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实验动物模型的建立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实验动物模型的建立

论文题目: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实验动物模型的建立

论文类型: 硕士论文

论文专业: 心胸外科学

作者: 严彩萍

导师: 王永武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动物模型,弹性蛋白酶,高脂血症

文献来源: 同济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目的:探讨DebakeyⅢ型夹层动脉瘤实验动物模型建立的方法及注意事项,在较为接近病理生理条件下形成夹层动脉瘤,为夹层动脉瘤形成和发展的研究提供实验基础和实验手段,为临床探讨选择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治疗新途径提供可靠的动物模型和实验依据。材料与方法:5-7月龄、体重12-16kg的健康家猪(雌雄不限)12头,随机分为高脂饲料组(n=6)和普通饲料组(n=6)进行饲养,分别于饲养前、饲养后第4周、第8周测血脂水平,并记录体重。随后在气管插管全麻下建立夹层动脉瘤模型。术前测量正常主动脉直径,以距左锁骨下动脉远端2-3cm处为起始处,以0T针刺入降主动脉中膜,注入弹性蛋白酶200U分解弹力蛋白层,利用机械膨胀力使中膜与内膜分离,分离长度5-7cm左右,术中可见主动脉明显鼓起。在鼓起的主动脉上下两端分别用阻断钳阻断主动脉,尖头刀迅速切开主动脉管壁全层,用自制的动脉壁分离器分离主动脉中膜和内膜,并剪掉部分内膜,分离周径为主动脉周径的1/3-1/2。然后用无损伤侧壁钳钳夹切开处的主动脉,5-0prolene线缝合外膜和中层,开放主动脉,夹层模型建立成功。随后静脉注射肾上腺素0.5-1mg以升高血压,加速夹层的剥离,测量夹层形成处主动脉直径。术后采用抗凝等措施防止夹层内血栓形成,并行MRI检查证实夹层的存在。动物术后死亡者立即开胸,取降主动脉行大体观察和组织学检查。所得数据均以均数±标准差表示,应用SAS6.12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t检验,检验水准设为以α=0.05。结果:①高脂饲料组动物4周后血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载脂蛋白B水平较喂饲前明显上升(P<0.01),8周后上升更显著(P<0.001);血甘油三脂水平4周后与喂饲前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8周后明显上升(P<0.01):高密度脂蛋白在第4周及8周虽有所上升(P<0.01,P<0.001),但高密度脂蛋白/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于第8周均显著下降(P<0.01,P<0.001)。普通饲料组动物在实验前及第4周和第8周的血脂水平基本接近,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动物体重差异无显著性(P>0.05)。高脂饲料组动物的基础血压较普通饲料组动物高,分别为190-200/160-170mmHg,140-150/110-120mmHg。②高脂饲料组6只动物中,3只动物死亡,检查发现2只动物有夹层形成;普通饲料组6只动物中,2只动物死亡,检查发现仅1只动物有夹层形成。③高脂饲料组和普通饲料组动物术前主动脉直径分别为1.0-1.4cm、0.9-1.3cm,夹层形成处主动脉直径分别为1.8-2.2cm、1.6-1.8cm,均较术前明显增粗,且高脂饲料组增大明显。④死亡动物立即取下降主动脉,标本肉眼可见内膜破口,中层与内膜分离,瘤壁变薄。光镜下高脂饲料组动物的主动脉壁可见内皮隆起、变形,管壁炎症反应明显,内膜下有泡沫细胞沉积等,Weigert弹力纤维染色可见夹层动脉瘤处弹力层断裂、溶解、破碎。普通饲料组主动脉切片在光镜下见内膜完整,管壁结构层次清晰,Weigert弹力纤维染色可见完整的波浪状弹力层。结论:①由于主动脉内膜损伤,形成破口,血液经内膜破孔进入主动脉中层,在高压下将主动脉分为双层,形成主动脉间血肿并进一步剥离、扩展,造成假腔,形成夹层动脉瘤。夹层的假腔可经第二处破口与真腔沟通。主动脉中层弹力纤维退变断裂、囊性坏死是本病的病理基础;高血压病、动脉粥样硬化是常见的病因。②该建模方法符合夹层动脉瘤形成的病变基础及病理生理过程,是科学的,可行的。③术前喂饲高脂饮食可造成一定程度高脂血症,基础血压升高,动脉处于早期硬化表现,符合夹层动脉瘤的病理基础,利于模型的建立;弹性蛋白酶可消融弹力纤维层,解除其弹力回缩作用,利于瘤壁的扩张。④该实验方法可为临床诊断疾病及探讨选择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治疗新途径提供可靠的动物模型和实验依据。

论文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

2.2 夹层动脉瘤模型的建立

2.3 高脂血症模型及夹层动脉瘤模型的检测

2.4 统计学处理

第3章 结果

3.1 两组动物不同时间血脂及体重的变化

3.2 一般情况及术后MRI检查

3.3 术中夹层形成后主动脉直径变化

3.4 主动脉大体和显微组织学观察

第4章 讨论

4.1 本实验结果探讨

4.2 模型建立的体会

4.3 动脉瘤模型建立方法的探讨

第5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综述1

附录B:综述2

个人简历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与研究成果

发布时间: 2007-12-28

参考文献

  • [1].慢性病毒性肝炎小鼠动物模型的建立及其特征分析[D]. 覃小敏.华中科技大学2006
  • [2].同种异体主动脉补片移植动物模型的建立及移植后补片的形态学改变[D]. 周可.中国医科大学2010
  • [3].MSCTP实验动物模型研究[D]. 李知晓.广西医科大学2011
  • [4].主动脉钝性损伤4例临床分析[D]. 吴广知.广西医科大学2010
  • [5].基质金属蛋白酶在急性主动脉综合征中的表达研究[D]. 乔帅.天津医科大学2015
  • [6].腔内覆膜支架植入术治疗主动脉穿通性溃疡的早中期结果分析[D]. 熊文龙.北京协和医学院2014

相关论文

  • [1].外科手术结合覆膜支架置入术治疗主动脉夹层的临床研究[D]. 许振强.山东大学2008
  • [2].胸主动脉瘤与主动脉夹层的外科治疗体会[D]. 伊力哈木江·克尤木.新疆医科大学2008
  • [3].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临床病例分析及腔内修复术中期随访结果[D]. 季瀛豪.复旦大学2008
  • [4].主动脉夹层与腹主动脉瘤的临床和CT对比研究[D]. 段峰.青岛大学2007
  • [5].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假腔壁力学初步分析的动物实验[D]. 潘峰.第二军医大学2007
  • [6].覆膜支架治疗主动脉瘤性疾病的临床研究[D]. 吴起杰.昆明医学院2006
  • [7].“模块分叉支架型血管”重建犬主动脉弓的实验研究[D]. 杨代华.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7
  • [8].2型糖尿病动物模型的建立[D]. 王洪莹.吉林大学2007
  • [9].建立犬主动脉夹层模型的初步研究[D]. 王利新.第二军医大学2005
  • [10].75例主动脉根部疾病经典术式的临床分析及主动脉根部有限元模型的初步建立[D]. 林多茂.吉林大学2004

标签:;  ;  ;  ;  ;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实验动物模型的建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