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舫济研究

卜舫济研究

论文摘要

卜舫济(1864~1947年)是美国基督教新教团体圣公会传教士,于1886来华,1888年充任圣约翰书院校长,在他的积极努力下,该院发展成为中国最著名的教会学校——圣约翰大学,也培养了诸如施肇基、顾维钧、宋子文等一大批中国近现代史上的知名人物。作为西方基督教文化的传播者和中美文化交流史上的重要代表人物,他在中国生活的55年中,在教育等领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也与中国本土文化发生了碰撞与冲突。对他的研究具有重要学术意义和现实意义,其学术意义在于严格说来对其研究仍是一个空白;其现实意义是如今全球化时代,各种文化间的交流和碰撞越加频繁,对其研究能为现实提供启示和有益的经验教训。本文分为七章,笔者将以卜舫济的生平为主线,考察其在中国进行教会教育的时代背景,分析其活动的深层思想动机。论文采用专题的形式,纵向与横向的叙述相结合的方法,试图从不同的侧面勾勒出这位来华传教士的形象。第一章叙述了卜舫济的成长经历以及在华55年的主要活动。以圣约翰在卜舫济担任校长期间发生的变化为主线,全面反映了卜舫济在圣约翰的作为。第二章探讨卜舫济与“圣约翰模式”。首次对圣约翰模式的特征、内涵作了全面概述,指出卜舫济按照其母校哥伦比亚方式建设圣约翰,全面移植美国高等教育的理念和管理模式,从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办学模式——“圣约翰模式”,并对该模式的影响以及卜舫济的作用作了分析。第三章阐述卜舫济的教育理念。主要围绕“为何要办教育?”、“怎样办教育?”、“办什么样的教育?”三个层面,首次全面系统梳理和分析了卜舫济的教育思想。第四章探讨卜舫济和中华基督教教育会与上海公共租界教育的关系。首次系统梳理了卜舫济与中华基督教教育会和上海公共租界教育之间的关系和历史,并对其在其中所发挥的作用和扮演的角色作了分析。第五章讨论卜舫济与圣约翰“六·三”事件与“立案”问题。作为圣约翰大学的校长,卜舫济在其中扮演了何种角色、起了什么作用?围绕这些主题,本章全面、系统回顾了整个历史演进过程,揭示了卜舫济的心路历程。第六章分析卜舫济的中国观。第一次较为系统地梳理了卜舫济中国观的主要内容,涉及政治、教育、社会、文化等诸方面,并分析了其特点、得失与实质。第七章对卜舫济进行了评价。卜舫济到底是什么样的人?笔者认为,他是教会教育家、神学家、宗教哲学家、历史学家、社会活动家。与此同时,他还是一位“卡理斯玛”式的人物、西方文化中心论者,并拥有浓浓的“中国情结”。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章 卜舫济来华与主要活动
  • 第一节 卜舫济出生和求学经历
  • 一、卜舫济出生
  • 二、卜舫济求学经历
  • 第二节 卜舫济来华
  • 一、与中国结缘
  • 二、出任圣约翰书院校长
  • 第三节 卜舫济在华主要活动概况
  • 一、卜舫济在华事业的开创期(1888-1912)
  • 二、卜舫济在华事业的成熟期(1912-1919)
  • 三、卜舫济在华教育理念的调整与完善及其实践(1920-1941)
  • 第二章 卜舫济与“圣约翰模式”
  • 第一节 卜舫济与“圣约翰模式”的形成
  • 一、卜舫济解决了圣约翰发展方向问题
  • 二、卜舫济提升办学层次为“圣约翰模式”的形成创造了条件
  • 三、卜舫济为“圣约翰模式”的形成奠定了坚实基础
  • 第二节 卜舫济主导下“圣约翰模式”的特色
  • 一、推崇“英文”教学,形成独树一帜的“英文”教学模式
  • 二、在学生来源上注重发展自己的“预科”教育或附属中学制
  • 三、在办学思路上走书院、大学、大学院逐步拓展的道路
  • 四、在学生教育和管理上倡导“德、智、体”三育和谐发展的理念
  • 五、全面和美国教育接轨,移植美国学校制度
  • 六、积极发展多元化的社会支持体系
  • 七、创设同学会,强化圣约翰学生与母校的联系
  • 八、宽进严出,管理严格,奖优汰劣,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 第三节 卜舫济主导下圣约翰的宗教教育
  • 一、奉行“宗教第一、教育第二”的办学方针
  • 二、坚持走宗教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的道路
  • 第四节 卜舫济主导的“圣约翰模式”的评价问题
  • 一、卜舫济主导的“圣约翰模式”的终结
  • 二、卜舫济主导的“圣约翰模式”的评价
  • 结语
  • 第三章 卜舫济的教育理念
  • 第一节 为什么要办教育
  • 一、卜舫济基督教教育思想的产生
  • 二、学校是基督教传播的工具
  • 三、强调教育在中国的重要性和价值
  • 第二节 办什么样的教育
  • 一、圣约翰的办学目标
  • 二、课程设置与教学方法
  • 三、学生观与圣约翰精神
  • 第三节 如何办教育
  • 一、关于教育本质的认识
  • 二、关于政府与教育之关系
  • 三、关于教师队伍建设与学校管理
  • 结语:卜舫济教育理念与实践对近代中国教育的影响
  • 第四章 卜舫济和中华基督教教育会与上海公共租界教育
  • 第一节 卜舫济与中华基督教教育会
  • 一、卜舫济与中华基督教教育会关系渊源
  • 二、卜舫济与中华基督教教育会关系的发展
  • 三、卜舫济对中华基督教教育会的贡献
  • 第二节 卜舫济与上海公共租界教育
  • 一、公共租界的学校教育
  • 二、卜舫济和华童公学的建立与发展
  • 三、卜舫济与公共租界教育管理与教育政策
  • 结语
  • 第五章 卜舫济与圣约翰“六·三”事件与“立案”问题
  • 第一节 卜舫济与圣约翰“六·三”事件
  • 一、“五卅”运动与圣约翰“六·三”事件
  • 二、“六·三”事件的经过
  • 三、卜舫济与“六·三”事件的关系及其善后
  • 四、“六·三”事件对卜舫济与圣约翰大学的影响
  • 第二节 卜舫济与圣约翰“立案”问题
  • 一、圣约翰“立案”问题的由来
  • 二、卜舫济与圣约翰“立案”发展的几个阶段
  • 三、卜舫济与圣约翰“立案”的关系
  • 结语
  • 第六章 卜舫济的中国观
  • 第一节 卜舫济的中国政治观
  • 一、晚清时期卜舫济的中国政治观
  • 二、北洋政府时期卜舫济的中国政治观
  • 三、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卜舫济的中国政治观
  • 四、卜舫济政治观之认识
  • 第二节 卜舫济的其他中国观
  • 一、卜舫济的中国文化观
  • 二、卜舫济的中国社会观
  • 三、卜舫济的教育观
  • 结语:卜舫济中国观的特点和评价
  • 第七章 卜舫济之定位与评价
  • 第一节 卜舫济之定位
  • 一、卜舫济定位的背景
  • 二、卜舫济之定位
  • 第二节 卜舫济评价的一些问题
  • 一、涉及的理论分析方法
  • 二、走近卜舫济
  • 附录1:主要参考文献
  • 附录2:卜舫济活动大事年表
  • 后记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相关论文文献

    • [1].色彩的反射:圣约翰教堂大型色彩感知装置[J]. 流行色 2016(08)
    • [2].圣诞节杂感[J]. 语文世界(中学生之窗) 2009(12)
    • [3].生不如死——节选自库尔特·冯尼格特于1982年5月23日在纽约圣约翰教堂的演说[J]. 才智 2011(03)
    • [4].山东临沂市兰山路天主教堂[J]. 中国宗教 2013(12)
    • [5].库尔特·冯尼格特纽约圣约翰教堂演说的语篇分析[J].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2011(05)
    • [6].用彩色镜面打造的神秘幻境[J]. 公共艺术 2016(04)
    • [7].Tag 9大关键词 让你爱上土耳其[J]. 东方企业家 2015(01)
    • [8].大型色彩感知装置[J]. 工业设计 2017(06)
    • [9].双标美国堕入至暗时刻[J]. 新民周刊 2020(20)

    标签:;  ;  ;  

    卜舫济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