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VF-ET中多胎妊娠发生的相关因素分析

IVF-ET中多胎妊娠发生的相关因素分析

论文摘要

背景:在开展辅助生殖技术的二十多年来,由于促排卵药物的应用,以及因期望通过增加移植胚胎数目来提高妊娠率,我们普遍的做法是移植1枚以上的胚胎。这样随之而来的就是多胎妊娠的增加。多胎妊娠给国家、社会、家庭、母婴带来的危害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重视。因此,是否能够通过减少移植胚胎数目来降低多胎妊娠的发生并且稳定妊娠率的议题引起很多学者的关注。囊胚培养及单囊胚移植是降低多胎妊娠的又一个有效措施。贯序培养基的使用使得体外囊胚培养成为可能。理论上,在体外进行囊胚培养,第5~6天进行移植应该比第3天卵裂期胚胎移植有优势。培养到第2~3天的胚胎仅有一小部分胚胎基因会被激活,因此,体外囊胚培养能更好的鉴别更有发育潜力的胚胎。由于在自然的生殖状态下,人类早期胚胎会停留在输卵管内,直到紧密化以后才到达子宫开始植入,可以说子宫内的环境适合于囊胚而非卵裂期胚胎的生长。Gardner等对一部分高选择的患者人群进行了一项随机试验:移植1枚或2枚囊胚。他们发现单囊胚移植是一个既能降低多胎率又能稳定妊娠率的有效措施。第一部分目的本部分研究旨在通过分析IVF-ET中多胎妊娠发生率的相关影响因素如移植优胚数、女方年龄、治疗周期数等,以找到最佳的移植胚胎数目方案——既能保证妊娠率又能降低多胎率。研究对象:2004年1月至2006年11月在中信湘雅生殖与遗传专科医院行药物刺激排卵患者并进行了胚胎移植者共4672例次,获得妊娠患者共2039例次(其中单胎妊娠1456例次,多胎妊娠583例次,总多胎率28.59%)研究方法:首先按照女方年龄(<35岁,≥35岁)、治疗周期数(<3,≥3)分成四组;然后再按照移植优胚数目不同,分成三组:1枚、2枚、3枚组。回顾性分析女方不同年龄,治疗周期数不同时,妊娠率、多胎率在不同移植优胚组的差异。结果:1.女方年龄<35岁,治疗周期数<3次的患者人群中,移植优胚数1枚、2枚及3枚组多胎率随着移植优胚数的增加而升高,分别为19.88%(32/161),31.49%(409/1299),44.37%(63/142),各组之间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25);移植优胚数1枚、2枚及3枚妊娠率分别为29.65%(161/543),51.69%(1299/2513),54.41%(142/261),2枚组与3枚组妊娠率无统计学差异(P=0.403)。2.女方年龄至35岁,治疗周期数<3次的患者人群中,移植优胚数1枚、2枚、3枚组的多胎率分别为20.00%(8/40),20.69%(18/87),42.33%(69/163),1枚组与2枚组的多胎率无统计学差异(P=0.929);三组的妊娠率分别20.41%(40/196),34.66%(87/251),42.34%(163/385),虽然从数字显示3枚组较2枚组稍高,但是两者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3)。结论:治疗周期数<3次的患者,移植2枚优胚既能降低多胎的发生又能达到与移植3枚优胚相当的妊娠率。第二部分目的:近年来,随着辅助生殖技术的提高,着床率,妊娠率大大提高。移植优胚数目对多胎妊娠发生率的影响是否与不同生殖中心的技术即胚胎着床率,及最终的妊娠率有关系呢?因此,本部分研究的目的旨在分析多胎妊娠发生率是否随着本院不同时期总妊娠率的提高而增加。研究对象:选择2002年全年、2004年全年和2006年11月-12月在中信湘雅生殖与遗传专科医院接受药物刺激促排卵周期治疗并进行了胚胎移植的患者,共2321例次,其中2002年637例次,妊娠者197例次,妊娠率30.93%(197/637);2004年1192例次,妊娠者479例次,妊娠率40.18%(479/1192);2006年11月-12月492例次,妊娠者275例次,妊娠率55.89%(275/492)。冷冻胚胎移植周期未纳入本研究。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全年移植2枚优质胚胎的患者、2004年全年移植2枚优质胚胎的患者和2006年11月-12月移植2枚优质胚胎的患者多胎发生率的差异。回顾性分析2002年全年移植3枚优质胚胎的患者、2004年全年移植3枚优质胚胎的患者和2006年11月-12月移植3枚优质胚胎的患者多胎发生率的差异。结果:随着总妊娠率逐渐升高,不论移植2枚或3枚优质胚胎,多胎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移植优胚数目对多胎妊娠发生率的影响与妊娠率的高低无相关性,并不是随着妊娠率的变化而变化的。第三部分目的:通过分析总卵泡数、总优胚数对多胎妊娠发生的影响因素及与妊娠率的相互关系,以找出某些适宜囊胚培养及移植的指针。研究对象:2004年1月至2006年11月在中信湘雅生殖与遗传专科医院行药物刺激排卵患者并进行了胚胎移植者共4672例次,获得妊娠患者共2039例次(其中单胎妊娠1456例次,多胎妊娠583例次,总多胎率28.59%)方法:统计描述多胎率、妊娠率分别与不同总卵泡数(1,2,3,……,>26),不同总优胚数(0,1,2……,>15)之间的相互关系。ROC曲线分析。结果:1.总卵泡数>9枚时,多胎率高达30.39%,妊娠率亦达到43.13%及以上,着床率达到26.82%及以上。2.从总优胚数预测是否妊娠的ROC曲线图分析:截断点为2枚,我们可以结合专业知识认为当患者的总优胚数大于2枚时,较容易妊娠。而从总优胚数预测是否多胎的ROC曲线图分析:截断点为3枚,我们可以结合专业知识认为当总优胚数大于3枚时,较容易发生多胎妊娠。结论:我们可以结合囊胚培养技术,建议对总卵泡数大于9枚,或总优胚数大于3枚的患者行囊胚培养及单囊胚移植,以达到最终降低多胎妊娠率的目的。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第一部分 移植优胚数、女方年龄、治疗周期数对多胎率、妊娠率的影响
  • 第一章 前言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方法
  • 2.3 统计学处理
  • 第三章 结果
  • 3.1 多胎率随着移植优胚数的增加而增加
  • 3.2 移植2枚优胚与移植3枚优胚获得的妊娠率相似,并且都显著高于移植1枚优胚
  • 3.3 女方年龄对妊娠率有影响,但是多胎妊娠发生率无差异
  • 第四章 讨论
  • 第五章 结论
  • 第二部分 妊娠率不同的不同时期,多胎率发生的差异
  • 第一章 前言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方法
  • 2.3 计学处理
  • 第三章 结果
  • 3.1 妊娠率不同的不同时期,多胎率发生的差异
  • 第四章 讨论
  • 第五章 结论
  • 第三部分 总卵泡数、总优胚数对多胎率的影响
  • 第一章 前言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方法
  • 2.3 统计学处理
  • 第三章 结果
  • 3.1 妊娠率、多胎率与总卵泡数的关系
  • 3.2 妊娠率、多胎率与总优胚数的关系
  • 第四章 讨论
  • 第五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IVF-ET女性焦虑、抑郁与血清单胺类神经递质和妊娠结局关系[J].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19(12)
    • [2].试管婴儿技术(IVF-ET)患者的心理情况及护理效果[J].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19(13)
    • [3].IVF-ET患者促排卵期负性情绪与就诊次数及治疗方案的相关性研究[J]. 中国妇幼保健 2020(08)
    • [4].两种不同胚胎移植管在IVF-ET中的临床应用分析[J]. 实用妇产科杂志 2020(04)
    • [5].宫腔镜下子宫黏膜下肌瘤切除术后IVF-ET结局的病例分析[J]. 中外医疗 2019(28)
    • [6].IVF-ET双胎妊娠的风险分析及分娩措施[J]. 包头医学院学报 2019(08)
    • [7].巧用输血器快速充盈IVF-ET患者膀胱[J]. 齐鲁护理杂志 2016(22)
    • [8].尤昭玲治疗IVF-ET卵巢低反应经验[J]. 河南中医 2017(02)
    • [9].自我效能理论对IVF-ET受孕者孕期身体活动的干预效果分析[J].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7(02)
    • [10].护理干预在IVF-ET技术中的应用分析[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7(44)
    • [11].IVF-ET失败不孕妇女心理压力及生活质量[J]. 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电子版) 2017(15)
    • [12].探讨品管圈活动对降低IVF-ET患者返院次数的效果[J]. 智慧健康 2017(13)
    • [13].不同剂量达必佳在IVF-ET临床应用的效果对比分析[J]. 北方药学 2016(03)
    • [14].卵泡液中抗核抗体的表达及其对IVF-ET结局的影响研究[J].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16(04)
    • [15].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患者妊娠结局影响因素分析[J].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2016(06)
    • [16].IVF-ET后宫内外同时妊娠的急诊陷阱[J]. 生殖医学杂志 2016(05)
    • [17].IVF-ET后妊娠合并急性血行播散性肺结核并发ARDS临床分析(附2例报告)[J]. 继续医学教育 2016(05)
    • [18].IVF-ET术后先兆流产患者应用临床护理路径的可行性研究[J]. 中国实用医药 2016(18)
    • [19].长方案IVF-ET周期获卵数与临床结局的关系分析[J]. 中国医学创新 2014(33)
    • [20].IVF-ET拮抗剂方案中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扳机后的黄体支持[J]. 生殖医学杂志 2015(11)
    • [21].二补助育汤对反复IVF-ET失败患者血栓前状态的影响[J].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20(09)
    • [22].甲状腺自身抗体阳性对IVF-ET妊娠结局的影响[J].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0(11)
    • [23].认知行为干预联合肌肉放松训练对IVF-ET病人心理应激及幸福感的影响[J].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20(03)
    • [24].注射用醋酸亮丙瑞林微球联合尿促性激素在促排卵后IVF-ET助孕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中的应用[J]. 云南医药 2020(04)
    • [25].IVF-ET治疗后发生生化妊娠的相关因素分析[J].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16(12)
    • [26].IVF-ET术后宫内外复合妊娠患者腹腔镜手术治疗后整体护理疗效观察[J]. 河北医学 2016(12)
    • [27].IVF-ET妊娠成功重度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70例不同治疗方案的疗效分析[J]. 慢性病学杂志 2017(02)
    • [28].IVF-ET后妊娠丢失的临床因素分析[J].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17(03)
    • [29].阿司匹林预处理对多囊卵巢综合征行IVF-ET的疗效及其机制研究[J]. 中国医学创新 2017(15)
    • [30].长、短促排卵方案对IVF-ET妊娠及分娩结局的影响[J].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17(09)

    标签:;  ;  ;  

    IVF-ET中多胎妊娠发生的相关因素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