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域相移法论文-黄鑫鑫

频域相移法论文-黄鑫鑫

导读:本文包含了频域相移法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光纤延时测量,频域相移法,相位检测,高精度

频域相移法论文文献综述

黄鑫鑫[1](2019)在《基于频域相移法的光纤延时测量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光纤延迟线由于带宽高、损耗低、抗干扰、保密性好等优点,在相控阵雷达、光纤通信系统、电子对抗等领域都有重要的应用。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对光纤延迟线的精度要求日益提高,而高精度光纤延迟线的研制离不开光纤延时的高精度测量,市场上现有的光纤延时测量仪器已经很难满足测量需求,因此设计一种高精度光纤延时测量系统具有重要意义。本论文设计并实现了一种基于频域相移法的光纤延时测量系统,根据信号沿光纤传输后产生的相位变化与光纤延时的关系测量光纤延时。本测量系统在传统频域相移法的基础上对测量算法进行了改进,通过相位峰值检测累计两个测量频率之间的相对相位差,不再局限于同一传输周期内的测量频率,从而增大两个测量频率之间的间隔,有效降低频域相移法的测量误差,进而提高延时测量精度。本论文选取不同长度的光纤进行了光纤延时测量实验,在相同实验条件下分别用本测量系统和Agilent N5244A矢量网络分析仪对待测光纤的延时进行测量,并对两种方式测量得到的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实验表明,本测量系统的延时测量精度可达ps量级,动态范围可达40 km,并且具有良好的稳定性,系统固有延时的时间偏差低于0.9ps。实验还表明,受系统固有延时影响,本测量系统在长光纤测量上更具优势,40km长光纤的延时测量精度可达8ps,测量结果时间偏差低于4ps,相对测量精度可达4.04×10~(-8),对应光纤长度测量精度达1.615cm。(本文来源于《北京邮电大学》期刊2019-06-06)

计欣华,赵文云,许方宇,陈金龙,秦玉文[2](2006)在《白光数字散斑图像频域自动识别技术——用于逐点分析的数字相移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了一种应用于白光数字散斑图像频域位移测量技术的数字相移方法,利用计算机本身的能力,无需增加任何设备,通过计算机生成的四幅图像进行相移计算,得到逐点分析的条纹的未去包裹图像,从该图像确定位移的方向和大小,实现了白光数字散斑图像的全自动化处理。白光数字散斑方法设备简单,对环境的要求低,无需防振和相干光源,引入本文提出的数字相移技术,由于充分利用了计算机数字图像处理的功能,在未增加任何设备的情况下实现了全自动位移测量,是一种适合工业现场测量的有发展前途的位移测试的技术。(本文来源于《实验力学》期刊2006年06期)

司立宏,何宁[3](2006)在《频域相移法在光纤色散测试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通信技术的进步,社会发展对信息的需求越来越大,光纤通信正朝着高速率、大容量的方向迅速发展。在高速光纤通信系统中,色散对光纤通信容量的影响越来越明显,它直接影响光纤传输的质量。色散是光脉冲经过光纤通信系统长距离传输后被展宽而引起的,是单模光纤的一个重要参数。为了对光纤传输系统的色散进行精确测量,本文介绍基于频域相移法的光纤色散测量系统。其基本原理是利用波分复用技术,用高频调制信号分别对两路不同波长的光信号进行调制,调制后的光信号经波分复用、光纤传输和波分解复用,重新恢复出两路光信号,检测并比较其相位差,即得光信号经过一段光纤传输后引入的色散值。虽然调制前两路光是同步的,但经高频调制和一段光纤传输后再到达接收机进行处理后,必然会引起附加的随机相位差,从而影响测量的准确性。为了消除这种随机误差,采用差分相移算法进行测试。具体方法是引入一个标准波长的参考光源,依次与选定的波长不同的两路光信号进行调制,并保证参考光源与这两路光的调制时钟同步,以消除随机误差。光源谱宽越窄,测量精度越高。通过比较光纤基带调制信号在不同波长下的相位差,得知在接收端两路光信号的传播时延差,从而确定光纤的色散值。文中采用波形曲线加以说明,原理直观,操作简便。实验证明,当光纤长度不超过99.684Km时,测试数据误差较小,基本接近理论计算值,准确度较高,在实际应用中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中国光学学会2006年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06-09-01)

郑史烈,章献民,陈抗生,戴新华,艾希成[4](2004)在《塑料光纤微分模延迟的频域相移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塑料光纤的微分模延迟数据对研究塑料光纤的色散特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采用频域相移法测量了不同长度的两种折射率分布塑料光纤 :阶跃型塑料光纤 (SI POF)和渐变型塑料光纤 (GI POF)的微分模延迟曲线。实验结果表明 ,由于短光纤可以忽略模式耦合和模式损耗 ,1m塑料光纤的微分模延迟测量值与理论计算值吻合得非常好。因此 ,频域相移法可以简单、方便、精确地测量塑料光纤的微分模延迟。此外 ,通过比较不同长度塑料光纤的微分模延迟曲线的变化 ,可在一定程度上分析光纤中存在的模式耦合。(本文来源于《光学学报》期刊2004年05期)

频域相移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提出了一种应用于白光数字散斑图像频域位移测量技术的数字相移方法,利用计算机本身的能力,无需增加任何设备,通过计算机生成的四幅图像进行相移计算,得到逐点分析的条纹的未去包裹图像,从该图像确定位移的方向和大小,实现了白光数字散斑图像的全自动化处理。白光数字散斑方法设备简单,对环境的要求低,无需防振和相干光源,引入本文提出的数字相移技术,由于充分利用了计算机数字图像处理的功能,在未增加任何设备的情况下实现了全自动位移测量,是一种适合工业现场测量的有发展前途的位移测试的技术。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频域相移法论文参考文献

[1].黄鑫鑫.基于频域相移法的光纤延时测量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北京邮电大学.2019

[2].计欣华,赵文云,许方宇,陈金龙,秦玉文.白光数字散斑图像频域自动识别技术——用于逐点分析的数字相移法[J].实验力学.2006

[3].司立宏,何宁.频域相移法在光纤色散测试中的应用[C].中国光学学会2006年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2006

[4].郑史烈,章献民,陈抗生,戴新华,艾希成.塑料光纤微分模延迟的频域相移法研究[J].光学学报.2004

标签:;  ;  ;  ;  

频域相移法论文-黄鑫鑫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