眩运宁治疗风火上扰、脾虚痰阻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研究

眩运宁治疗风火上扰、脾虚痰阻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研究

论文摘要

目的:本研究旨在观察具有疏郁清火、平肝熄风、健脾化痰作用的中药复方(眩运宁)对风火上扰、脾虚痰阻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治疗作用,并进一步探讨其作用机制,为临床应用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将临床诊断为循环缺血性眩晕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30例,给予中药眩运宁治疗,对照组30例,给予滇白珠糖浆治疗,两组均以7天为一疗程,连续治疗三个疗程。分别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变化,检测用药前后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经颅多普勒超声(TCD)等各项指标的变化,并做血、尿、大便常规以及肝、肾功能检查,进行统计分析,判断其疗效及用药安全性。结果:临床观察发现,眩运宁能有效改善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的症状以及TCD各项指标。治疗前后患者的血、尿、大便常规,肝、肾功能无明显变化,具有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结论:临床研究结果表明,以疏郁清火、平肝熄风、健脾化痰为治则拟定的眩运宁能有效地治疗风火上扰、脾虚痰阻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和临床推广应用。

论文目录

  • 提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临床研究
  • 一、研究对象
  • (一) 病例来源
  • (二) 病例选择
  • 二、研究方案
  • (一) 治疗方案
  • (二) 观察指标及方法
  • (三) 疗效判定标准
  • (四) 统计学方法
  • 三、治疗结果
  • 讨论
  • 一、中医学对眩晕的认识
  • (一) 病名沿革
  • (二) 病因病机
  • (三) 现代医家对眩晕的认识
  • 二、西医学对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认识
  • (一) 发病机制
  • (二) 临床治疗
  • 三、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病因病机探讨
  • (一) 风、火、痰、虚综合为患是眩晕发病的重要病因病机特点
  • (二) 风火上扰、脾虚痰阻是眩晕的基本病机
  • 四、疏郁清火、平肝熄风、健脾化痰是眩晕的基本治则
  • 五、组方分析及相关药理研究
  • (一) 眩运宁药物分析及方义分析
  • (二) 现代药理研究
  • (三) 眩运宁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可能机理
  • 六、疗效分析
  • (一) 临床疗效比较
  • (二) 对血脂的作用
  • (三) 对经颅多普勒(TCD)的影响
  • 结语
  • 参考文献
  • 综述
  • 附录
  • 致谢
  • 详细摘要
  • 相关论文文献

    • [1].头针结合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临床疗效观察[J]. 亚太传统医药 2019(12)
    • [2].从气血论治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研究进展[J].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20(01)
    • [3].枕部排刺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临床观察[J]. 辽宁中医杂志 2020(01)
    • [4].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影像学表现特点及诊断分析[J].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9(12)
    • [5].中医辨证施护在后循环缺血性眩晕中的应用效果[J]. 中国城乡企业卫生 2020(01)
    • [6].眩晕2号方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研究[J]. 中国中医急症 2020(02)
    • [7].清头定眩汤联合耳穴压豆治疗痰浊上蒙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研究[J]. 黑龙江中医药 2019(05)
    • [8].长春西汀联合倍他司汀治疗39例后循环缺血眩晕患者的疗效观察[J].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0(07)
    • [9].曾定伦教授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辨治经验探析[J]. 中国中医急症 2020(04)
    • [10].健脾升阳法治疗气血亏虚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疗效评价[J]. 中医临床研究 2020(04)
    • [11].延续护理对后循环缺血性眩晕老年患者治疗依从性及临床效果的影响[J].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 2020(10)
    • [12].建瓴汤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临床研究[J]. 光明中医 2020(09)
    • [13].《眩晕(后循环缺血)中医护理方案》的制定及临床应用[J]. 新疆中医药 2020(02)
    • [14].半夏白术天麻汤对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炎症因子表达水平的影响[J]. 亚太传统医药 2020(04)
    • [15].苓桂术甘汤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效果分析[J]. 中外医疗 2020(08)
    • [16].中医药疗法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研究进展[J]. 当代医药论丛 2020(06)
    • [17].滋肾平眩汤治疗肾阴不足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效果及脑血流速度影响分析[J]. 当代医学 2020(16)
    • [18].关于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中西医研究进展[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20(17)
    • [19].针刺加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联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46例[J]. 中医研究 2020(08)
    • [20].丁苯酞与长春西汀联合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43例临床分析[J]. 名医 2020(06)
    • [21].养血清脑颗粒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效果观察[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20(19)
    • [22].丹葛汤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疗效观察[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0(21)
    • [23].天麻素注射液联合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临床疗效[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20(45)
    • [24].丁苯酞联合纳洛酮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效果观察[J]. 海峡药学 2020(06)
    • [25].苓桂术甘汤加减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效果[J].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0(24)
    • [26].血塞通联合倍他司汀对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影响[J].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0(11)
    • [27].针灸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研究进展[J]. 光明中医 2019(05)
    • [28].福州大学城地区后循环缺血易患因素分析[J].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19(07)
    • [29].基层医院误诊为后循环缺血患者46例临床分析[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9(25)
    • [30].活血定眩方联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疗效观察[J].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9(11)

    标签:;  ;  ;  

    眩运宁治疗风火上扰、脾虚痰阻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