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燃池利用供热方式的研究

基于燃池利用供热方式的研究

论文摘要

在中国农村地区每年都会产生大量的农作物废弃物,如秸秆、玉米芯、枯枝树叶等,除少量用于炊事外,大部分只能通过烧荒进行处理,这不仅造成环境污染、引发交通事故,同时也是资源的浪费。近几年在中国北方农村地区颇受欢迎的燃池采暖,则充分地利用了这些农作物废弃物,低成本地明显改善了寒冷地区农村住宅的室内热环境。但是,既有燃池采暖住宅大多凭经验搭建,存在热能利用效率较低,热传输方式不合理、有害气体泄漏等问题,因此,针对阴燃和燃池设计的深入研究对改善农村用能现状以及缓解环境压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首先,本研究对燃池采暖住宅的热湿环境及空气环境实测调查。调查时间为2009年和2010年冬季,实测内容包括燃池采暖房间的温度、相对湿度、燃池采暖地板表面温度、火炕炕表面温度、建筑热工特性、室外温湿度以及生活过程中室内可吸入颗粒物及C02/CO浓度等参数,依据实测结果,针对燃池采暖室内热湿环境、运行控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研究,探讨了燃池设计的关键指标及热量传输方式。实测结果表明当室外日平均温度低于-10℃时,燃池采暖房间的温度可以达到15℃左右,但现有的燃池采暖住宅大多凭经验搭建,缺乏专业指导,存在热能利用效率较低,热传输方式不合理、有害气体泄漏等问题。其次,对燃池阴燃过程及传热机理进行了研究。讨论了燃池顶板上下表面温度分布的不均匀程度,发现点火点的位置对长方形截面燃池的顶板上下表面温度分布均匀性的影响不是很大,圆形截面燃池顶板上下表面的温度分布的均匀程度最好。燃池内部同一水平面到峰值的时间也相差很多,燃料的含湿量越大,阴燃速度越低,含湿量增加了60%,阴燃速度减小了19%。燃池两侧侧壁外面没有土壤填充,导致侧壁散热量过大,两次阴燃的效率分别为26.2%和15.4%。积灰可以使阴燃温度降低,一般来说由于积灰覆盖产生的温降不会超过100℃。同时通过对小型阴燃炉所用燃料形式以及运行控制的研究,发现实验炉的密封性越好点火也越困难,需要加强点火热源的强度。实密度为208.83kg/m3、堆积密度为171.65kg/m3的玉米芯可以发生稳定阴燃的条件燃料棒的最大直径为34mmm,直径为40mm玉米芯燃料满足氧气充足的条件下就会出现明火。阴燃炉炉内顶部空间温度最高为200℃左右,并长期维持在100℃左右。实验发现下部进气有利于延长阴燃时间,也有利于长时间维持温度。阴燃炉排烟温度自下而上降低,温度梯度大,温降约为90℃/m。阴燃平均速率为0.155mm/min,是燃池内阴燃速度4-5倍。生物质燃料经过压缩成型制成颗粒燃料以后,密度变得很大,阴燃后灰烬的密度也很大。最后,对燃池的设计提出了初步思路。应用体积法确定燃池的体积,再根据单位面积散热量来校核计算出的面积,直至满足要求;通过计算得到玉米秸发生阴燃的空气量为4.78m3/kg,产生烟气的体积为5.6m3/kg,这可以确定燃池进气口和烟道尺寸;对燃池的控制提出了利用调温板的方法,并以阜新地区一个7m2的燃池为例,当室外平均温度为-14℃时,调温板与与烟道轴线的夹角应调整为68°。研究表明,燃池采暖可以充分利用农村大量废弃的生物质,但是燃池采暖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尽管这样,燃池对于广大农村地区而言,是一条低成本、资源循环利用、因地制宜地改善居住环境质量的途径。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北方农村生活用能现状
  • 1.1.2 农村现有采暖方式的特点
  • 1.1.3 生物质能利用技术的现状
  • 1.1.4 农村地区使用燃池采暖方式的可行性
  • 1.2 基于燃池利用供热方式的研究现状
  • 1.2.1 燃池采暖及其传热机理的研究
  • 1.2.2 燃池控制理论以及燃池实际应用的研究
  • 1.3 本研究课题的提出
  • 1.3.1 目前存在的问题
  • 1.3.2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
  • 1.3.3 研究思路
  • 1.4 本章小结
  • 2 阴燃过程及燃池传热机理理论基础
  • 2.1 阴燃理论基础
  • 2.1.1 阴燃的分类
  • 2.1.2 阴燃的热过程
  • 2.2 燃池传热机理
  • 2.2.1 非稳态导热
  • 2.2.2 自然对流换热
  • 2.2.3 辐射换热
  • 2.3 研究方法的选取
  • 2.3.1 实测调查方法
  • 2.3.2 原型试验方法
  • 2.3.3 理论分析方法
  • 2.4 本章小结
  • 3 传统采暖方式集成应用农村住宅热性能的实测调查研究
  • 3.1 实测背景
  • 3.2 实测概述
  • 3.2.1 实测对象
  • 3.2.2 实测方法
  • 3.3 采暖方式对室内环境影响的对比分析
  • 3.3.1 对室内热湿环境的影响
  • 3.3.2 散热面表面温度的均匀性
  • 3.3.3 室内空气品质
  • 3.3.4 农村住宅适应性热舒适的评价
  • 3.4 目前存在的问题
  • 3.5 本章小结
  • 4 燃池燃烧过程及传热机理的研究
  • 4.1 厂房燃池的实验研究
  • 4.1.1 实验概况
  • 4.1.2 测量参数及测点布置
  • 4.1.3 实验工况及使用仪器
  • 4.1.4 实验分析
  • 4.2 燃池采暖住宅运行过程的实验研究
  • 4.2.1 实测概况
  • 4.2.2 测量参数及测点布置
  • 4.2.3 实验工况及使用仪器
  • 4.2.4 点火位置对顶板上表面温度分布均匀性的影响
  • 4.3 本章小结
  • 5 生物质燃料种类及燃池运行控制优化的实验研究
  • 5.1 实验设计
  • 5.1.1 小型阴燃炉及生物质燃料种类
  • 5.1.2 实验平台的搭建
  • 5.1.3 测点布置
  • 5.1.4 实验仪器
  • 5.2 影响因素分析
  • 5.2.1 燃料形式对温度分布的影响
  • 5.2.2 进气位置对阴燃效果的影响
  • 5.2.3 不同燃料的灰分量
  • 5.3 本章小结
  • 6 燃池设计方法研究
  • 6.1 既有燃池的设计方法
  • 6.1.1 既有设计计算方法对比
  • 6.1.2 实际使用燃池的构造
  • 6.2 燃池设计方法的改进
  • 6.2.1 设计思路
  • 6.2.2 燃池本体尺寸的确定
  • 6.2.3 燃池结构和构件的设计概要
  • 6.3 燃池运行控制方法的初步研究
  • 6.3.1 燃池附属设备的设计方法
  • 6.3.2 燃池的运行调节方法
  • 6.4 本章小结
  • 结论
  • 创新点
  • 参考文献
  • 附录 既有设计计算方法的对比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参与的科研项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申请的专利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山海关古城城内供热方式研究[J]. 建材与装饰 2017(26)
    • [2].王庄煤矿北栗风井工程供热方式比选[J]. 煤 2015(09)
    • [3].清洁供热背景下几种供热方式的评价[J]. 区域供热 2018(01)
    • [4].供热方式对相变蓄能炕热性能的影响[J]. 建筑技术 2020(05)
    • [5].转变供热方式 切实节能减排[J]. 城乡建设 2014(11)
    • [6].浅谈城市供热方式[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09(02)
    • [7].利用层次分析法对城市供热方式的综合评价[J]. 暖通空调 2009(08)
    • [8].北京某县城区供热方式探讨——深层地热、浅层地(水)源热泵及燃煤集中锅炉房供热方式比较[J]. 区域供热 2008(01)
    • [9].浅论空气源热泵热水机组在港区的应用[J]. 科技与企业 2013(01)
    • [10].移动供热方式在热交换站的应用[J]. 装备维修技术 2011(03)
    • [11].燃煤与燃气供热方式的综合分析比较[J]. 煤气与热力 2015(12)
    • [12].集中供热方式的分析与比较[J].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5(27)
    • [13].国内供热浅析[J]. 中国科技信息 2014(17)
    • [14].裂解炉供热与燃烧器[J]. 乙烯工业 2010(03)
    • [15].基于传统供热方式升级改造的研究[J]. 内燃机与配件 2018(05)
    • [16].济南对开发商自建新能源供热写入购房合同[J]. 供热制冷 2018(07)
    • [17].低温空气源热泵供热方式在北方供暖地区的适宜性研究[J]. 建筑科学 2015(02)
    • [18].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城建投资集团关于杭州市主城区供热方式调整居民热用户经济补贴办法的通知[J]. 杭州政报 2008(06)
    • [19].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城建投资集团关于杭州市主城区供热方式调整单位热用户经济补贴办法的通知[J]. 杭州政报 2008(07)
    • [20].城市供热方式的几种选择[J]. 河北煤炭 2010(04)
    • [21].MDF生产线供热方式探讨[J]. 林产工业 2008(03)
    • [22].潍坊市村镇集中供热建设发展的初步探讨[J]. 区域供热 2020(04)
    • [23].关于煤矿采暖改造设计的探索[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 2017(12)
    • [24].潞安集团多能源供热方式及余能利用技术分析[J]. 煤 2019(06)
    • [25].回收乏汽余热的高背压供热方式性能分析[J]. 电力科学与工程 2016(04)
    • [26].燃气供热方式的选择[J].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10(06)
    • [27].寒冷地区别墅小区三种供热方式的比较[J]. 住宅科技 2011(07)
    • [28].更正[J]. 工业炉 2015(02)
    • [29].新疆地区区域供热方式研究[J]. 节能 2020(01)
    • [30].集中供热系统不同调峰供热方式的技术经济性分析[J]. 建筑科学 2012(08)

    标签:;  ;  ;  ;  ;  

    基于燃池利用供热方式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