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塔里木盆地绿洲城镇空间结构研究

环塔里木盆地绿洲城镇空间结构研究

论文摘要

城镇空间结构作为空间要素的组合格局,可视为一种复杂的人类社会、经济、文化活动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的地域投影,是城镇各种组织方式在空间上的具体表现。环塔里木盆地绿洲城镇因其独特的干旱区自然背景、绿洲经济特点、以及西域历史发展过程积淀等因素共同作用下,导致该地区绿洲城镇空间结构表现为干旱地域的独特性。本论文基于绿洲生态的本底特征、区域空间结构及其演变理论、城镇空间布局等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对环塔里木盆地绿洲城镇空间结构进行研究。论文首先对选题的背景、意义和绿洲的生态本底特征进行简要的阐述,认为环塔里木盆地城镇是我国西部大开发的重点地区和新疆对外交流的重要平台。同时,城镇所处的地域环境为典型的生态脆弱绿洲地区,具有环境封闭性、分散性、唯水性等生态本底特征。其次,论文对环塔木盆地城镇历史空间结构及其演变过程特征进行总结,运用城镇等级规模结构、经济连接度分析等实证分析方法,对该地区现状城镇空间结构特征进行分析,认为现状环塔里木盆地城镇空间结构表现为“大分散、小集中”的结构布局模式。绿洲与绿洲之间城市的经济联系度低。最后,从绿洲水系、区位交通、资源禀赋等要素总结了环塔里木盆地绿洲城镇空间结构的演变特征及形成机制,提出该地区绿洲城镇空间的优化应在保证绿洲生态安全格局的前提下,城镇之间的联系应当强化绿洲内部各城镇的联系与协作,绿洲城镇的应当依据资源禀赋与交通区位等特点差异化发展,最后从点、线、面三个层面提出“多中心、多轴线、网络化”的绿洲城镇空间结构布局,并提出相应的实施措施。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1.1 理论背景
  • 1.1.2 现实背景
  •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1.2.1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 1.2.2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 1.3 研究范畴及研究区概况
  • 1.3.1 绿洲与绿洲城镇
  • 1.3.2 研究区位置与范围界定
  • 1.3.3 绿洲生态要素概况
  • 1.3.4 绿洲生态特征
  • 1.3.5 研究区区域人口与经济概况
  • 1.4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4.1 研究目的
  • 1.4.2 研究意义
  • 1.5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1.5.1 研究方法和内容
  • 1.5.2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空间结构的相关理论
  • 2.1 区域均衡发展理论与非均衡发展理论
  • 2.1.1 区域均衡发展理论
  • 2.1.2 区域发展的非均衡理论
  • 2.2 城市空间布局理论
  • 2.2.1 中心地理论
  • 2.2.2 增长极理论
  • 2.2.3 点轴开发理论
  • 2.2.4 区域双核结构模型
  • 2.2.5 网络空间开发
  • 2.3 城市空间结构的演变理论
  • 第三章 历史时期环塔里木盆地绿洲城镇的空间结构演变过程与特征
  • 3.1 城镇历史演变过程
  • 3.1.1 城镇萌芽与发育早期
  • 3.1.2 丝绸之路繁荣时期
  • 3.1.3 城镇近现代时期
  • 3.2 历史城镇空间演变特征
  • 3.2.1 中心城镇位置与作用地位
  • 3.2.2 城镇的数量、规模与职能特征
  • 3.2.3 城镇空间分布特点
  • 3.2.4 交通区位对城镇空间分布的影响
  • 3.2.5 政治军事职能对城镇职能的影响
  • 第四章 环塔里木盆地现状绿洲城镇空间结构特征
  • 4.1 现状城镇空间结构分析
  • 4.1.1 城镇体系现状等级结构规模特征
  • 4.1.2 现状绿洲城镇空间结构引力分析
  • 4.2 绿洲城镇空间现状特征总结
  • 4.2.1 城镇空间的分布与绿洲的分布的关系
  • 4.2.2 多中心分散的城镇分布格局
  • 4.2.3 城镇空间总体特征
  • 4.2.4 各绿洲之间城镇体系发育差异较大
  • 第五章 环塔里木盆地绿洲城镇空间演变机制及优化布局
  • 5.1 环塔里木盆地绿洲城镇空间演变机制
  • 5.1.1 塔里木河流域水系变化与古绿洲城镇空间布局
  • 5.1.2 区域交通条件与绿洲城镇空间结构
  • 5.1.3 边境口岸与城镇
  • 5.1.4 矿产资源与城镇发育
  • 5.2 优化布局
  • 5.2.1 优化目标
  • 5.2.2 优化的基本原则
  • 5.2.3 优化内容
  • 5.2.4 环塔里木盆地绿洲城镇空间结构发展构想
  • 第六章 结论与不足之处
  • 6.1 结论
  • 6.2 不足之处
  • 参考文献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环塔里木盆地城市化问题浅析[J]. 科技创新导报 2013(19)
    • [2].环塔里木盆地发展特色果树微灌的几点对策[J]. 新疆水利 2011(02)
    • [3].环塔里木盆地特色林果业发展趋势与对策研究[J]. 新疆林业 2009(04)
    • [4].新疆环塔里木盆地林果发展的探讨[J]. 中国果树 2008(03)
    • [5].环塔里木盆地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吸引力分析[J]. 资源开发与市场 2015(09)
    • [6].南疆环塔里木盆地林果种植区近50a气候变化特征及对果树生长的影响[J]. 农业网络信息 2014(04)
    • [7].待客之馕[J]. 旅游 2009(02)
    • [8].对环塔里木盆地杏棉复合系统下棉花品种的综合评价[J]. 西北农业学报 2011(06)
    • [9].环塔里木盆地特色林果有害生物防控技术集成[J]. 新疆林业 2015(03)
    • [10].环塔里木盆地葡萄生产研究现状与发展思考[J]. 中外葡萄与葡萄酒 2008(02)
    • [11].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 环塔里木盆地特色林果产业发展关键技术研发与示范[J]. 新疆农业大学学报 2010(02)
    • [12].新疆环塔里木盆地经济圈农业产业化发展分析[J]. 生态经济 2009(04)
    • [13].南疆环塔里木盆地区域近50a冬季气温变化特征分析[J]. 农业网络信息 2012(09)
    • [14].环塔里木盆地经济圈区域收入差距实证分析[J]. 新疆农垦经济 2013(06)
    • [15].红枣根系生长与地上部生长的相关性分析[J]. 新疆农业科学 2010(12)
    • [16].环塔里木盆地林果产业结构初探——以阿克苏市,温宿、莎车、若羌县为例[J]. 新疆林业 2020(02)
    • [17].环塔里木盆地核桃灌溉现状调查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 2013(07)
    • [18].环塔里木盆地果棉间作棉花品种遗传多样性分析[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03)
    • [19].新疆环塔里木盆地经济圈发展模式和发展战略研究[J]. 全国流通经济 2017(22)
    • [20].无硫杏干加工技术[J]. 保鲜与加工 2008(03)
    • [21].环塔里木盆地红枣灌溉现状调查研究[J]. 节水灌溉 2013(02)
    • [22].基于“GIS”的环塔里木盆地杏气候适应性区划研究[J].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013(04)
    • [23].环塔里木盆地发展红枣产业的优势与问题[J]. 经济论坛 2011(09)
    • [24].不同生长调节剂对环塔里木盆地红枣光合特性的影响[J]. 西南农业学报 2015(06)
    • [25].环塔里木盆地不同种植年限红枣园土壤微量元素变化特征分析[J]. 北方园艺 2014(24)
    • [26].环塔里木盆地红枣绿色平衡施肥技术规程[J]. 农业科技通讯 2014(12)
    • [27].环塔里木盆地核桃绿色施肥技术规程[J]. 农业科技通讯 2014(11)
    • [28].果麦间作系统小气候特征研究[J].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013(06)
    • [29].环塔里木盆地不同生态区的骏枣适宜采收期研究[J]. 新疆农业科学 2013(08)
    • [30].环塔里木盆地发展特色林果对农民增收的实证分析[J].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0(03)

    标签:;  ;  ;  

    环塔里木盆地绿洲城镇空间结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