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格列酮在BALB/C小鼠血流阻断模型中对血管重构及血管内皮功能的作用

罗格列酮在BALB/C小鼠血流阻断模型中对血管重构及血管内皮功能的作用

论文摘要

目的:罗格列酮可以在多种模型中,通过多种可能机制改善血管内皮细胞功能;而血管内皮细胞是维持正常血管功能的第一道防线,对血流动力学变化非常敏感。切应力是血液流动时血液与血管内皮细胞间产生的摩擦力,其紊乱可能会导致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发生改变,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本试验通过研究罗格列酮在雄性BALB/C小鼠血流阻断模型中对结扎侧(低切应力侧)颈总动脉亲环素A、ICAM-1及P-选择素表达的影响,探讨罗格列酮对低切应力导致的血管重构及血管内皮功能的作用。方法:将雄性BALB/C小鼠(1216周龄,体重3040g)60只随机分为手术+罗格列酮组(OR组)、手术+安慰剂组(OM组)、假手术+罗格列酮组(SR组)、假手术+安慰剂组(SP组)4组,每组15只。手术组通过在血管分叉处结扎左侧颈总动脉制作血流阻断模型。所有小鼠于术后给与1周时间恢复。术后第8天至第28天,各组通过胃管给药方式(强饲法)分别给予罗格列酮(20mg/kg)或者安慰剂(甲基纤维素,20mg/kg),每日1次。第29天,处死小鼠,按原手术入路分离左侧颈总动脉,并贮藏于-80℃。每组随机取4例标本通过HE染色切片进行血管形态学分析,并使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分析亲环素A在蛋白质水平的表达情况;另每组随机取7只小鼠通过实时定量反转录方法检测ICAM-1与P-选择素mRNA的表达。所有数据用均值±标准差表示;统计学分析使用方差分析(ANOVA)SNK法。统计软件为SPSS 13.0 Windows版。p<0.05被视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结扎4周后,手术组与假手术组相比较,左侧颈总动脉发生明显的负性重构,包括血管中层明显增厚,内皮细胞增殖,血管管腔明显狭窄。2.根据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亲环素A在各组间的表达无明显差异。3.根据实时定量反转录PCR结果,各组间ICAM-1与P-选择素mRNA的表达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1.低切应力可导致BALB/C小鼠的颈总动脉发生明显的负性重构,包括血管中层增厚,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及由此产生的管腔狭窄。2.在本研究中,罗格列酮未能在BALB/C小鼠改善由低切应力导致的颈总动脉负性重构,亦未能改善此模型中的血管内皮功能。

论文目录

  • 一、正文
  • (一) 中文摘要
  • (二) 英文摘要
  • (三) 前言
  • (四) 材料与方法
  • (五) 结果
  • (六) 讨论
  • (七) 结论
  • (八) 参考文献
  • 二、文献综述
  • (一) 综述
  • (二) 参考文献
  • 三、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  

    罗格列酮在BALB/C小鼠血流阻断模型中对血管重构及血管内皮功能的作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