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诗文之“和”研究

白居易诗文之“和”研究

论文摘要

本文选定白居易诗文中的“和”为研究对象,运用共时描写与历时比较、统计与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从语言学的角度对白居易诗文中出现的“和”字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和研究,以期进一步丰富唐代诗歌语言、近代汉语词汇与“和”文化的研究。通过对《白居易集》全文检索得知,“和”在白居易诗文中累计出现675例。从词性上看,“和”可以作名词、动词、形容词、介词、连词使用,义项甚为丰富。就应用领域而言,白居易笔下的“和”包括自然之“和”、生活之“和”、艺术之“和”、社会之“和”等14个大类、54个小类,具有极其丰富的文化历史内涵。语法研究方面,本文从白居易诗文入手重点考察“和”在唐代的虚化轨迹并得出如下结论:介词“和”与连词“和”都是由动词“和”虚化而来的,中唐时期“和”开始发生虚化,并且体现出由实到虚的过渡性特征。从构词方式看,语法构词占白居易诗文中“和”素复音词的绝大部分,其中联合式构词最为发达,占一半以上。此外,本文还从词义角度分析了白居易诗文中“和”素词语的一词多义现象和修辞用法,探讨与唐代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几个“和”素词语的词义演变情况。同时指出《汉语大词典》在收词、溯源等方面的不足之处,旨在对汉语史的词汇研究以及辞书编纂提供一些有价值的材料。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1.关于"和"研究的现状
  • 2.白居易诗文语言的研究价值
  • 3.本文的基本研究思路和所据资料
  • 3.1 研究内容
  • 3.2 研究方法
  • 3.3 选用版本
  • 第一章 "和"字探源
  • 1.1 "和"的本义
  • 1.2 "和"的同源词
  • 1.2.1 龢
  • 1.2.2 盉
  • 1.2.3 其它
  • 1.3 白居易诗文中"和"的词类及义项
  • 1.3.1 实词之"和"
  • 1.3.2 虚词之"和"
  • 1.3.3 小结
  • 第二章 白居易诗文中"和"的使用情况
  • 2.1 分类标准
  • 2.2 使用分布
  • 2.2.1 自然之"和"
  • 2.2.2 生活之"和"
  • 2.2.3 身心之"和"
  • 2.2.4 家庭之"和"
  • 2.2.5 交际之"和"
  • 2.2.6 艺术之"和"
  • 2.2.7 文学之"和"
  • 2.2.8 名号之"和"
  • 2.2.9 科教之"和"
  • 2.2.10 社会之"和"
  • 2.2.11 国家之"和"
  • 2.2.12 世界之"和"
  • 2.2.13 宗教之"和"
  • 2.2.14 其它之"和"
  • 2.3 分类小结
  • 第三章 白居易诗文中"和"的语法特色
  • 3.1 有关"和"的虚化概说
  • 3.2 "和"由动词虚化为介词
  • 3.2.1 拌和义
  • 3.2.2 带有、含有义
  • 3.2.3 连同、连带义
  • 3.2.4 强调义
  • 3.3 "和"由动词虚化为连词
  • 3.3.1 混和、伴随义
  • 3.3.2 和同义
  • 3.4 小结
  • 第四章 白居易诗文中"和"的构词分析
  • 4.1 复音词的界定
  • 4.2 "和"素复音词的构成方式
  • 4.2.1 语音构词
  • 4.2.2 语法构词
  • 4.2.3 "和"素复音词构词小结
  • 4.3 "和"素复音词的历史来源
  • 4.3.1 承继先秦时代的"和"素复音词
  • 4.3.2 承继两汉时代的"和"素复音词
  • 4.3.3 承继三国魏晋南北朝时代的"和"素复音词
  • 4.3.4 见于隋唐文献的"和"素复音词
  • 4.3.5 "和"素复音词的历史来源小结
  • 第五章 白居易诗文中"和"的词义分析
  • 5.1 "和"素复音词的一词多义
  • 5.1.1 阳和
  • 5.1.2 清和
  • 5.1.3 和气
  • 5.1.4 中和
  • 5.1.5 调和
  • 5.1.6 和平
  • 5.1.7 平和
  • 5.1.8 唱和
  • 5.1.9 羲和
  • 5.1.10 伤和
  • 5.2 "和"素复音词的修辞用法
  • 5.2.1 比喻
  • 5.2.2 借代
  • 5.2.3 用典
  • 5.3 唐代社会与"和"的词义发展
  • 5.3.1 诗歌与"和"
  • 5.3.2 音乐与"和"
  • 5.3.3 节俗与"和"
  • 5.4 《汉语大词典》补正
  • 5.4.1 增补词条
  • 5.4.2 提前书证
  • 5.5 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 相关论文文献

    • [1].白居易的“检讨诗”[J]. 党的生活(黑龙江) 2014(05)
    • [2].见仁见智与以己度人——读白居易《九年十一月二十一日感事而作》札记[J]. 古典文学知识 2019(06)
    • [3].一千年前,白居易竟然押了这道题[J]. 中国生态文明 2020(02)
    • [4].帝里诗坊:白居易笔下的洛阳城[J]. 党员文摘 2020(09)
    • [5].“人生赢家”白居易[J]. 思维与智慧 2019(02)
    • [6].白居易“和诗”人物述论[J]. 湖北文理学院学报 2019(03)
    • [7].论白居易的俸禄诗[J]. 宜春学院学报 2019(05)
    • [8].浅议白居易对廉政文化的贡献[J]. 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9(03)
    • [9].论白居易的自我对立和自我开解意识[J].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05)
    • [10].白居易与《易》学[J]. 中国高校科技 2017(S1)
    • [11].诗歌自注与白居易浅俗诗风之关系[J]. 古典文学知识 2018(01)
    • [12].一瓶秋水一炉香——白居易对香道文化的独特贡献[J].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2)
    • [13].禅与白居易[J].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8(04)
    • [14].中国古代鞋履趣谈之——白居易与赠鞋习俗[J]. 西部皮革 2018(15)
    • [15].文学与音乐同在——白居易《琵琶行》之音乐描写[J]. 语文建设 2016(33)
    • [16].白居易的养生诗[J]. 中医药通报 2017(02)
    • [17].又是一曲《长恨歌》——评谢迎春秦腔历史剧《白居易》[J]. 焦作大学学报 2016(04)
    • [18].浅析白居易后期的诗风与创作主张[J]. 才智 2016(34)
    • [19].白居易的“《易》尚随时”观[J]. 科学经济社会 2014(03)
    • [20].从白居易苏杭诗看文学与地域的互动[J]. 文艺评论 2015(02)
    • [21].龙门里的白居易[J]. 文苑(经典美文) 2019(12)
    • [22].冬日至情[J]. 作文通讯 2019(24)
    • [23].读白居易(节选)[J]. 扬子江诗刊 2020(02)
    • [24].白居易知道他在日本很火吗[J]. 文化交流 2020(04)
    • [25].我成了白居易的家仆[J]. 课堂内外(小学智慧数学) 2020(04)
    • [26].在白居易墓前[J]. 中国诗歌 2019(06)
    • [27].白居易的苦涩初恋[J]. 中学生百科 2020(15)
    • [28].晚年白居易[J]. 初中生 2020(22)
    • [29].“诗魔”白居易:生活让我一身才华[J]. 初中生 2020(16)
    • [30].历经唐代8个皇帝,老寿星的幸福生活——白居易[J]. 餐饮世界 2019(01)

    标签:;  ;  ;  ;  

    白居易诗文之“和”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