桩基础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刘钰

桩基础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刘钰

重庆源道建筑规划设计有限公司重庆400000

摘要:近几年来,伴随着国内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的建筑行业获得了一个发展的契机。在进行建筑工程的施工建设过程中,桩基础的施工质量直接影响到整个建筑工程的安全性与耐久性,因而控制好桩基础的施工质量极其重要。

关键词:桩基础施工技术;建筑工程;应用

现阶段,伴随着国内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建筑工程规模不断扩大,同时建筑物的体积与高度也急剧增加。对于建筑工程来说,桩基础施工技术的应用状况直接关系到建筑物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与耐久性等问题,一旦桩基础施工质量出现问题,势必会导致建筑物的安全性大打折扣。此外,一旦桩基础出现质量问题,也将影响到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1桩基础施工技术的概述

1.1桩基础施工技术的概念

对于桩基础的施工技术来说,其主要指的是在进行建筑工程的施工建设过程中,通过桩基以及与之连接的承台结构共同所构成的地基土体结构的一种处理技术。对于桩基础来说,它主要承担着上层建筑和地面连接的功能,同时桩基础还要能将上层建筑结构的荷载有效的向下传递到地面以及下部结构中。这样一来,可以有效的提升建筑结构的抵抗外部荷载的能力。同时,桩基础还能有效的提高建筑工程的整体性与结构的抗震性。对于桩基础施工技术来说,其主要包含以下三种主要的技术:单桩基础施工技术以及低、高承台桩基础施工技术。对于单桩基础来说,它是通过桩与桩相连而形成的一种建筑结构基础形式。对于低承台桩基础而言,它是一种桩基础桩身全部埋置在土中的一种基础形式。同时,还需要承台的底面和土体进行有效的连接。高承台桩基础的桩基会露出地面,并且承台的底面高度要明显高于地表高度。现阶段,使用最广的桩基础结构形式大多是低承台桩基础,因而对于低承台施工技术的掌握十分重要。

1.2桩基础的性能要求

现阶段,在进行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桩基础施工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对于桩基础的特点来说,主要有以下几点:①桩基要具备较强的承载能力,不管工程建设在坚硬的基岩上还是建设在硬质黏土上,桩基础必须要能够承载上部结构的压力。同时,还要确保桩基础的每一个单桩都具备较大的竖向承载力。这样一来,才不会出现局部沉降或者是倾斜等问题。②桩基础还要为上部建筑结构提供一个稳定的环境,同时还要去桩基础具有一定的抵抗地震、台风的能力,也就是说桩基础要能承受一定的水平荷载。在进行实际的施工过程中,要确保桩基础能够稳定的嵌固在坚硬度较高的基岩上。同时,还要确保桩基础不会受到浅土层下陷偏移的影响。

2桩基础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

2.1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桩基础施工主要以地下环境为主,在施工前应做好现场勘查工作,掌握现场详细资料与数据,分析地质在未来几十年内的变化情况及当前地质条件是否满足桩基础施工条件。基于此,工程设计人员应根据有关数据,编制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确保施工方案具备较强的可行性与合理性。在勘察过程中,除对地质情况详细了解外,还应考察现场气候环境,确定地下水位深度,周围施工条件与环境及地下管线分布等。勘察工作结束后,应进行方案编写,根据工程考察有关数据,结合建筑基本施工理念,选用最合适的桩基础施工类型与技术方案,并根据方案确定施工机械型号及建筑物周围环境分析等,确保施工方案具备较强的经济性与实用性。进场施工前,应对所有机械进行排查检修,确保机械具备合格证明及相关试验操作证明,机械设备进场后,要定期进行维修与保养,确保机械在长时间的工作状态下,仍旧处在稳定状态。

2.2灌注桩技术应用

①钻孔灌注桩技术。以机械为基础,对桩基础位置钻孔打洞,灌注浇筑并浇水保养。该技术在建筑施工过程中最为常见,且实用性较高。在施工过程中,要特别注意桩基础保护膜以及桩基础中心位置的偏差距离。同时,应保证土方回填的紧密性较强,避免渗漏浆液,以确保桩基础工程的质量得到保障。且注浆时应以分层方式缓慢注入,每层厚度保证在0.6m左右。

②沉管灌注桩技术。利用外在压力直接将成品的桩基础打入地下,灌注桩具有操作性低、施工工艺简单的特点。但施工环境中质结构无法明确,在打桩时要把握外在压力,确保桩基础受力均匀。一旦发掘打桩过程中受到阻碍,应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必要举措,以免损坏桩基础,造成不必要的麻烦。沉管灌注桩施工基础常采用反复捶打之方式,但需要将一个位置进行反复打压,才能保证桩基础质量符合施工标准。

③挖孔灌注桩技术。采用人工挖孔进行桩基础浇灌注入工作。人工开挖方式难以保证深度是否符合要求,遂常采取机械挖孔操作。该种方式如今已逐渐被淘汰。

2.3预制桩技术应用

预制桩技术主要有钢管预制桩与混凝土预制桩两种。钢管多以H型为主,用于特殊的建筑施工作业中。混凝土预制桩具有耐久、坚固、施工简便等优势,在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应用范围较广。预制灌注桩技术必须从桩顶到桩尖全部灌满,方能满足桩基础应具备的基本要求。预制桩施工技术常采用静力沉桩、锤击沉桩、振动沉桩三种施工工艺。由于在沉桩过程中对土层会出现挤压或破坏现象,因此应采取合理的施工顺序,在施工工程范围内,合理确定桩基础数量以及间距,进而减少其对土地造成的破坏。并在施工过程中,充分参考建筑实际情况,选择与施工要求相符合的沉桩技术,探查施工范围内的土地情况,精准把握桩顶的高度与方向,进而避免出现误差。同时,该施工工艺要保证场地干净,清理所有杂物。再铺筑碎石压实成工作面,才能进行后续工作,确保建筑整体具备较强的承载能力。

3案例分析

该工程施工现场的表层为20m深的人工回填土,同时这一土层在施工之前已经进行了人工的夯实处理。在表层下面,为15m厚的花岗岩以及冲积土层。再往下,为厚度是10m的花岗岩层。经过数据分析得出,该土层的岩石强度达到了5MPa,并且该岩石层延伸到了石床。勘测数据表明,施工现场的地下水水位是29m。基础施工之前,通过采用人工的方法将水位降低到37m的深度,进而可以对基坑起到较好的保护作用。施工现场土层的结构形式见图1。该工程的上层结构荷载为5200MN,设计过程中将桩基础延伸到岩床。

对于该工程项目的基础设计来说,其初始的基础设计是大直径的围堰结构以及2.5m直径的桩基础,同时还将桩基础深入到土层中的岩床结构上。对于这一工程的最终设计来说,是6.5m厚的混凝土筏替代了桩基础,这样一来减少了工程1/5的造价。另外,由于这一工程的上层结构荷载很大,因而需要将基础延伸到岩床的深度。施工过程中,虽然混凝土筏的施工极大的减少了工程的开支,但是增加了工程的开挖量,同时施工难度也显著增加。

结语

桩基础施工技术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占据重要地位,由于建筑类型、施工环境、施工工艺的差别,桩基础施工工艺也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择正确施工技术。实现施工技术与建筑施工目的完美融合,进而在根本上提高建筑质量,确保建筑具备较强的稳定性。

参考文献

[1]方海波.高层建筑工程施工中桩基础施工技术探讨[J].低碳世界,2016,(11):110-111.

[2]黄昆,赖辉.浅谈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桩基础技术的应用[J].江西建材,2015,(3):76.

[3]蒋永宏.解析桩基础技术在建筑工程土建施工中的应用[J].门窗,2014(6):91~92.

[4]牛正雄.建筑工程土建施工中桩基础技术的应用探讨[J].科技传播,2014(17):178~189.

标签:;  ;  ;  

桩基础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刘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