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裂实验论文-高祥森,张明明,朱琳,范翔宇,张千贵

断裂实验论文-高祥森,张明明,朱琳,范翔宇,张千贵

导读:本文包含了断裂实验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页岩,断裂韧性,物理力学参数,预测模型

断裂实验论文文献综述

高祥森,张明明,朱琳,范翔宇,张千贵[1](2019)在《页岩断裂韧性实验分析及预测模型建立》一文中研究指出鉴于岩石断裂韧性直接测试的复杂性及无法获得储层断裂韧性连续剖面,采用国际岩石力学协会推荐的CCNBD标准试件开展了页岩断裂韧性及密度、声波时差、抗拉强度、硬度等一系列实验,对页岩I型断裂韧性与其他物理力学参数相关性进行研究,并采用逐步回归方法建立了页岩I型断裂韧性线性多元预测模型。研究结果表明,页岩I型断裂韧性与声波时差成反比,与抗拉强度、硬度成正比,与抗拉强度相关性最高、与密度相关性最低;采用逐步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建立了页岩I型断裂韧性线性多元预测模型,预测模型计算结果与实测数据较为吻合,可用于储层岩石断裂韧性连续剖面计算。本文研究结果对于现场预测页岩断裂韧性有较好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中国海上油气》期刊2019年05期)

朱后禹,匙玉华,赵联明,徐静,郭文跃[2](2019)在《哌啶在MoP表面C—N键断裂反应实验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设计了哌啶在Mo P表面C—N键断裂反应机理实验,给出了哌啶在MoP(001)表面加氢脱氮反应中的C—N键断裂机理。哌啶在MoP(001)上存在4种稳定的吸附构型,均通过N—Mo键吸附在Mo原子顶位且吸附较弱,C—N键并未受到活化作用。哌啶E1消去过程(质子化+C—N键断裂)包含的反应能垒均比哌啶C—N键直接断裂能垒小很多,因此哌啶是通过E1消去反应而发生C—N键断裂的。该实验以超算中心为平台,使用Materials Studio软件开展密度泛函理论计算,可为材料计算类实验的开展提供思路和经验。(本文来源于《实验室研究与探索》期刊2019年09期)

周志鹏,王志勇[3](2019)在《基于动态叁点弯曲实验的Zr_(41.2)Ti_(13.8)Cu_(12.5)Ni_(10)Be_(22.5)大块金属玻璃断裂行为》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改进的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实验,研究了金属玻璃分别在预刻Ⅰ/Ⅲ缺口和Ⅰ型缺口条件下断裂行为的差异性。发现在冲击载荷下,Zr_(41.2)Ti_(13.8)Cu_(12.5)Ni_(10)Be_(22.5)试样发生Ⅰ/Ⅲ型断裂的起裂时间相对于Ⅰ型断裂明显被延迟;并且Ⅰ/Ⅲ型断裂的卸载过程明显被延阻。Zr_(41.2)Ti_(13.8)Cu_(12.5)Ni_(10)Be_(22.5)试样所承受的峰值载荷呈现出随着冲击速度增加而增大的趋势;当冲击速度相近时,试样发生Ⅰ/Ⅲ型断裂比发生Ⅰ型断裂承受了更大的峰值载荷。通过对试样电镜扫描图的分析,从形貌学和剪切带形成机理角度对实验结果进行了解释。(本文来源于《科学技术与工程》期刊2019年23期)

禹富有,董新龙,俞鑫炉,付应乾[4](2019)在《不同填塞装药下金属柱壳断裂特性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讨爆炸载荷特征对金属柱壳断裂过程的影响,设计不同厚度药柱填塞的TA2钛合金柱壳进行爆炸实验。金属柱壳爆炸膨胀碎裂后,对回收碎片进行微观破坏分析。结果显示:实心填塞装药时,TA2柱壳近内壁区域产生45°或135°分布的绝热剪切带,裂纹沿剪切带扩展导致剪切型断裂; 1. 9 mm厚空心药柱时,柱壳仍呈剪切断裂模式,但裂纹首先在柱壳厚度中部产生并向内外表面发展;随空心药柱厚度减薄至1. 2 mm,柱壳厚度中部的损伤带更宽且发生层裂。分析认为,柱壳爆炸膨胀断裂模式及其机制不仅与爆炸压力相关,还与载荷脉宽与柱壳壁厚的比值相关,是一个涉及冲击波沿厚度传播及相互作用多物理破坏机制竞争的过程。(本文来源于《兵工学报》期刊2019年07期)

李玮,孟凡海,凌鑫,李思琪,陈子贺[5](2019)在《基于离散元的岩石单轴压缩实验模拟及断裂特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20 t级单轴实验机对大庆叁肇地区深层岩石进行单轴压缩实验。基于室内实验力学得到岩石物理参数及单轴压缩所能测出的接触参数,通过离散元软件虚拟参数标定得到与室内实验相似力学性质的模拟岩石试样,并通过离散元软件EDEM对该岩石试样进行单轴压缩实验模拟,得到应力-应变曲线,通过对应力-应变曲线得到阶段性的破坏过程,研究了在单轴应力条件下岩石破坏的阶段性形态及微观的力链断裂特征及不同时刻黏结键数目与时间的关系。研究表明,在单轴压缩过程中脆性岩石没有较大的变形,力链断裂的方式为直接断裂,没有发生很大的形变。产生这种破坏的原因可能是岩石中裂隙的发生和发展的结果。(本文来源于《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浦磊鑫[6](2019)在《粘接接头强度实验断裂应力计算方法改进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复合材料等轻量化材料在车身上应用的日趋广泛,粘接技术以其应力分布均匀,质量轻,强度高等优势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但是由于对粘接接头力学性能认识的不充分,使得粘接剂在许多关键结构中的应用受到了限制。粘接接头作为粘接结构承载的薄弱环节,能否实现对其强度的准确认识是利用轻质材料实现车身轻量化的关键。目前,粘接接头的强度主要是通过粘接试件的实验获取。在粘接实验中,主要得到断裂载荷和断裂应力两个参数,其中,断裂载荷可通过粘接实验直接获取,而断裂应力通常是利用断裂载荷除以粘接面积得到的名义应力表示。但是,利用名义应力表示粘接试件的断裂应力,存在两个问题:一是名义应力的计算需要满足粘接面上均匀承载的前提,而在实际的粘接试件中,由于粘接剂与基材之间相对刚度的差异,导致胶层上应力分布存在不均匀的现象,进而使得名义应力不能真实的反映粘接试件的实际断裂应力;二是通过粘接实验只能获得试件沿加载方向的一个应力,而在实际的胶层中存在正、剪共六个应力分量,名义应力代表的这一个应力分量可能不是引起粘接试件断裂失效的主要原因。因此,不能简单的利用名义应力描述粘接试件的断裂应力。本文主要针对现有粘接实验方法中存在的问题,选取Sikaflex-265/铝合金对接试件为主要研究对象,采用实验与仿真相结合的方法,对胶层的应力状态进行分析,旨在提高粘接实验方法的准确性,获得更加准确的断裂应力值。针对名义应力分布不均匀的问题,一方面对粘接试件的结构形式进行优化设计,通过改善胶层应力分布状态,提高了名义应力对粘接试件断裂应力表述的准确性。发现当胶层边界采取内凹的设计形式时,不仅可以提高各项应力分布的均匀性,同时也提高了各项应力的平均值;而当胶层边界采取外凸的设计方式时,可以减少胶层内部的应力分量,使得应力成分更加单纯;另一方面采用仿真应力的面积加权平均值取代名义应力表示粘接试件的断裂应力,消除了胶层应力分布不均导致名义应力不能准确计算粘接试件断裂应力的问题,进一步提高了粘接实验方法的准确性,同时运用面积加权的计算方法也可以有效的消除网格尺寸划分不同造成的结果误差。针对胶层内部应力成分不单一的问题,考虑引入等效应力计算粘接试件的断裂应力,对粘接实验方法进行改进,并针对胶层厚度对粘接试件断裂应力的影响进行研究。不仅解决了现有实验方法在复杂应力状态下,不能真实反映粘接试件断裂应力的问题,同时证实了由于对粘接试件断裂应力计算方法运用的不合理,导致传统上一直认为粘接试件的断裂应力会随着粘接厚度的增加而降低的理论是不准确的。利用本文改进的实验方法可以发现,在粘接实验中,虽然不同厚度的粘接试件得到的断裂载荷不同,但是粘接厚度并没有引起粘接试件断裂应力的变化。粘接厚度只是改变了胶层内部应力的分布状态,使得粘接厚度大的试件在多个应力分量的共同作用下,其等效应力更接近于粘接试件的断裂极限,因此更容易发生破坏。此外,通过将等效应力通过子程序嵌入到ABAQUS软件中进行计算,发现对于不同厚度的粘接试件,仿真分析得到的失效载荷与实验得到的断裂载荷平均误差在10%以内,且仿真得到的单元失效位置与实验现象吻合度较高,验证了本文提出的粘接接头强度实验断裂应力计算方法改进的合理性。(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9-06-01)

孙肖,胡秋媛,杨建磊,李萧,魏真真[7](2019)在《黄岛地区北西向断裂特征及构造物理模拟实验》一文中研究指出选取黄岛地区北西向断裂为研究对象,通过区域野外地质踏勘系统研究了区内北西向断裂特征,并对典型断裂建立了地质模型。在此基础上,基于相似性原理,首次在研究区运用构造物理模拟实验方法对晚侏罗世-早始新世北西向断裂的发育演化进行反演恢复,取得了与实际地质情况较高的吻合度,为其形成机制研究提供了有力的实际变形支持。构造物理模拟结果显示,黄岛地区北西向断裂的发育演化经历了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早期、早白垩世中晚期-晚白垩世和古新世-早始新世3个阶段,构造应力场强度经历了较强—强—弱的演化过程。其中,早白垩世中晚期-晚白垩世是研究区大规模北东-南西向伸展的时期,北西向断裂多形成于此阶段。形成机制上,黄岛地区北西向断裂与晚侏罗世以来中国东部构造应力场的发展演化存在密切的成生关系,其动力来源主要受控于太平洋板块俯冲及郯庐断裂带、沧东-兰聊断裂带的走滑活动等关键因素。(本文来源于《科学技术与工程》期刊2019年13期)

王佳斌[8](2019)在《高应变率下金属材料动态断裂韧性的数值模拟分析及其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金属材料因自身具有高强度、高硬度、良好的塑性和较好的冲击韧性等众多优良机械特性,在航空航天、武器装备、交通运输和机械加工成形等军事和民用领域的应用中扮演着无可代替的角色。但现今科学技术发展迅速,金属构件自身的结构越来越复杂,精度要求越来越高,使用环境也越来越苛刻恶劣,因此在服役期间不可避免要承受冲击载荷作用。尤其是在航空航天领域中,航空发动机的涡轮叶片和涡轮盘通常工作在高温高压的环境中还时常承受冲击载荷作用,冲击载荷的作用会使材料处在一个高应变率下,而在高应变率下金属构件极易发生精度受损、失效甚至发生断裂,结构断裂对机械构件来说是灾难性的。而动态断裂韧性是评价金属材料断裂性能的重要标准。因此,研究高应变率下金属材料的动态断裂韧性具有十分重要的工程意义。本文选用GH4169镍基合金这种在制造航空发动机涡轮叶片和涡轮盘应用最为广泛的材料为研究对象,采用实验-数值法研究在高应变率下金属材料的动态断裂韧性。本文主要研究内容有:(1)基于本文所使用的改进式Hopkinson压杆设备进行一维应力波整形技术的研究,为了抑制应力波在入射杆中传播的几何弥散,得到光滑的入射波和反射波信号,保证测点处应变与加载点实际应变的一致性,在入射杆加载端粘贴整形器,找到了更加适合本实验使用的整形器尺寸。(2)利用改进式Hopkinson压杆对GH4169镍基合金叁点弯曲试样进行了冲击实验,得到了载荷时程曲线和试样的起裂时间,为之后的数值计算材料的动态断裂韧性提供必要的建模数据和边界条件;采用高速摄像机对叁点弯曲试样的断裂过程进行了全程跟踪拍摄,并利用图像处理软件分析断裂过程中的应变云图,获得了更加准确合理的贴片方式。(3)为了给数值模拟提供材料在高应变率下的本构,根据冲击动力学知识在利用数值法对冲击实验进行模拟时,试样的材料本构需要畸变率和容变率共同描述。本文利用分离式Hopkinson压杆(SHPB)分别对GH4169镍基合金进行了不同高应变率下的压缩实验,获得不同应变率下的应力-应变曲线,后利用MATLAB软件拟合出GH4169镍基合金的Johnson-Cook本构模型,为数值模拟提供材料的畸变律;利用分子动力学(MD)采用MSST计算出GH4169镍基合金的Grüneisen状态方程,为数值模拟提供材料的容变律。(4)利用ANSYS/LS-DYNA软件结合叁点弯曲实验得到数据采用虚拟裂纹闭合法(VCCT)法计算出GH4169镍基合金叁点弯曲试样的动态断裂韧性,发现GH4169镍基合金的动态断裂韧性随着加载速度的增加有逐渐增加的趋势表现出率敏感性和止裂性;利用内聚力模型(CZM)对叁点弯曲实验进行数值模拟,数值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对比发现,内聚力模型可很好的对冲击断裂实验进行模拟分析。本文研究结果表明,在考虑材料高应变率下的本构模型后,再利用实验-数值法对高应变率下金属材料的动态断裂韧性计算是可行的。同时,得到的GH4169镍基合金的动态断裂韧性可为人们在高应变率下使用GH4169镍基合金进行结构设计时的安全评估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重庆理工大学》期刊2019-03-25)

覃华东,丁结平[9](2019)在《脆性细长杆弯曲断裂成多截的实验研究——以面条为样品》一文中研究指出脆性细长杆弯曲断裂时总是断裂成叁截或多截,为了解释这种有趣的现象,笔者进行了实验研究。明确了脆性杆弯曲断裂为多段的原因后,进一步分析了控制脆性细长杆弯曲断裂次数的方法。实验以面条为样品,作为脆性细长杆的代表。实验研究表明:面条弯曲断裂后,会产生横向自由振动,其中二阶振动是面条继续断裂的主要原因。所以要控制面条的断裂次数,必须要控制其自由振动的剧烈程度,研究发现,缓慢的弯曲速度可以使面条的横向振动明显减弱,使得面条仅仅断裂为两截,而快速弯曲面条,可以使面条的断裂次数增加;另外,通过预扭转变形可以使圆形面条断裂后的振动减弱,使得圆形面条仅仅断裂为两截,而预扭转却使矩形截面的面条断裂后的振动更加剧烈,使得面条断裂次数增加。虽然研究的是面条的弯曲断裂问题,但实验结果具有普遍性,为解决各种脆性细杆的弯曲断裂和预扭转弯曲断裂问题提供了参考,也提供了控制脆性细长杆弯曲断裂次数的方法。(本文来源于《桂林航天工业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叶又,陈佳捷,濮振谦,林建平[10](2019)在《拉深成形对于Q&P980高强钢氢致延迟断裂影响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从整车厂应用的角度出发,基于拉深工艺,研究Q&P980高强钢的氢致延迟断裂敏感性。方法选取1.6 mm板厚的Q&P980高强钢,进行拉深系数为0.56和0.63的两种冲杯实验,以电化学充氢结合摄像头定时拍摄的方法,并结合ABAQUS软件计算杯口应力集中处的应力和应变。结果对于1.6 mm板厚的Q&P980高强钢,在拉深试样杯口边缘应力集中处,应力大致在900~1000 MPa范围,而应变大于等于0.32,则必然发生延迟开裂;若应变小于等于0.23,则延迟断裂敏感性较低。结论应力和应变同时影响高强钢的氢致延迟断裂敏感性,即对Q&P 980(1. 6 mm厚度)零件,当拉深边缘应变小于0.23,则该位置氢致延迟断裂可能性低;若应力集中处残余应力达到900 MPa以上,应变达到0.3以上,则该位置氢致延迟断裂敏感性高。此结论对工程应用判断拉深零件氢致延迟断裂有一定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精密成形工程》期刊2019年02期)

断裂实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设计了哌啶在Mo P表面C—N键断裂反应机理实验,给出了哌啶在MoP(001)表面加氢脱氮反应中的C—N键断裂机理。哌啶在MoP(001)上存在4种稳定的吸附构型,均通过N—Mo键吸附在Mo原子顶位且吸附较弱,C—N键并未受到活化作用。哌啶E1消去过程(质子化+C—N键断裂)包含的反应能垒均比哌啶C—N键直接断裂能垒小很多,因此哌啶是通过E1消去反应而发生C—N键断裂的。该实验以超算中心为平台,使用Materials Studio软件开展密度泛函理论计算,可为材料计算类实验的开展提供思路和经验。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断裂实验论文参考文献

[1].高祥森,张明明,朱琳,范翔宇,张千贵.页岩断裂韧性实验分析及预测模型建立[J].中国海上油气.2019

[2].朱后禹,匙玉华,赵联明,徐静,郭文跃.哌啶在MoP表面C—N键断裂反应实验设计[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9

[3].周志鹏,王志勇.基于动态叁点弯曲实验的Zr_(41.2)Ti_(13.8)Cu_(12.5)Ni_(10)Be_(22.5)大块金属玻璃断裂行为[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9

[4].禹富有,董新龙,俞鑫炉,付应乾.不同填塞装药下金属柱壳断裂特性的实验研究[J].兵工学报.2019

[5].李玮,孟凡海,凌鑫,李思琪,陈子贺.基于离散元的岩石单轴压缩实验模拟及断裂特性分析[J].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2019

[6].浦磊鑫.粘接接头强度实验断裂应力计算方法改进研究[D].吉林大学.2019

[7].孙肖,胡秋媛,杨建磊,李萧,魏真真.黄岛地区北西向断裂特征及构造物理模拟实验[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9

[8].王佳斌.高应变率下金属材料动态断裂韧性的数值模拟分析及其实验研究[D].重庆理工大学.2019

[9].覃华东,丁结平.脆性细长杆弯曲断裂成多截的实验研究——以面条为样品[J].桂林航天工业学院学报.2019

[10].叶又,陈佳捷,濮振谦,林建平.拉深成形对于Q&P980高强钢氢致延迟断裂影响的实验研究[J].精密成形工程.2019

标签:;  ;  ;  ;  

断裂实验论文-高祥森,张明明,朱琳,范翔宇,张千贵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