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深湖论文-吴因业,张天舒,冯荣昌,岳婷,陶士振

半深湖论文-吴因业,张天舒,冯荣昌,岳婷,陶士振

导读:本文包含了半深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沉积学,超临界流,浊积砂体,深湖沉积环境

半深湖论文文献综述

吴因业,张天舒,冯荣昌,岳婷,陶士振[1](2015)在《四川侏罗系半深湖环境的超临界流浊积砂体沉积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浊流在坡度大于0.6°时通常是超临界流体的产物(Komar,1971;Hand,1974;Sequeiros,2012),这意味着许多峡谷、扇体环境和粗粒叁角洲沉积会由超临界流体形成。Smith et al.(2007)曾经发现了Monterey峡谷的实例,Hughes Clarke et al.(2009,2011,2012,2014)也在加拿大发现了Howe Sound实例。深水湖盆沉积砂体主要有叁角洲前缘向深水斜坡的进积砂体和重力流砂体包括浊积沟道砂体、浊积扇砂体和碎屑流砂体。在四川盆地侏罗系发现的重力流,大多是非水道化的浊积砂体,其沉积标志是平坦的砂体硬底、粒序层理(不完整的鲍玛序列)、不明显的底部冲刷。笔者从野外地质露头和井下岩心等资料对四川侏罗系半深湖环境的超临界流浊积砂体的沉积特征和形成机理进行了探索。四川盆地侏罗系中侏罗统凉高山段沉积早期,发育湖侵中晚期退积式准层序组,湖岸线向西南推移,形成大面积浅湖区域,发育浅湖滩坝。随后凉上Ⅰ~Ⅱ亚段为凉高山湖盆发育的繁盛时期,滨湖沉积范围减小,半深湖范围最大,川中地区形成了达州-渠县、南部-仪陇、广安3个沉积中心,发育厚层质纯的黑色页岩夹重力流薄层砂岩、粉砂岩。北部仪陇地区坡度较陡,半深湖重力流沉积受地貌和物源控制,发育浊积扇体。露头上典型剖面以七里峡为例,可以发现在川东北宣汉七里峡凉高山组剖面凉上Ⅰ-Ⅱ亚段顶部发育具有正递变层理和底面槽模的细砂岩。在这套砂岩上部的凉上Ⅱ亚段底部发育具有多个递变层理和底部含细砾的中砂岩。这两套砂岩都与下伏灰黑色泥岩突变接触。底部为含砾中砂岩,砾石为深灰色含灰泥岩,大的长轴直径1cm,小的0.3cm,次圆状-圆状。中部为灰色细砂岩,发育波状纹层。上部为灰色中砂岩。顶部为含泥质纹层灰色细砂岩,底面发育小型流水波痕。岩心上以GG100井为代表,凉高山组出现多个深水沉积砂体的准层序,如1286~1288m细砂岩夹暗色泥岩,反映低密度浊流沉积。非水道化的浊积砂体分布与盆地坡度、体系域演化密切相关,高坡度地区发育叁角洲前缘向深水斜坡的滑塌浊积砂体,其他地区在湖侵早期和湖退晚期发育非水道化的湖底扇浊积砂体。从露头和岩心沉积特征可以看出,以水力跳跃(hydraulic jμmp)为主的Boμma序列Ta段不发育,火焰构造和含砾递变没有大量发现。沉积物浓度在60%~45%的摩擦牵引毯(frictional traction carpets)(相当于Tb4段)沉积段也不发育。四川侏罗系浊积体大部分是浓度在45%~9%的碰撞牵引毯(collisional traction carpets)低密度流沉积段(相当于Tb2和Tb3)。层序体系域结构的重建和沉积机理的分析大大提高了沉积砂体的预测精度,减少储层预测风险。这些沉积砂体孔隙度低,渗透率也低,薄片观察发现极细砂为主。分选性中等,磨圆度次棱角状。碎屑成分主要为石英和石英岩岩屑,少许长石,另见方解石碎屑。胶结物主要为方解石。属于低孔低渗储集层,可以成为裂缝性优质储层和油气藏的勘探目标。(本文来源于《2015年全国沉积学大会沉积学与非常规资源论文摘要集》期刊2015-10-24)

张顺,陈世悦,崔世凌,龚文磊,于景强[2](2014)在《东营凹陷半深湖—深湖细粒沉积岩岩相类型及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岩心观察描述、薄片鉴定、X射线衍射分析、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分析等技术,以直观反映岩相间差异为原则,综合矿物成分、层理构造、有机质丰度、颜色以及其他混入物等因素,对东营凹陷沙叁—沙四段半深湖—深湖细粒沉积岩进行岩相类型划分。结果表明:东营凹陷半深湖—深湖细粒沉积岩发育9种岩相类型,根据有机质含量对其中较发育的6种类型进一步细分为11个亚类;相对发育的富有机质纹层状灰岩、中有机质纹层状混合细粒岩、富有机质页状黏土岩、富有机质页状灰岩以及贫有机质块状混合细粒岩等5种岩相类型在宏观及微观特征、测井响应特征及发育环境等方面具有差异性;各岩相的平面分布特征反映了半深湖—深湖内部沉积环境的差异。(本文来源于《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4年05期)

拜文华,吴彦斌,高智梁,孙莎莎[3](2010)在《浅湖-半深湖相湖湾环境油页岩成矿富集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沉积环境影响油页岩的厚度及含油率,因而研究油页岩沉积时的古环境对油页岩勘探开发有利区块的优选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比白垩纪银额盆地苏红图坳陷乎伦陶勒盖小型凹陷与叁迭纪鄂尔多斯大型克拉通坳陷盆地的不同时代、不同规模油页岩沉积环境及其与油页岩厚度、含油率分布的关系及规律,提出油页岩形成的最有利相带为浅湖-半深湖相湖湾环境,并被钻探证实。通过对沉积相和有机质富集机理的研究,解释了上述现象,并进一步总结了坳陷盆地油页岩成矿控制因素及成矿模式。(本文来源于《地质调查与研究》期刊2010年03期)

半深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通过岩心观察描述、薄片鉴定、X射线衍射分析、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分析等技术,以直观反映岩相间差异为原则,综合矿物成分、层理构造、有机质丰度、颜色以及其他混入物等因素,对东营凹陷沙叁—沙四段半深湖—深湖细粒沉积岩进行岩相类型划分。结果表明:东营凹陷半深湖—深湖细粒沉积岩发育9种岩相类型,根据有机质含量对其中较发育的6种类型进一步细分为11个亚类;相对发育的富有机质纹层状灰岩、中有机质纹层状混合细粒岩、富有机质页状黏土岩、富有机质页状灰岩以及贫有机质块状混合细粒岩等5种岩相类型在宏观及微观特征、测井响应特征及发育环境等方面具有差异性;各岩相的平面分布特征反映了半深湖—深湖内部沉积环境的差异。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半深湖论文参考文献

[1].吴因业,张天舒,冯荣昌,岳婷,陶士振.四川侏罗系半深湖环境的超临界流浊积砂体沉积特征[C].2015年全国沉积学大会沉积学与非常规资源论文摘要集.2015

[2].张顺,陈世悦,崔世凌,龚文磊,于景强.东营凹陷半深湖—深湖细粒沉积岩岩相类型及特征[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

[3].拜文华,吴彦斌,高智梁,孙莎莎.浅湖-半深湖相湖湾环境油页岩成矿富集机理研究[J].地质调查与研究.2010

标签:;  ;  ;  ;  

半深湖论文-吴因业,张天舒,冯荣昌,岳婷,陶士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