 8.1.1 供试昆虫及饲养条件
  • 8.1.2 主要使用试剂
  • 8.1.3 主要使用仪器
  • 8.1.4 常用储备液及培养基的制备
  • 8.1.5 总RNA提取
  • 8.1.6 cDNA第一链的合成
  • 8.1.7 目的片段的克隆和测序
  • 8.2 结果与分析
  • 8.2.1 甜菜夜蛾RNA的提取
  • 8.2.2 甜菜夜蛾PBP1、PBP2 cDNA的扩增
  • 8.2.3 序列分析
  • 8.2.4 甜菜夜蛾PBP1与PBP2的系统发育分析
  • 8.3 讨论
  • 第五部分 甜菜夜蛾感受机制的生物学测定
  • 第9章 甜菜夜蛾成虫对植物挥发性物质的EAG反应
  • 9.1 材料与方法
  • 9.1.1 材料
  • 9.1.2 方法
  • 9.1.3 数据处理
  • 9.2 结果与分析
  • 9.2.1 甜菜夜蛾对葱挥发性气味物质的触角电位反应一般特征
  • 9.2.2 甜菜夜蛾对葱6种挥发物的触角电位反应
  • 9.3 讨论
  • 第六部分 结论与展望
  • 第10章 主要结论与展望
  • 10.1 主要结论
  • 10.2 展望
  •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致谢
  • 附件 1.攻读博士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 附件 2.攻读博士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Hübner)化学感受基础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