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庐江泥河铁矿床成矿流体研究

安徽省庐江泥河铁矿床成矿流体研究

论文摘要

庐枞盆地内的泥河矿床是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内新近发现的大型铁硫硬石膏矿床,目前仅对矿床开展了相关基础地质研究工作。泥河铁矿床中发育多阶段多种类型的硬石膏,形成硬石膏-辉石-磁铁矿等特殊的矿物组合,具有鲜明的成矿特色,通过对硬石膏中流体包裹体的研究,可以精细厘定泥河玢岩型成矿系统各阶段的物理化学条件,为确定泥河矿床的矿床成因和建立矿床成矿模式提供依据,具有重要理论研究价值和重要的实践意义。本文以泥河铁矿床为对象,通过系统的岩心编录,确定泥河矿床矿化类型和产出的地质特征,厘定矿化期次和矿物共生组合关系。在此基础上,通过室内的镜下鉴定工作和实验室分析工作,对矿床中不同阶段的产出的硬石膏等透明矿物开展流体包裹体显微测温,查明泥河铁矿床成矿流体性质,阐明矿床成矿流体系统的演化过程和成矿机理,初步建立了矿床成矿模式。泥河矿区内砖桥旋回和双庙旋回火山岩为碱性系列火山岩,主要侵入岩为正长岩和闪长玢岩,矿体主要受闪长玢岩穹窿控制。矿床中主要金属矿物为磁铁矿和黄铁矿,非金属矿物主要有硬石膏、辉石、石英、磷灰石和石榴子石等。泥河矿床矿石的主要结构构造包括块状构造、浸染状构造、网脉状构造、自形-半自形晶粒状结构、他形晶粒状结构和交代假象结构等。泥河矿床的围岩蚀变自下而上可分为三个蚀变带,即辉石(石榴石)-硬石膏-磁铁矿蚀变带、绿泥石-绿帘石-碳酸盐蚀变带和高岭石-硬石膏-石英-黄铁矿蚀变带。泥河铁矿床演化过程划分为五个阶段,即辉石(石榴石)-硬石膏-磁铁矿阶段、黄铁矿-硬石膏-磁铁矿阶段、绿泥石-绿帘石-碳酸盐阶段和高岭石-硬石膏-石英-黄铁矿阶段和重晶石-方解石-硬石膏阶段。泥河铁矿床各成矿阶段的脉石矿物硬石膏、磷灰石、方解石中包裹体以NaCl-H2O体系为主,未发现富CO2包裹体。包裹体可分为Ⅰ型包裹体(L+V)、Ⅱ型包裹体(L)。显微测温结果表明,泥河矿床的早阶段成矿流体属中高温、中等盐度,中等密度流体,随着成矿作用的进行,流体温度,盐度均逐渐减低,流体密度逐渐增加。硬石膏-辉石-磁铁矿阶段、硬石膏-黄铁矿-磁铁矿阶段、高岭石-硬石膏-石英-黄铁矿阶段和重晶石-方解石-硬石膏阶段的成矿流体温度的峰值分别为460.0-380.0℃、350.0~270.0℃、250.0-190.0℃和190.0~150.0℃;成矿流体盐度的平均值分别为14.11wt%NaCleq,10.73wt%NaCleq,4.03wt%NaCleq和3.26wt%NaCleq,密度的平均值0.72g/cm3、0.85g/cm3、0.86g/cm3和0.93g/cm3。泥河铁矿床成矿流体成矿流体从早到晚,由高温高盐度流体向低温低盐度流体演化。泥河铁矿床是成矿流体从高温向中低温热液不断演化的交代充填矿床,各阶段成矿流体的温度、压力,组分,pH值和fo2、fs2等物理化学参数直接控制了蚀变岩的矿物组合和金属矿物沉淀。本文根据各成矿阶段流体包裹体测温结果,分析了成矿流体演化规律和矿物沉淀机制,建立了泥河矿床成矿模式,认为泥河矿床属于与次火山岩(闪长玢岩)热液作用有关的矿床,为广义的玢岩型铁矿床。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致谢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现状及选题依据
  • 1.2 研究思路及研究内容
  • 1.3 论文开展的研究工作
  • 1.4 完成工作量
  • 1.5 本文所取得的主要进展和认识
  • 第二章 国内外研究概况
  • 2.1 成矿流体研究现状
  • 2.2 玢岩型铁矿床研究现状
  • 2.3 不同成矿流体系统中硬石膏的相关研究
  • 第三章 区域地质
  • 3.1 区域大地构造
  • 3.2 地层
  • 3.3 构造
  • 3.4 岩浆岩
  • 3.5 矿床
  • 第四章 矿床地质
  • 4.1 矿区地层
  • 4.2 矿区构造
  • 4.3 矿区岩浆岩
  • 4.3.1 火山熔岩
  • 4.3.2 火山碎屑岩
  • 4.3.3 侵入岩
  • 4.4 矿体特征
  • 4.5 矿石特征
  • 4.5.1 矿物矿物组分
  • 4.5.2 矿石结构构造
  • 4.6 围岩蚀变
  • 4.7 矿物生成顺序
  • 第五章 流体包裹体研究
  • 5.1 测试样品特征
  • 5.2 矿床流体包裹体岩相学特征
  • 5.3 测试及统计方法
  • 5.3.1 包裹体显微测温方法
  • 5.3.2 流体包裹体组合研究方法
  • 5.4 矿床流体包裹体显微测温
  • 5.4.1 硬石膏-辉石-磁铁矿阶段显微测温结果
  • 5.4.2 黄铁矿-硬石膏-磁铁矿阶段显微测温结果
  • 5.4.3 高岭石-硬石膏-石英-黄铁矿阶段显微测温结果
  • 5.4.4 重晶石-方解石-硬石膏阶段显微测温结果
  • 第六章 泥河矿床成矿流体演化与成矿模式
  • 6.1 成矿流体演化
  • 6.1.1 时间上成矿流体的演化
  • 6.1.2 空间上成矿流体的演化
  • 6.2 矿化-蚀变带的形成条件及矿物沉淀机理
  • 6.3 成矿模式
  • 第七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图版说明
  • 附表1
  • 相关论文文献

    • [1].四川省铁矿床成矿类型及分布特征[J]. 四川地质学报 2019(04)
    • [2].豫西北铁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模式[J]. 四川有色金属 2020(03)
    • [3].浅析河南省新安县峪里铁矿床地质特征及应用[J]. 世界有色金属 2017(03)
    • [4].中国主要富铁矿床类型及地质特征[J]. 科技经济导刊 2017(15)
    • [5].小波变换在磁异常分离中的应用——以安徽庐枞矿集区小包庄铁矿床为例[J]. 物探与化探 2014(06)
    • [6].新疆琼河坝地区铁矿床类型及其成矿特征[J]. 矿床地质 2015(02)
    • [7].新疆若羌县沙河湾东铁矿床地质特征与成因分析[J]. 地质调查与研究 2017(01)
    • [8].陕西岩浆型铁矿床地质特征及形成背景探讨[J]. 矿床地质 2014(S1)
    • [9].鞍本地区超大型铁矿床分布规律及特征[J]. 化工矿产地质 2015(02)
    • [10].世界最大井采铁矿床——基律纳铁矿床研究现状与新进展[J]. 地质科技情报 2013(05)
    • [11].吉林磐石董家铁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J]. 吉林地质 2013(04)
    • [12].澳洲铁矿床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J]. 地质论评 2013(04)
    • [13].江苏峒山铁矿床成因分析[J]. 矿业工程 2010(06)
    • [14].老挝帕莱通铁矿床西矿段磁铁矿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矿意义[J]. 矿床地质 2020(03)
    • [15].河北迁安二马铁矿床三维地质建模研究及应用[J]. 现代矿业 2020(06)
    • [16].全球铁矿床主要成因类型特征与重要分布区带研究[J]. 中国地质 2018(05)
    • [17].安徽庐江泥河铁矿床成矿流体特征研究[J]. 安徽地质 2016(04)
    • [18].江西省安远县乌石坑硫铁矿床地质特征[J]. 世界有色金属 2016(23)
    • [19].尼勒克县穹库尔铁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初探[J]. 有色金属文摘 2015(06)
    • [20].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庐枞盆地小包庄铁矿床地质特征研究[J]. 岩石学报 2016(02)
    • [21].新疆百灵山铁矿床石榴石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研究[J]. 矿物学报 2015(S1)
    • [22].豫西上梁湾铁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J]. 河南科学 2014(08)
    • [23].世界最大井采铁矿——基律纳铁矿床的地质特征[J]. 矿物学报 2013(S2)
    • [24].棉花堡子铁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条件分析[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4(11)
    • [25].狐姑山铁矿床成矿地质条件与矿床成因探讨[J]. 山西冶金 2014(03)
    • [26].浅析初裕沟铁矿床成矿地质条件与前景预测[J]. 华北国土资源 2014(04)
    • [27].安徽铜陵新桥铜硫铁矿床成矿地质条件及矿床成因分析[J].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10)
    • [28].浅析初裕沟铁矿床成矿地质条件与矿床成因[J]. 山西科技 2014(05)
    • [29].新疆塔什库尔干地区“帕米尔式”铁矿床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J]. 地质通报 2012(04)
    • [30].傲牛铁矿床地质特征与找矿靶区设定[J]. 科技信息 2011(30)

    标签:;  ;  ;  ;  ;  ;  

    安徽省庐江泥河铁矿床成矿流体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